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文地质研究与工程的地质息息相关,因为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与其地下的水文地质情况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研究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各项工程项目的实施,其工程勘察工作量将不断的增加,工程勘察工作的质量将受到更多的关注,因此做好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对提高工程勘察技术的水平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推动我国工程勘察工作的发展,从而确保工程的质量,保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1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研究的重要性 

  工程地质勘察中对水文地质的研究,能够充分了解水文地质的条件,勘察结束后根据工程需要对所勘察的水文地质进行分析,详细提交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有助于后期工程质量的保证和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在水文地质勘察时,需要对所勘察范围的水文地质环境做全方位的分析评价,重视地下水对工程地质的影响。地下水位的上升和下降,都会对岩土体和工程质量造成危害,因此详实的水文地质数据和合理的防范措施是工程质量的保证。另外不同的地基基础,不同的地质条件,不同的建筑类型,不同的水文地质环境等,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时,都应考虑具体条件,对不同的水文地质情况,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办法来解决。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对工程建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和影响,地下水问题带来的危害应引起高度重视。 

  2岩土工程中水文地质的勘察要求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应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通过搜集资料和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查明工程所属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 

  2.1自然地理条件。这里面包括气象水文特征和地形地貌等内容,气象水文特征是指工程所属地域,是属于亚热带还是热带、季风气候,湿润程度与热量等。地形地貌是指工程区域周围的水系、平原或高原特征、地形开阔平坦与否、地貌侵蚀和堆积情况如何等。 

  2.2地质环境。包括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基底构造及其对第四系厚度的控制、地层岩性、新构造运动等方面的内容。 

  2.3地下水位情况。包括近2~5年最高地下水位、水位变化趋势;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及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等。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岩土工程的影响巨大,是工程勘察的重点内容。 

  2.4各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流向、水位及其变化幅度;主要含水层的分布、厚度及埋深;通过现场试验测定地层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等;场地地质条件下对地下水赋存和渗流状态的影响、判定地下水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等。 

  3岩土的水理性质 

  岩土的工程地质性质不仅包括岩土的物理性质,也包括岩土的水理性质。岩土的水理性质是值得我们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其不仅能够影响岩土的强度性能和塑性性能,有些特殊的性质还能够直接对岩土工程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3.1地下水储存形式 

  依据地下水岩土中的储存形式,地下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重力水、毛细管水以及结合水,其中,以结合水形式存在的地下水又可分为弱结合水和强结合水。 

  3.2地下水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 

  3.2.1胀缩性 

  岩土在失去地下水后体积变小、吸取地下水后体积变大的特性即为岩土的胀缩性。岩土的胀缩性能够直接影响土坡表层稳定性以及地基的变形情况,岩土工程产生裂缝、基坑隆起等的现象大多是由岩土的胀缩性所引起的。 

  3.2.2给水性 

  饱水岩土在受到重力的作用时,能够从岩土孔隙中流出一定的水量即为岩土的给水性,可以用给水度表示。给水度不仅会影响工程施工区域疏干的时间,也是地下含水层重要的水文地质参数之一,其测定方法一般采用实验室方法。 

  3.2.3崩解性 

  由于岩土的土粒不断被破坏和削弱,岩土在受到水浸后会发生土体解体和崩散的性质即为岩土的崩解行。岩土的结构、矿物成分以及颗粒大小等都会影响岩土的崩解性。其中不同的岩土具有不同的崩解形式,主要成分为石英的岩土多以裂开状形式崩解,而主要成分为高岭土、水云母以及蒙脱石的岩土在崩解时多呈散开的方式。 

  3.2.4透水性 

  岩土透水为岩土容许水在受到重力作用时透过岩土的性质。一般坚硬岩石的岩溶或者裂隙发育现象越严重,岩土的透水能力就越强;松散岩土的颗粒越不均匀、越细,则岩土的透水能力就越弱。一般可以用渗透系数表示岩土的透水性,我们可以通过压水试验、渗水试验以及抽水试验等求取岩土的渗透系数。 

  3.2.5软化性 

  岩土在受到水浸后其力学性能降低的性质即为岩土的软化性,可以用软化系数来表示。岩土软化性是影响岩石耐水浸能力以及耐风化重要因子。软化是岩土的一种特性,普遍存在于各类成因的泥质砂岩、页岩、泥岩以及粘性土层等。 

  4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研究 

  4.1水文地质危害 

  地下水对岩土工程造成的水文地质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造成的;二是地下水的动水压力造成的。 

  4.1.1水位变化造成的水文地质危害 

  地下水水位升降变化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水位上升造成的危害;水位下降造成的危害;水位频繁升降变化造成的危害。潜水位上升可造成土壤盐碱化、沼泽化,增强了对岩土工程的腐蚀性;在一些地质环境不稳定的地区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在一些工程场地容易出现砂土液化、管涌、流砂等现象,还会造成基础上浮,工程失稳等。地下水水位的大幅度下降,经常会导致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同时会出现水质恶化,水源枯竭等问题,给人类的生活造成重大恶劣影响。地下水水位频繁波动,由于岩土体的胀缩性,会导致工程地基的失去稳定性,甚至造成建筑体变形破坏。 

  4.1.2动水压力造成的水文地质危害 

  由于人为工程的作用破坏了地下水的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浮动的动水压力条件下,经常出现基坑突涌,流砂以及管涌等严重的水位地质危害。 

  4.2水文地质危害的对策研究 

  4.2.1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它为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设计及施工提供必要的依据。报告内容是否全面可靠,关系到后期工程设计施工的安全与否。因此报告中水文地质评价中的内容必须包含:地下水类型,含水层的埋深以及具体的分布状况、岩土类型、岩土厚度、静止水位、涌水量、地下水流向以及水力坡度等;各个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以及含水层与地表水体间的水力联系;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情况;水文地质的各种有关参数,包括软化系数、渗透系数、给水度以及膨胀率等;地下水水位的季节变化趋势等。 

  4.2.2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地质现象等。待查明工程地质条件之后,在结合项目的具体结构特点,预测工程地质作用的带来的影响,对此给出正确的客观的评价,为确保建筑的安全防护措施提供相关依据。 

  4.2.3开展水文与环境地球物理勘探调查地质、水文地质情况以及地下水分布状态。重点在地面调查较困难无法解决问题的地段进行物探工作,将高密度电法勘探和激发极化法电法勘探结合起来,既保证了深度的要求又考虑了分辨率的问题。同时在工程地质勘探和水文地质勘探中还可应用瞬变电磁法和高密度电发勘探结合使用进行深部精细地质结构的勘察工作。 

  结语 

  在建筑工程基础地质勘察中要高度重视水文地质调查,作为建筑工程地质环境的组成部分,较差的水文地质条件会给建筑工程带来多方面的危害,建筑工程项目的组织者、实施者在建筑工程实施前就应该调查清楚地基基础的水文地质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防治措施,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更好地完成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君源,范维强.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J]. 西部探矿工程. 2005(S1) 

  [2] 赵跃云.水文地质勘察分析与评价[J]. 四川建材.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