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各城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一座座高层建筑,乃至超高层。其实,高层建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产物。
首先,高层建筑可以节约大量的用地面积,可以促进土地集约化,提高单位土地的使用效率。这也是在当下我国人口众多,人均使用面积相对较少的情况下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之一。
其次,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一些高层,超高层可能就成为这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具有社会效应。
再次,在建筑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高层建筑会使施工时间缩短,并且整体投资额度会变小。
高层建筑的楼层多、高度高,但施工中并非是低、多层建筑的简单叠加,而是从建筑结构和使用功能等方面,针对高层建筑的特点,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为了社会经济的更好发展,减少高层建筑施工中不必要的人员伤亡,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对高层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进行讨论研究,希望能对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带来一些帮助。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现状
建筑安全立法滞后于建筑市场的发展。全国普遍存在无证设计、无证施工、越级设计、越级施工、层层转包以及伤亡事故误报、漏报、瞒报、不报现象。
   建筑安全管理落后,我国很多地区没有专门的建筑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很多企业趁转换经营机制之机,撤销或合并安全管理机构,削弱安全人员,使得施工中安全工作无人负责,无建筑市场混乱,缺乏制约措施。在当前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由于缺乏严格的安全控制措施,一些企业非法转包,越级发包现象严重。还有一些建设单位和非法中介人利用手中的权利,收受贿赂,不顾企业安全资质,使得一些建筑企业资质与所承接工程等级不符,给施工带来了不安全因素。
   人员素质低,安全意识差。建筑行业的许多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事故的应急能力,这是事故高发的重要原因。一些建筑企业招用农民工、临时工,未经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就上安全措施经费的投入不足。当前建筑行业安全经费严重不足,直接影响着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化的实施。经费的欠缺也使得一些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不能落实。岗。这些都使得施工现场管理混乱,事故层出不穷。
1.2.2国外现状
 
1.3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本文主要通过对高层建筑特点的研究,来发现其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与一般的建筑施工相比较,高层建筑施工所具有的独特的危险因素,从而提出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具体防护措施。并且对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做相应的展望。
第二章 高层建筑的特点
高层建筑指的是高度达到一定层数或者一定高度的建筑物,目前,世界上对高层建筑物的划分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每个国家都一颗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进行确定。根据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里的规定来看,住宅建筑物在10层以上的可以成为高层建筑,而其他公共建筑和综合性建筑物在24m以上的为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在施工的过程中具有技术要求高、施工工艺复杂、工期相对较长等显着特点,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引起安全问题的因素也多于普通建筑工程施工。高层建筑施工过程的特点如下:
2.1工程量大,施工布置难度大
普通的高层建筑施工占地面积一般都在2000㎡以上,建筑面积大,工程量大,临时设施工程较多,现场材料、设备、制品储存量大,需要合理安排。
2.2基础开挖深度大,支护结构费用高
一般高层建筑基础随着高度的增高而加深,城市施工无条件放坡开挖,因此直呼结构工程量大,特别是周边临近建筑物、地下管线、城市道路,对直呼结构的强度、位移变形都有很高的要求,使得本是施工临时结构的支护结构费用很大,有的达到数百万元。因直呼不当引发事故的工程也很多,损失很大。
2.3高层建筑作业高度高:高层建筑大量的施工作业都是在高空进行的,50米以上的高空与10多米高度的作业有质的不同。高层建筑楼面预留洞坠人致死更是常有发生,平常不大注意的小石块从百米高空下落可以砸死人。另外,高空作业物料上下困难,就连最方便的自来水也要采用特殊措施才能上去。一个小火苗容易造成火警,营救也比较困难。因此,大量高空作业带来的不安全因素,是高层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必须要充分考虑和解决的。
   2.4高层建筑施工交叉作业多:高层建筑层数多,作业立体化,在一个垂直空间许多层次上都要进行工作,上下层次互相造成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如某高层建筑工程,上面有人想看看升降机在哪里,当头探到井道口,而下面正好把升降机开上来,造成人员伤亡。上面落物砸死砸伤下面人员的事故就更多了。高层建筑施工不可避免交叉作业,所以必须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来防范可能发生的事故。
   2.5高层建筑施工工期长:高层建筑施工工期一般都在两年左右,大的项目工期可达三至四年,许多设施放置以后就要使用一年至几年。在此期间,人员变动、气候变化等人为的与自然的因素都能使正常的设施转入危险状态,不注意就容易发生事故。例如,高层建筑电缆磨破发生火灾,脚手架倒塌等等。所以,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工期长,各种由于时间变化带来的许多不安全因素,必须认真考虑
   第三章 当前高层建筑施工存在的问题
   3.1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危险因素
   3.1.1高空坠物
   在建筑施工中,由于高处作业工作量大、操作人员多、员工的流动性大,加上多工种的交叉、立体作业,并且临时设施多,现场条件差,因此,各种不安全因素多,高处坠落事故也就特别多。而高处坠落事故往往使人员受到较严重程度的伤害,非死即伤,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因此,高处坠落事故被列为建筑行业施工“四大伤害”中第一大伤害,在高层建筑中尤其明显。
   3.1.2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事故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它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的伤害事故。在施工现场,由于物体打击而造成的伤亡事故在事故中占很高比例。物体打击事故的原因有:①由于机械设备、装置的安全附件(或装置)不齐全,欠有效,或者在设计和制造上存在缺陷,使用单位又没有对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等,这都为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②擅自更改机械设备、装置的结构或部件,破坏了其整体的可靠性,使安全性能下降。③从事吊装作业时难以采取完全符合要求的防护措施,或作业方法不符合安全要求。④不遵守操作规程,抱有侥幸心理,违章作业或冒险作业。⑤技术不熟练,操作水平低。⑥误操作,使机械设备、装置的安全附件或装置失灵,或者由于误操作而直接发生物体打击。⑦注意力不集中,该采取的措施未采取或采取的措施不当。⑧生产所用的原料、工具、材料及边角废料等物放置不当。⑨工作场地狭窄,工作人员相对集中,使安全防护距离和空间变小,一旦发生物体飞出,极易击伤人。⑩采光和照明不足,使操作人员视觉容易疲劳,工作时间过长,便易于因操作失误而导致物体打击事故发生。
   3.1.3机械和起重伤害
   建筑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有以下原因:①设备安全管理不善。某些施工企业只注重赶工期,拼设备,忽视了设备的安全管理和维修保养,致使设备经常带病工作,造成众多隐患,极易引发伤害。某些企业安全意识淡薄,安全制度不严,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检查不勤,整改不力,更是助长了安全隐患泛滥。②安装不符合规范要求,不通过验收即投入使用。③安全装置和防护设施不齐全或失灵,无法起到安全防护作用。④施工队伍素质差。某些施工企业的操作人员不但技术素质差,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也差,有的甚至未经培训就上岗。尤其是成千上万的民工涌入建筑施工队伍,其中不少人素质低下,一无知识二无经验三不懂规章,一味冒险蛮干和违章作业。
   3.1.4挤压碰撞事故
   在起重作业中,作业人员被挤压在两个物体之问,所造成的挤伤、压伤、击伤等人身伤亡事故。造成挤伤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起重作业现场缺少安全监督指挥人员,现场从事吊装作业和其它作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或从事野蛮操作等人为因素所致。发生挤压碰撞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8种:①歪拉斜吊,使重物摆动太大,碰着了附近的人员或设备。②指挥信号不明、指挥错误或司机操作错误。③司机同时操作3个以上的手柄,紧急情况时控制不及时。④挂钩工人离重物过近,或站在重物上。⑤挂钩工人用手扶着钢丝绳,起吊时钢丝绳拉紧,重物晃动,因而被钢丝绳挤着手或被重物碰伤。⑥吊运地点或吊运通道狭窄,重物离地面或其它设备太近。⑦照明不良,司机看不清地面的设备或信号。⑧大梁下挠过大,小车吊着重物打滑,或者大车制动器太松,大车打滑,使重物摆动。
   3.1.5.触电事故
   在施工现场从事起重运输作业的自行式起重机的动力源非电力,但出现触电事故并不少见。这主要是在作业现场往往有裸露的高压输电线,由于现场安全指挥监督混乱,常有自行式起重机的悬臂或起升钢丝绳摆动触及高压电线使机体连电,进而造成操作人员或吊装作业人员间接遭到高压电击伤。
   3.1.6火灾隐患
   现场用电量大,由于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大量使用机械设备,如塔式起重机、井架、龙门架、搅拌机、电焊机、便携式电动工具和临时大量碘钨灯和大功率的白炽灯泡等设施等设施,这些设施用电量大、种类多,使施工场地的用电量和产热大增。加之电气线路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市场出现设备导线与接头松动;导线使用过程中绝缘损坏,导线受压、磨损造成短路;导线接触高温u物体或打卷使用造成涡流,过热失去绝缘短路,导致绝缘损坏;用电设备回路线与电器设备或电网零线相连,工作时大电流通过,将保护零线或电网零线烧断等情况。以上这些原因很大程度上导致漏电和短路现象的出现,成为了极大的火灾危险。
   3.2当前高层建筑施工存在的安全问题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存在高处作业多、露天作业多、手工劳动及繁重体力劳动多、立体交叉作业多、临时员工多等施工特点,加之目前高层施工经验不足。因此,加强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杜绝施工安全事故发生,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
   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安全管理方面安全生产现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但是还是有些施工单位对安全生产只是停留在上的、书面上的,而未能真正去落实。高层建筑施工,高夺作业的量非常大,因此安全风险也很大。有些项目的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未配备数量足够的安全工程师,施工防护措施不到位,劳动保护用品配备不齐。施工安全管理存在漏洞,这不但会给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严重的影响,还会影响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常常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施工进程和质量,
对施工单位的管理较差,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制度。施工单位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很明确具体。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总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这样往往会造成一切问题,导致施工的工作质量下降。在施工料件的管理上物流管理信息化低,甚至还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阶段;对屋子供应商联合体的物件缺乏科学管理,短期竞争多于合作;物资采购没有与预算部、技术部、施工部紧密联系,缺少必要的信息支持,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物资库存、现场管理混乱,造成资料的浪费,建筑成本的增加,形成不必要的浪费。
施工质量水平较低,技术力量薄弱。质量管理是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各项工作的总成,由于市场建筑施工存在着复杂纵横关系,不是一个施工单位能将工程的所有项目来完成,所以必须将参加建设的所有单位组织起来,统一协调,分工合作,才能建立起保证体系,确保建筑产品的全部功能质量。并且,现代建筑科技含量高,涉及专业多,安装的质量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有些设计人员往往只满足于规范对设计强度计算上的安全度需要,计算图形和受力路线不明确所造成局部受力过大,或者诨名图强度等级过低。保护层厚度过小、钢筋直径过细、构件截面过薄,减弱了建筑结构耐久性等将会对工程的安全造成了直接影响。
施工材料的质量不合格,对施工造成较大影响。有许多施工的材料质量有不合格现象,所以必须将所有进场材料及时验收。经项目部技术员、材料员共同检验验收,严格控制并保证所有进场材料数量足、质量好。
 高层建筑工程量大、参与主体多、组织关系复杂,不确定因素多,因而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大。目前高层建筑施工中的事故主要有触电事故、高处坠落事故、物体打击事故、坍塌事故、消防安全事故、起重机械伤害事故等。
   1.1 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由于劳动力需求量大,新进场工人的三级安全培训教育没有真正落实,即使有这方面的书面记录也多是流于形式,工人的安全意识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2)项目部虽然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大多数没有真正落实,存在侥幸心理。3)施工专职安全员责任心不强,没有起到巡查纠错的作用。4)竞标单位不合理低价中标,使得安全防护费用紧缺。5)安全检查重形式,轻整改。6)立体交叉施工安排不合理,隔离防护措施不到位,导致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
   1.2 工人操作方面的问题
   1)特殊工种施工人员无证上岗现象严重。2)新工艺不按照指导方案施工,导致安全隐患增大。3)施工前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工人蛮干现象严重。
   1.3 机械设备方面的弊病1)起重设备的安装、拆卸及升降过程无专项方案,超载现象
   严重,以及不考虑天气情况,可能导致倾翻事故。2)起重吊装时无指挥或瞎指挥,导致物体打击事故时有发生。3)上料平台的防护设施不到位,致使伤害事故时有发生。4)机械设施维修保养不到位,致使设备陈旧、老化加快。重使用轻维修的思想严重,致使机械设备的事故隐患不断。
   1.4 现场作业环境方面的问题
   现场自然环境复杂时,在未探明情况下就开工;施工现场不具备施工条件,但承包单位为抢工期强令工人违章作业,为以后的安全施工埋下隐患。
   1.5 消防安全方面的弊病
   1)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明火使用较多。如金属架构、钢筋、金属管道等的分割与连接,取暖、通风及给排水等设备安装环节常使用电焊、气割、气焊等明火作业,可能引发火灾。2)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存放有大量易燃及可燃材料,如木材、油漆、粘合胶、防护网、保温材料、乙炔气体等,为火灾发生提供了必要条件。3)高层建筑施工时,由于电梯井、楼梯间没有安装防火门,发生火灾扩散快,扑救困难。4)高层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多,电器线路杂乱,容易引起火灾事故。5)高层建筑施工中承包单位较多,民工流动性较大,给消防安全管理带来很大的隐患。6)高层建筑施工现场使用的是临时供水系统,水量较小、水压较低,不能满足消防要求。
   第4章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防护措施
   
   抓好施工前与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程施工安全产生于生产过程中,必须要以“预防为主”,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和施工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施工前要循序渐进,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
   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第一的方针。以专业安全知识为内容,用行政奖励、法律、法规为手段,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安全防范能力,明确自己安全生产责、权、利的关系,以达到施工安全效益最佳的目的。
   
施工前的安全管理预防措施
  明确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责任人。在施工中,明确安全控制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制定安全管理工作的要点。明确施工安全的承诺与目标,编制工程项目安全计划,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工程项目部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责任目标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并针对不同的建设项目和施工条件,合理地组织人力、财力、物力,确保施工生产中的安全。
  施工项目经理部承担控制、管理施工生产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目标的责任。因此,必须同时承担进行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生产的责任。
    1、建立、完善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领导组织,有组织、有领导的开展安全管理活动。承担组织、领导安全生产的责任。
  2、建立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   抓制度落实、抓责任落实,定期检查安全责任落实情况,及时报告。
①项目经理是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
②各级职能部门、人员,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对实现安全生产的要求负责。
    ③全员承担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从经理到工人的生产系统做到纵向到底,一环不漏。各职能部门、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做到横向到边,人人负责。
  3、施工项目应通过监察部门的安全生产资质审查,并得到认可。
    一切从事生产管理与操作的人员、依照其从事的生产内容,分别通过企业、施工项目的安全审查,取得安全操作认可证,持证上岗。
    特种作业人员、除经企业的安全审查,还需按规定参加安全操作考核;取得监察部核发的《安全操作合格证》,坚持"持证上岗"。施工现场出现特种作业无证操作现象时,施工项目必须承担管理责任。
  4、施工项目经理部负责施工生产中物的状态审验与认可,承担物的状态漏验、失控的管理责任,接受由此而出现的经济损失。
  5、一切管理、操作人员均需与施工项目经理部签定安全协议,向施工项目经理部做出安全保证。
   6、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的检查,应认真、详细的记录,做为分配、补偿的原始资料之一。
   
 二、安全教育与训练 
     进行安全教育与训练,能增强人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知识,有效的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失误。安全教育、训练是进行人的行为控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因此,进行安全教育、训练要适时、宜人,内容合理、方式多样,形成制度。组织安全教育、训练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谨,讲求实效。
     1、一切管理、操作人员应具有基本条件与较高的素质
  ①具有合法的劳动手续。临时性人员须正式签定劳动合同,接受入场教育后,才可进入施工现场和劳动岗位。
    ②没有痴呆、健忘、精神失常、颠痫、脑外伤后遗症、心血管疾病、晕眩、以及不适于从事操作的疾病。
    ③没有感官缺陷,感性良好。有良好的接受、处理、反馈信息的能力。
④具有适于不同层次操作所必须的文化。
⑤输入的劳务,必须具有基本的安全操作素质。经过正规训练、考核,输入手续完善。
2、安全教育、训练的目的与方式。安全教育、训练包括知识、技能、意识三个阶段的教育。进行安全教育、训练,不仅要使操作者掌握安全生产知识,而且能正确、认真的在作业过程中,表现出安全的行为。
    安全知识教育。使操作者了解、掌握生产操作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安全技能训练。使操作者逐渐掌握安全生产技能,获得完善化、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减少操作中的失误现象。
    安全意识教育。在于激励操作者自觉坚持实行安全技能。
4、加强教育管理,增强安全教育效果
    ①教育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系统性强,抓住关键反复教育。
    ②反复实践。养成自觉采用安全的操作方法的习惯。
    ③使每个受教育的人,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鼓励受教育者树立坚持安全操作方法的信心,养成安全操作的良好习惯。
    ④告诉受教者怎样做才能保证安全,而不是不应该做什么。
    ⑤奖励促进,巩固学习成果。
    5、进行各种形式、不同内容的安全教育,都应把教育的时间、内容等,清楚的记录在安全教育记录本或记录卡上。
    三、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是发现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重要途径。是消除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防止事故伤害,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方法。
安全检查的形式有普遍检查,专业检查和季节性检查。
    1、安全检查的内容主要是查思想、查管理、查制度、查现场、查隐患、查事故处理。
    ①施工项目的安全检查以自检形式为主,是对项目经理至操作,生产全部过程、各个方位的全面安全状况的检查。检查的重点以劳动条件、生产设备、现场管理、安全卫生设施以及生产人员的行为为主。发现危及人的安全因素时,必须果断的消除。
    ②各级生产组织者,应在全面安全检查中,透过作业环境状态和隐患,对照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检查对安全生产认识的差距。
    ③对安全管理的检查,主要是:
    安全生产是否提到议事日程上,各级安全责任人是否坚持 "五同时"。
    业务职能部门、人员,是否在各自业务范围内,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专职安全人员是否在位、在岗。
    安全教育是否落实,教育是否到位。
    工程技术、安全技术是否结合为统一体。
    作业标准化实施情况。
    安全控制措施是否有力,控制是否到位,有哪些消除管理差距的措施。
    事故处理是否符合规则,是否坚持 "四不放过"的原则。
    
四、作业标准化
    在操作者产生的不安全行为中,由于不知正确的操作方法,为了干的快些而省略了必要的操作步骤,坚持自己的操作习惯等原因所占比例很大。按科学的作业标准规范人的行为,有利于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失误。
    1、制定作业标准,是实施作业标准化的首要条件
    ①采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者三结合的方式,根据操作的具体条件制定作业标准。坚持反复实践、反复修订后加以确定的原则。
  ②作业标准要明确规定操作程序、步骤。怎样操作、操作质量标准、操作的阶段目的、完成操作后物的状态等,都要做出具体规定。
  ③尽量使操作简单化、专业化,尽量减少使用工具、夹具次数,以降低操作者熟练技能或注意力的要求。使作业标准尽量减轻操作者的精神负担。
  ④作业标准必须符合生产和作业环境的实际情况,不能把作业标准通用化。不同作业条件的作业标准应有所区别。
  2、作业标准必须考虑到人的身体运动特点和规律,作业场地布置、使用工具设备、操作幅度等,应符合人机学的要求。
    ①人的身体运动时,尽量避开不自然的姿势和重心的经常移动,动作要有连贯性、自然节奏强。如,不出现运动方向的急剧变化;动作不受限制;尽量减少用手和眼的操作次数;肢体动作尽量小。
  ②作业场地布置必须考虑行进道路、照明、通风的合理分配,机、料具位置固定,作业方便。要求:
    a.人力移动物体,尽量限于水平移动;
    b.把机械的操作部分,安排在正常操作范围之内,防止增加操作者的精神和体力的负担;
    c.尽量利用重力作用移动物体;
d.操作台、座椅的高度从与操作要求、人的身体条件匹配。
③使用工具与设备
a.尽可能使用专用工具代替徒手操作;
b.操纵操作杆或手把时,尽量使人身体不必过大移动,与手的接触面积,以适合手握时的自然状态为宜。
       五、生产技术与安全技术的统一 
    生产技术工作是通过完善生产工艺过程、完备生产设备、规范工艺操作,发挥技术的作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包含了安全技术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全部职能和作用。两者的实施目标虽各有侧重,但工作目的完全统一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实现效益这一共同的基点上。生产技术、安全技术统一,体现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具体的落实"管生产同时管安全"的管理原则。具体表现在:
    1、施工生产进行之前,考虑产品的特点、规模、质量,生产环境,自然条件等。摸清生产人员流动规律,能源供给状况,机械设备的配置条件,需要的临时设施规模,以及物料供应、储放、运输等条件。完成生产因素的合理匹配计算,完成施工设计和现场布置。
    施工设计和现场布置,经过审查、批准,即成为施工现场中生产因素流动与动态控制的唯一依据。
    2、施工项目中的分部、分项工程,在施工进行之前,针对工程具体情况与生产因素的流动特点,完成作业或操作方案。这将为分部、分项工程的实施,提供具体的作业或操作规范。方案完成后,为使操作人员充分理解方案的全部内容,减少实际操作中的失误,避免操作时的事故伤害。要把方案的设计思想、内容与要求,向作业人员进行充分的交底。
    交底既是安全知识教育的过程,同时,也确定了安全技能训练的时机和目标。
    3、从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预防伤害事故,保证生产工艺过程顺利实施去认识,生产技术工作中应纳入如下的安全管理职责:
    ①进行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教育,规范人的行为,使操作者获得完善的、自动化的操作行为,减少操作中的人失误。
    ②参加安全检查和事故调查,从中充分了解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存在的环节和部位、发生与发展、危害性质与程度。摸索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的规律和方法。提高对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能力。
    ③严把设备、设施用前验收关,不便有危险状态的设备、设施盲目投入运行,预防人、机运动轨迹交叉而发生的伤害事故。
 
    六、正确对待事故的调查与处理 
    事故是违背人们意愿,且又不希望发生的事件。一旦发生事故,不能以违背人们意愿为理由,予以否定。关键在于对事故的发生要有正确认识,并用严肃、认真、科学、积极的态度,处理好已发生的事故,尽量减少损失。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1、发生事故后,以严肃、科学的态度去认识事故、实事求是的按照规定、要求报告。不隐瞒、不虚报,不避重就轻是对待事故科学、严肃态度的表现。
    2、积极抢救负伤人员的同时,保护好事故现场,以利于调查清楚事故原因,从事故中找到生产因素控制的差距。
    3、分析事故,弄清发生过程,找出造成事故的,人、物、环境状态方面的原因。分清造成事故的安全责任,总结生产因素管理方面的教训。
    4、以事故为例、召开事故分析会进行安全教育。便所有生产部位、过程中的操作人员,从事故中看到危害,激励他们的安全生产动机。从而在操作中自觉的实行安全行为,主动的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5、采取预防类似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并组织彻底的整改;使采取的预防措施,完全落实。经过验收,证明危险因素已完全消除时;再恢复施工作业。
    6、未造成伤害的事故,习惯的称为未遂事故。未遂事故就是已发生的,违背人们意愿的事件,只是未造成人员伤害或经济损失。然而其危险后果是隐藏在人们心理上的严重创伤,其影响作用时间更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