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石板沟长江大桥工程是重庆市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主城区规划的跨江特大桥梁之一,为连接涪陵江北片区与江东片区的关键工程,位于乌江与长江汇合口下游1.5公里处,东接江东城市主干道,北接江北滨江路, 是涪陵城区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涪陵石板沟长江大桥工程共包括江北岸平交、江北岸引桥、主桥、江东岸引桥、江东岸立交五部分。大桥全长975m,其中主桥全长850m,北引桥长70m,东引桥长85m。

主桥跨径为为200m+450m+200m双塔双索面全漂浮体系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桥面为双向四车道,两侧设人行道,桥面总宽22m,设计时速60km/h。

设计通过设置背索、减小边跨尾端索距、适当加大主塔及边孔主梁的刚度等技术手段很好的解决了大边中比、大跨径斜拉桥竖向刚度不足问题。

在特大型斜拉桥中提出并采用了大吨位(压力为1000吨、抗拉力为250吨)、大位移量(达到1000毫米)拉压支座的设计方案,能满足实际的支座变位要求,便于施工,节省了费用。

在特大型斜拉桥中采用了部分预应力的设计方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少用预应力,节约了大量材料,降低了造价。

在特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中采用了一次调索的设计方法,这种方法在设计计算上要求很严格,在实际施工中证明了该设计方法是可行的、安全的、方便的。

首次在特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中采用在跨中合龙之前采用大吨位压重、在合龙之后卸载的技术手段使跨中节段下缘获得足够预压应力。

设计根据地形条件、水位条件及主梁构造特点在边跨设置了较长的现浇段(箱梁压重段),减小了最大双悬臂长度,降低了施工风险,加快了施工进度。

首次采用了塔梁固结模型的中跨合龙设计方案,缩短了最大单悬臂状态时间,降低了施工风险。

为了防船撞需要,桥塔未设置下塔柱,将其设计为具有抗船撞功能的箱隔式结构,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设计充分研究了斜拉桥施工阶段的受力特点,利用了斜拉索就是体外预应力索的力学理念,在塔两侧15节段外的梁段未设置施工预应力索,方便了施工,节约了工程造价,且为二期预应力索布置预留了空间。

主梁横隔板的设计,采用了简化设计计算方法,通过空间分析和试验测量,证明该设计计算方法是可行的,可为同类设计借鉴。

设计首次提出并实施了在实桥上进行索塔锚固区环向预应力试验监测,为索塔锚固区试验研究提出了新思路。

设计方及施工方共同研究出了采用普通钢管钢筋混凝土桩定位双壁钢围堰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获得发明专利。

设计方及施工方共同研究出了简易挂篮施工方法,保证了正常通航,方便了挂篮拼装,取得了很好经济效益,该施工方法获得发明专利。

设计方及施工方共同确定了悬吊栈桥方案,该栈桥长达192米,创目前国内之最,该施工方法的成功应用可为同类桥梁施工借鉴。

由于地面高差大,且基础开挖对滨江路高挡墙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0#桥台台身首次采用了桩板墙设计方案,为同类桥台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在二期工程中,经过方案论证最终决定江北岸采用平交接线方案。

该方案需对江北岸引桥进行拓宽改造,新增上部结构宽度由1.8米渐变到29米,结构非常异形,设计巧妙处理了新旧桥梁上下部衔接问题。

以前从涪陵主城区(江南)到江北至少得花40分钟以上,现在石板沟长江大桥通车后最多10分钟,中间至少节省30分时间。 重庆涪陵石板沟长江大桥的通车将缓解长江一桥的交通压力,并使两江三岸连成一片,对涪陵城市化建设起到了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