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勘察关系到的内容时多个方面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工程的岩土测试方式不断增多,很多先进的测量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经验,对岩土工程勘察的准确性技术展开分析。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 准确性技术 
  1做好施工场地原土的取样工作 
  1.1影响土样收集的因素 
  若在原位围压环境下把土样取出,则必须要经过相应的卸荷过程,这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膨胀量。于试坑处收集到的土样常常会因为取土管或有关配件装置打入时体积变化而造成不同的问题。土层中存在的砾石会使得土样的扰动程度明显加重。对于各种土样的收集,取土器侧壁、土样之间的摩擦将给土样造成相应的压力。从理论上说,获得一个完整的原状土样是难以完成的事情,特别是对于无粘性土的。因而,在建筑工程中称作的“原状土”,本质上是指取土样过程中已经运用了相关防范措施,使取样土骨架的扰动降低到最小,而并不是完完整整的原始状态土样。 
  1.2原状土收集的方法 
  受到土样采取方式不同的影响,这就会造成取回的“原状”土样的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其运用于不同的试验室时会出现各种现象,这些会造成室内试验数据与实际情况之间的误差加大。另外,选择不同的取样方法也会给土样的含水率大小带来不同的影响,这时需要在取土装置上做好加装套管处理,这样可以防止地下水对原状土的不利作用。遇到炎热的天气时需采取措施防止蜡封融化,通常可选择不同的密封方法。遇到寒冷天气时需防止冰冻,对土样保存时间应控制在3周内。土体的结构性受到损坏后会影响到粘聚力与内摩擦角试验值,需保持结构的稳定性。 
  2选择的原位测试情况 
  普通的粘性土能够利用选择合适的原状土样完成室内试验,而无粘性沉积土或饱和度高的软土因采取完成的土样难度较大,一般难以得到不受扰动的原状试样。遇到这种类别的土后,对其密实度、强度、压缩性进行综合鉴定时需要利用原位测试方法取得。 
  2.1圆锥动力研究 
  利用实验法对圆锥动力进行分析,而圆锥动力试验主要是结合相应的锤击能量,把特定规格的圆锥探头置入土中,参照贯入土中的难易程度对不同土的性质准确判断,这是一种极为实用的现场测试措施。结合相关的试验数据能够对不同的地基土进行力学分层,定性地评估地基土的均匀性和物理性质,以此来了解土样的不同性质,如:土洞、滑动面、软硬土层界面等具体的位置。根据现有的施工经验,技术人员需综合多方面对地基土的强度和变形参数实施评价,对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客观审核。圆锥动力试验选用的设备数量少,操作起来便于运行,运用范围较广,但最终得到的数据存在较大的差距,准确性不高。 
  2.2十字板剪切研究 
  对于十字板剪切的试验,我们采取的套管必须设置在之前选定的深度内,同时要把套管内的土完全清理干净。当十字板装道钻杆的下端之后,需要利用套管将其压入土中,深度控制在700mm。并且结合施工场地里的扭力设备对钻杆设置扭矩,以实现埋在土中的十字板扭转。这类形式的实验主要用在原位测定饱和软粘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在,最终得到的抗剪强度值与试验深度处天然土层的不排水抗剪强度相接近。因此类实验无需收集土样,我们需要防止土样扰动及天然应力状态的变化,这也是常用的测试方案之一。其能在现场维持原位应力条件下实施扭剪,主要用在灵敏度St≤l0,固结系数C≤100(m2/a)的均质饱和软粘土中。若用在土层不均、杂志较多的土层中会造成过大的误差。 
  2.3标准贯入研究 
  标准贯入需结合规定的落锤能量把贯入器设置在土里,参照贯入的难易程度,使用贯入30cm的击数N对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判定。这种方式操作方便,适合运用的土层较广,尤其对钻探取样的砂土和砂质粉更为适用。若土中的碎石过大时,这种实验常会受到限制。利用试验能够得到扰动土样,再对土类开展鉴别试验。此种方式的缺陷在于离散性大,仅仅能大致判断土的工程性质。该方法除了可以对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直接测定外,还可与相关实验建立对比分析关系,以获得准确的物理力学性质。 
  2.4波速控制研究 
  波速测试主要结合波速对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判别的一种方式,其常用在不同岩土体的压缩波、剪切波、瑞利波的波速测量中,这样可以对场地的形式进行划分。另一方面,可以及时显现地震时地面需要的地基土动力参数,为工程提供动力机器基础设计的地基土动力参数,对地基土液化情况及时判断。此外,波速测试自身也能运用于地基土的类别和检验地基加固作用的评估。 
  3结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勘察涉及到了原状土取样、室内试验、现场原位测试等不同内容,在勘察检测时需要做好多个方面的工作确保勘察结果真实有效。从现代技术角度看,传统的勘察技术与现代工程物探技术必须相互结合运用。不管是哪一种技术都有着自己的优势,我们需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运用。在碰到某些地形复杂的岩土勘察问题时需采取措施处理。 
  参考文献 
  [1]李树林.城市地铁岩土工程勘察应注意的问题[J].铁道勘察,2005(3). 
  [2]戴一鸣.探讨解决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J].福建建设科技,2005(6). 
  [3]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赵成刚,白冰,王运霞.土力学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