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的现场管理优化水平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的综合表现。有些建筑企业现场施工管理存在种种问题,例如管理不严格,规章制度不执行,施工无计划,操作无标准;工人纪律松弛,生产效率低,材料、工具设备乱丢乱放,浪费惊人;现场环境脏、乱、差。因此,施工企业应该注意在现有管理基础上不断优化现场管理。

QQ截图20171209161129.png

1. 优化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1)科学合理原则

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办事,以期做到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真正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还要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合理,现场资源利用有效,现场设里安全科学,施工现场员工的聪明才智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2)经济效益原则

施工现场管理一定要克服只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成本和市场,从而形成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项目部应在精品奉献、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等方面下工夫,并同时在生产经营诸要素中,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力争少投入多产出,坚决杜绝浪费和不合理的开支。

(3)标准化规范化原则

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最基本的管理要求。事实上,为了有效协调地进行施工生产活动,施工现场的诸要素都必须坚决服从一个统一的意志,克服主观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

2. 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

施工现场管理涉及很多方面,需要优化的主要内容有施工作业管理、物资流通管理、施工质量管理以及现场整体管理的诊断和岗位责任制的职责落实等,具体实施来说: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为用户提供最满意的建筑精品,全面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二是彻底消除施工生产中的浪费现象,科学合理的组织作业,真正实现生产经营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三是优化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全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

四是加强定额管理,降低物耗及能耗,减少物料压库占用资金现象,不断降低成本;

五是优化现场协调作业,发挥其综合管理效益,有效地控制现场的投入,尽可能地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

六是均衡地组织施工作业,实现标准化作业管理;

七是加强基础工作,使施工现场始终处于正常有序的可控状态;八是文明施工,确保安全生产和文明作业。

3. 现场管理的主要途径

3.1建立安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建立施工现场管理机制,实行连锁承诺责任制。明确各个管理职能部门各自的承诺内容,工作标准和违诺责任,实行任务分解,责任到人,压力传递,责任共担,形成一环扣一环,层层负责的连锁体系,结合施工现场及承诺的特点,建立制定既严密又便于操作的企业管理制度,能制定量化指标的都予以量化,能提出考核标准的都予以确定,完善施工现场管理责任制,为施工现场的综合考评创造条件,积极推进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考评工作的发展。

3.2加强培训,提高职工业务技术素质

从思想教育入手,狠抓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培训,提高职工的管理意识。采取有力措施,鼓励职工成才,加深对施工现场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班组建设,搞好班组民主管理,增加职工参与施工现场管理的机会,不断完善激励机制。

3.3探索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规律和工作方式

(1)抓好施工现场管理,选好项目经理。企业管理要靠管理人员来完成,项目经理是工程管理的关键人物,是技术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从一定意义上讲,先有称职的项目经理,才会有优质低耗的工程。项目经理必须具备应变、协调和交际能力,其综合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保证工程质量,能否保证安全文明施工,能否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因此,选好项目经理,是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2)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是施工企业抓好工程质盆的重要环节。工程建设的施工阶段,是规划设计蓝图付诸实际的阶段,做好施工现场监察管理工作,对于及时协调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按照国家规范规程组织施工,是达到工程建设预定质量目标的有力保证。

一是必须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本着对人民、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强化施工现场管理,消除工程质量通病和不合格建筑产品,坚持走质量兴业的路子;

二是做到事后检查与事前控制相结合,以事先控制为主,与施工班组紧密配合,促使其做到不合格材料及构配件不使用,未经培训人员不上岗,无质量保证措施不施工,紧要环节、关键部位严格把关,把可能发生的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

三是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以不定期分段检查为主,在分段对工程进行墓础和主体结构必查的基础上。不定期对工程质量进行随机抽查,从而形成一定压力,促使工程保持稳定的质量状态;

四是严格施工现场管理,坚持施工过程三控制,把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思想贯穿于施工现场管理全过程。

(3) 坚持施工现场验收标准,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工程质量是永恒的课题,是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关心的热点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安居乐业,它不仅是技术问题、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严重的质量事故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所以坚持施工现场验收标准,严格控制工程质量,这是毋庸质疑的规范施工现场管理的保证。

(4)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做好现场签证工作。在施工图预结算阶段,影响单位工程造价的有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材料代用、技术措施等四个部分。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搞好现场鉴证是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如不加强控制,在工程造价管理全过程中,将存在着多种隐患。

(5) 全面改观施工现场安全和文明施工。积极开展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防范事故能力,使每个职工做到遵章、守纪、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6) 采取奖罚措施,推动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抓好施工现场管理。除了从思想上重视,技术上严格把关,管理上严格要求以外,还应采取必要的经济措施,奖优罚劣同样也是不可缺少的手段。

4. 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督体系

为了全面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根据工程质量不断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工程普遍实行监理的情况下,针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角色和职能的变化,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理念,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健全执法运行机制,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新模式。

(1)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使工程质量监督真正成为阳光监督。工程建设各方从建设工程活动一开始,就应享有知情权,了解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和手段,以便充分调动工程建设、监理和施工等受监单位自查自纠、自我约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规范质量行为,减少和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2)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保证执法监督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监督执法。应改变现有的监督方法,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一个专业配备两名以上监督人员,并规定要持证上岗。在日常工程质量监督和调查违法行为过程中,推行一人为私,两人为公的执法理念。同时规定不同级别的监督文书分别由各科室的监督人员、科长以及站领导按权限范围签发,保证执法检查和处罚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3) 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针对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过程过程和事后控制三大环节,在做好过程监督和工程违规行为的严肃查处的同时,加强工程质量的事前监督,提高监督工作的预见性、服务性。当工程质量出现下降的趋势或工程施工到难点部位、易出现质量通病的部位时,监督人员应及时到现场提示和指导,以此扭转滞后监督、被动应对的局面。

(4) 建立行为监督与实物监督并重的监督运行机制,实现从单一实物监督向工程建设各方质量行为监督的延伸。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行为以及其结果,即工程产品质量,均列为监督对象,将工程建设参建各方推向工程质量责任第一线,通过日常监督、监督巡查与结构工程季度大检查相结合的监督形式,对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全要素实现全覆盖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