一、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该项目相对高度约30m左右,拟建场地位于美仙山山麓及其南、北两侧。其场地原始地貌为残坡积台地与冲洪积阶地,地势总体由美仙山山麓向南、北两侧呈台阶状降低。拟建场地范围内主要属龙眼种植地和耕作地,存在少量人工砌筑的储水池,靠安吉路边存在少量建筑物,现已拆除,场地周边环境条件较简单,其中南、北两侧约30-50米为村庄;东侧距安吉路边约30米;西侧为三期拟建用地,场地周边较为开阔。另据调查,场地西侧5#与6#楼之间靠6#楼边钻孔ZK18、ZK20位置分布有一废弃池塘,范围约40m×18m,挖深约3~4m,坑内尚有少量积水;场地中部靠安吉路边有一挡土墙,高约3-9米;根据周边了解和钻探揭露,11#~12#楼间的裙楼的钻孔ZK95存在废弃水井,深度为10.60米。
 
        (2)地层、岩土性质及均匀性
        勘探钻孔揭示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从上到下依序为填土(Q4ml)、粉质粘土(Q4al+pl)、砂质粘土(Q4dl)、残积砾质粘性土(Qel)和燕山早期侵入花岗岩(γπ52(3)d)。
 
        (3)地质构造
        项目场区受新华夏构造体系的长乐-南澳断裂带控制。拟建场地覆盖层较厚,根据钻探揭露,本场地局部存在断裂破碎带、岩脉侵入带,该断裂破碎带呈NE走向穿过拟建4#东部和5#楼以及6#楼西部,主要反映于ZK4、ZK6、ZK8、ZK10、ZK15、ZK55、ZK118、BZK5、BZK13、BZK18等孔段中,受断裂影响,岩石风化作用强烈,多呈囊状或槽状风化,微风化岩埋深大,接触带岩体呈破裂状,部分钻孔岩芯可见绿泥石化的蚀变现象,设计和施工时应引起注意。在钻探深度范围内的基岩不存在洞穴、软弱岩层,也无产生滑移的裂隙面、结构面,无临空面。
 
        二、地基承载力及岩土性质指标建议值
        地基承载力建议值是依据福建省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的规定,根据各土层室内试验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现场标准贯入试验和岩石抗压试验成果及结合本地区经验综合确定,岩土参数设计建议值,其中重度、压缩模量和渗透系数为平均值;抗剪强度为标准值。
 
        三、项目岩土工程评价分析
        (1)岩土评价和持力层选择
        1)、①素填土,稍密,以残积砂质粘性土回填为主,部分固结,工程性能一般,属地下室开挖范围的土层,因此不考虑该层作为拟建物基础的持力层;
 
        2)、①1杂填土,松散,以建筑垃圾回填为主,欠固结,工程性能差,属地下室开挖范围的土层,因此不考虑该层作为拟建物基础的持力层;
 
        3)、②粉质粘土:可塑-硬塑,工程性能较好,厚度不大,属地下室开挖范围的土层,因此不考虑该层作为拟建物基础的持力层;
 
        4)、③砂质粘土:可塑-硬塑,工程性能较好,厚度较大,属地下室开挖范围的土层,因此不考虑该层作为拟建物基础的持力层;
 
        5)、④残积砾质粘性土:可塑-硬塑,工程性能较好,厚度较大,全场大部分地段分布,不均匀,局部缺失,埋藏较浅,可选择作为拟建裙楼浅基础的持力层;
 
        6)、⑤全风化花岗岩:工程性能较好,厚度较大,全场大部分地段分布,不均匀,下卧层为工程性能较好的⑦1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局部埋藏较浅,可选择作为裙楼浅基础的持力层。
 
        7)、⑤1全风化辉绿岩:工程性能较好,局部分布,厚度一般,属地下室开挖范围的土层,因此不考虑该层作为拟建物桩基础的持力层;
 
        8)、⑥1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工程性能较好,全场均有分布,厚度较大,其层厚变化大,不均匀,埋藏较深,下卧工程性能较好的⑦2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可选择作为拟建主楼和裙楼箱形(筏形)基础或桩基础的持力层。
 
        9)、⑥2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工程性能较好,厚度较大,其层厚变化较大,局部较薄,埋藏较深,局部分布有孤石,可选择作为拟建主楼箱形(筏形)基础或桩基础的持力层。
 
        10)、⑥3砂土状强风化辉绿岩:工程性能较好,厚度一般,属地下室开挖范围的土层,因此不考虑该层作为拟建物桩基础的持力层;
 
        11)、⑥4碎块状强风化辉绿岩:工程性能较好,厚度较大,属地下室开挖范围的土层,因此不考虑该层作为拟建物桩基础的持力层;
 
        12)、⑦中风化花岗岩:工程性能较好,全场绝大部分地段分布,厚度较大,但其层厚变化较大,局部较薄,埋藏较深,该层可选择作为拟建主楼和裙楼箱形(筏形)基础或桩基础的持力层。
 
        13)、⑦1中风化辉绿岩:工程性能较好,局部分布,厚度一般,其层厚变化较大,局部较薄,埋藏较深,该层可选择作为拟建主楼和裙楼箱形(筏形)基础或桩基础的持力层。
 
        14)、⑧微风化花岗岩:工程性能较好,厚度较大,全场均有分布,该层埋藏较深,可选择作为拟建主楼桩基础的持力层。
 
        15)、⑧1微风化辉绿岩:工程性能较好,局部分布,厚度一般,该层埋藏较深,可选择作为拟建主楼桩基础的持力层。
 
        (2)基础型式和桩基选型及适宜性分析
        根据各拟建物性质、荷重情况及所在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结合该场地天然地基可行性评价,拟建主楼个别栋可能具备采用箱形(筏形)基础使用条件,其余栋可采用桩基方案。预制桩属挤土桩,可以⑥1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⑥3砂土状强风化辉绿岩)为桩端持力层,该桩特点是施工周期短,承载力较高,成桩时桩身质量易于控制,本工程基坑底部岩土层大部分为⑥1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预制桩难成桩,桩长短,不宜采用。冲(钻)孔灌注桩属非挤土桩,特点是桩径大,单桩承载力高,施工时振动和噪音小,穿透能力强,可以⑦中风化花岗岩(⑦1中风化辉绿岩)、⑧微风化花岗岩(⑧1微风化辉绿岩)为桩端持力层,但该层局部地段埋藏较深,施工周期长,造价高,桩底沉渣厚度难掌握,泥浆排放易污染周围环境,对⑥2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中存在孤石穿透难度较大。本工程的高层建筑采用剪力墙结构,基底单位荷重450KN/m2,荷重大,⑥2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厚度变化较大且局部分布,该层存在较多孤石,其下分布工程性能更好的中-微风化花岗岩,从工程性质、地质条件和经济合理性等考虑,采用冲(钻)孔灌注桩不宜以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为桩基持力层。本工程由于地下室开挖后岩土层主要为花岗岩风化层,工程性能较好。由于地下室开挖卸去的土体自重抵偿了上部结构传来的部分荷载在地基中引起的附加压力,可考虑采用补偿式基础—箱形(筏形)基础。箱形(筏形)基础底面使受力层范围大为扩大,顶、底板和纵横墙形成的结构整体性使箱基具有较大的空间刚度,可以抵抗地基或荷载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差异沉降,建筑物仅发生大致均匀的下沉或不大的整体倾斜,抗震性能也较好。

        四、小结
        综上,根据场地岩土特征以及周围的建筑施工经验,4#、8#-10#、12#楼建议采用箱形(筏形)基础,以⑥1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及其以下地层为基础持力层,局部⑥2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或⑦中风化花岗岩出露地段建议采用开挖或爆破方式挖除该层一定厚度后采用碎石褥垫处理;5#、6#、7#和11#楼建议采用冲(钻)孔灌注桩,以⑦中风化花岗岩(⑦1中风化辉绿岩)为桩端持力层,局部该层缺失地段以⑧微风化花岗岩(⑧1微风化辉绿岩)为桩端持力层,拟建沿街商业裙楼可选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以⑤全风化花岗岩或⑥1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为基础持力层;纯地下室可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以⑤全风化花岗岩及其以下地层为基础持力层,但结合地下室抗浮设计,建议采用邻近主体结构相同的基础型式;由于4#-6#楼局部存在较多破碎岩体,若采用桩基,建议预埋注浆管采用水泥高压注浆或加大嵌岩深度等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场地处于待开发区,采用冲(钻)孔灌注桩时,应注意泥浆排放,及时组织泥浆外运,防止泥浆污染环境;若采用冲(钻)孔灌注桩,因其持力层变化较大,建议4#-6#楼每桩的桩端岩土条件均进行检验,若岩土条件与原勘察资料不符或变化较大时,应进行施工勘察。单桩承载力和桩质量的检验宜采用载荷试验、抽芯和动测等方法,检验桩数不少于总数的1%且不得少于3根;基槽(坑)开挖后,需进行地质验槽工作,当发现实际情况与勘察报告出入较大时,应弄清原因,必要时进行补充勘察。由于能力有限,一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学习及工作中深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