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一直保持着高速、稳定的发展势头,规模逐年扩大,但目前仍存在着生产方式粗放、生产效率低下、能耗过高等问题,与此同时,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则应运而生。

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是项目建设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传统造价管理的技术和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在大量软件及技术人才的支持下,BIM技术目前也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在造价管理过程中

传统造价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数据共享与积累困难。由于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多关单位,而各单位造价积累的数据也难以共享,导致了相关单位的业务合作效率低下,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2)造价数据分析能力差。目前绝大多数造价软件还是采用表格法的套价软件,只能分析一条清单总量的数据,数据化程度远远不能达项目管理过程需求,只能满足投标预算和施工结算,不能满足按空间维度分析,更不能实现基于时间维度来进行分析,从而远远达不到项目管理的需求。

(3)造价信息精确度低。由于工程量的计算繁杂,而且不同的造价人员有不同的算量方式,甚至一些复杂的地方计算很多时候必须采用手工计算,从而导致其精度不高,不同的造价人员计算出来的数据通常有一定的差异,在对量的过程中工序繁杂,往往要花费巨量的额外时间,甚至最终都达不成一致。

BIM模式造价管理特点

(1)工程量计算准确度高。引入BIM技术后,比传统方法准确性大为提高。因为BIM 模式下,各个造价人员都采用的是同一个数据信息管理模型,而这个模型还是动态的,不论哪一个环节发生错误,都能够快速的进行修正,而不是像传统工程量计算,必须要等到工程量计算结束,在结算对量的时候才能发现,再进行修正。

(2)数据的共享与积累方便。利用BIM三维模型,由于建立基于BIM的实际成本数据库,汇总分析能力大大加强,速度快,短周期成本分析不再困难,工作量小、效率也高。例如各个专业都可以共享BIM模型,无论土建也好,还是钢筋和设备安装都不必重复建模,都可以使用同一个建筑模型,这就避免了数据重复录入过程中出现差错,也能加强各专业的交流、协同和融合,把节省的人力投入到更有价值的造价控制领域,如商务谈判、工程招标和合同管理中

(3)造价数据分析能力强。因为BIM模式下建立了一个造价数据库,所有的数据都在其中保存,而且数据粒度级别甚至小到了一个构件级,使成本数据的高效分析提供了基础BIM作为近些年来新出现的产物,除了上述特点外,在推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挑战:首先是缺乏BIM人才。BIM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它的产生并不等于说我们一定要针对BIM本身去培养相关的人才。它实际就是一种工具,可能短时间内需要一些BIM的专职岗位,从发展角度来说,今后也许不需要专门的BIM岗位,而是本专业的人掌握BIM技术作为工具使用。就拿CAD来说,发展前期还有专门的CAD画图岗位,随着大家使用越来越熟练,让它真正变成一种工具使用的时候,那种针对性的人才也就不需要了,BIM同样如此。所以,现阶段虽然BIM人才缺乏,但是人才的培养还是需要跟专业结合的。

其次是标准,就是国家和行业缺乏标准。在现阶段,标准的制定和落地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是一蹴而就。但是,我们不用坐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成熟,企业可以制定自己的企业标准,以支撑BIM的应用和推行。
另外,相比比现阶段的传统二维建筑设计,虽然BIM模式下的三维图形更加直观更加便利,但在设计初期所需要的时间比传统二维出图会长很多,因为建筑信息模型包含了3D 建筑模型信息、结构分析信息、工程量、施工进度、甚至是施工环境等等,从而导致出图时间慢,成本比较高,所以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在建设初期并没有拥有什么吸引人的优势。
固有管理模式的枷锁也是BIM推广路上的绊脚石,但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BIM技术将引领建筑信息技术走向更高的层次,提高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程度,提高管理效率,因而打破固有的模式及枷锁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