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出口进洞施工方案22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4-08-06 16:30:16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679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隧道位于延长县黑家堡乡黄咀山村,为曲线形中隧道,左右洞间距约30米,轴心总体走向约100°。右线起讫里程为YK47+443~YK48+158,长715m,最大埋深约132米;左线起讫里程为ZK47+435~ZK48+115,长680m,最大埋深约140米;隧道进出口均采用端墙式洞门结构。
3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隧道穿越区为黄土塬梁峁工程地质区的黄土塬工程地质亚区,山体近南北走向,隧道与山脊近于直交,隧道轴向两侧低,中部高。左线地面标高介于891.29~1048.56m,相对高差约157.27m,右线地面标高介于887.70~1048.56m,相对高差约153.78m,隧道进口地形较陡,面起伏较大,坡角39°~47°,出口段地形较陡,坡角48°~51°。
2.2地下水
隧址区地下水主要为黄土孔隙、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大气降水是其唯一补给源。地下水对混凝土不具腐蚀性213.4m3/d,左线为198.8 m3/d。地下水对隧道洞室的稳定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施工时有滴水或渗水现象。
2.3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
隧址区上更新统新黄土湿陷型,主要位于隧道顶部,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较小。
2.4出口段稳定性评价
隧道出口位于山坡体黄土梁,地形坡度较陡,坡角48°~51°,目前处于稳定状态,雨季地表水沿黄土裂隙下渗,降低黄土抗剪强度,从而使坡体失稳。
4 黄咀山隧道出口进洞总体施工方案
根据地形情况,本地区地形切割剧烈,河谷发育,沟壑纵横,左右线隧道洞门均采用端墙式,分离式布设。
1、左线出口进洞方案:①左线洞口出口里程为ZK48+115,拱顶埋深2.883米,明暗分界设在ZK48+103,拱顶埋深17.791米,明洞长为12m;②计划在ZK48+105~ ZK48+103施工导向墙,进洞超前支护采用φ108mm大管棚,洞身管棚段设计长度为30米,起止里程为ZK48+103~ZK48+073。左线隧道靠洞口超浅埋地段主要为黄土,在洞口段30m范围内采用长管棚超前支护,保证安全进洞。设计中考虑到洞口地段主要为黄土,容易失稳,为保证施工安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动态设计。
2、右洞出口进洞方案:①右线洞口出口里程为YK48+158,拱顶埋深为6.094米;明暗分界设在YK48+151,拱顶埋深11.35米,明洞长为7m。②计划在ZK48+153~ ZK48+151施工导向墙,进洞超前支护采用φ108mm大管棚,洞身管棚段设计长度为30米,起止里程为YK48+151~YK48+121。右线隧道靠洞口浅埋地段主要为黄土,在洞口段30m范围内采用长管棚超前支护,保证安全进洞。
黄咀山隧道Ⅴ级围岩段采用上下台阶预留核心土开挖法,进口浅埋段采用单侧壁导坑法开挖。施工中遵循“短进尺、少扰动、强支护、实回填、严治水、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紧凑施工工序,精心组织施工。
本隧道洞身段围岩均为老黄土,施工时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装载机装渣,大型自卸汽车运输;拱架集中加工,现场人工拼装;喷射砼采用湿喷工艺;隧道采用压入式通风方式;隧道反坡排水采用分段接力抽排,顺坡排水采用边沟自然排水。
仰拱全幅施工,采用栈桥通过仰拱浇筑段,拱墙二次衬砌采用模板台车整体浇注,砼集中拌和,罐车运输,泵送入模;防水层使用多功能台架作业,采用无钉铺设工艺。
5 黄咀山出口隧道进洞施工方案
黄咀山隧道设计均为Ⅴ级围岩黄土段,其开挖施工方法如下。
隧道除洞口V级围岩浅埋段采用单侧壁导坑法施工,其余采用上下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开挖。采用机械配合人工开挖,循环进尺控制在0.5~1.0m左右,开挖后及时喷射混凝土,尽早封闭成环,形成以喷射砼、锚杆、钢筋网和钢架联合支护的严密支护体系。并加强围岩监控量测以观察拱顶下沉和拱脚收敛情况,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及时调整台阶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