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大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对水利工程质量具有更高要求。工程测量作为水利工程的基础,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被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分析GPS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特点。 
关键词 水利工程测量;GPS;应用特点 
  实时动态测量系统由数据传输和GPS技术所结合的系统,是GPS技术的创新,静态定位测量是以观测量载波相位为基础,以实现实时差分的测量技术,它的工作模式有:动态定位、准动态定位、快速静态定位、静态定位等,若这些测量模式不结合数据传输,所定位的结果必须通过数据观测后处理方可获得。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工程测量经验,对GPS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特点。 
  1 GPS系统组成 
  GPS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由地面监控系统、空间卫星群组成,另外,测量用户需设置卫星接收设备。 
  首先,空间卫星群。它主要由20万km、24颗卫星群构成,在6个轨道面均匀分布,各平面交角60度,地球赤道同轨道之间倾角为55度,卫星轨道运行周期11h/58min,确保任何地点地平线、任一时间,均可接收5颗~10颗卫星信号。 
  其次,地面控制系统。它主要包含一个主控站、五个监测站与二个注入站,主控站按照监控站观测GPS数据,计算机卫星钟、星历改正参数,通过注入站,把这些数据传输至卫星中控制卫星,发布指令给卫星,对备用卫星进行调度。监控站主要功能为接收卫星信号,对卫星工作状态进行监测。注入站的功能是计算主控站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卫星。 
  第三,GPS用户通过用户设备、数据处理软件和GPS接收机,接收GPS的卫星信号,通过信号设施定位、导航。 
  2 GPS工作原理 
  GPS系统属于全球定位技术,该技术已日趋成熟,逐渐运用于工业、军事、矿产、建筑等各个领域,目前已获得较为明显的成果。该技术具有高精度与高效率的优点,对于传统工程测量,通常需布置控制网,实施桩位放样,大多使用全站仪、测距仪等仪器。而GPS系统完全不考虑气候因素,不受地形环境影响,确保工程测量能够高精度与高效率。主要由六个方面表现: 
  首先,动态分析桩位放样,桩位精确度误差可控制于厘米级。 
  其次,构建放样平台。利用GPS技术,可构建放样平台,在施工平台中设置钢管桩放样,有利于减少外业测量时间。 
  第三,偏心检查。为确保精确度,可实现一物两用,利用桩位偏心检查技术,使工程测量效率显著提升。使用GPS技术需注意,部分测量数据不能够直接获取,必须与其它测绘仪器相结合,方可顺利完成工程测绘。 
  第四, GPS与传统测绘技术可有效结合,实现测量定点与定时,现阶段,通常采用静态定位技术与快速的静态定位技术。若采用静态定位,需确保观测时,不改变接收机的位置,因为计算过程,接收机位置与时间无关,主要在工程顶线、基础测量等高精度测量中使用。另外,因静态定位的观测时间一般较长,若无特殊精度需求,在工程测量中不建议使用该技术。由于观测时间长,进而研发了快速静态定位技术,该技术利用载波香味,观测值可控制于毫米级,通过几个历元观测,可达到厘米级定位需求。 
  第五,GPS信号。GPS卫星发射两种频率的载波信号,即频率为1575.42MHz的L1载波和频率为1227.60HMz的L2载波,它们的频率分别是基本频10.23MHz的154倍和120倍,它们的波长分别为19.03cm和24.42cm。在L1和L2上又分别调制着多种信号, 
  第六,静态定位。所谓静态定位,就是在进行GPS定位时,认为接收机的天线在整个观测过程中的位置是保持不变的。也就是说,在数据处理时,将接收机天线的位置作为一个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的量。在测量中,静态定位一般用于高精度的测量定位,其具体观测模式多台接收机在不同的测站上进行静止同步观测,时间由几分钟、几小时甚至数十小时不等。 
  3 GPS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特点 
  对于水利工程而言,它作为国家支柱性产业,提升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营、工作效率,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运营管理、施工难度与工程规模较大,GPS技术可为水利工程新建、测量,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实时安全监测提供保障,因此,GPS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提供重要保障。 
  首先,平面控制测量,GPS技术取代了传统导线测量,按照工程实际情况,给予快速定位、实时动态定位,给予部分碎部、控制网测量。确保高精确度,通过实践显示,GPS定位精度:50km内可至6~10ppm对于高长度工程精密定位,1h观测,其平面位置误差不大于1mm。同时,观测时间较短,在20km内可实现相对静态定位,16min左右即可完成。通过GPS测量,任一基准站、流动站距离为14km以内。对于流动站,每站观测仅几秒即可。 
  其次,放样测量。对于水利工程测量,选择线路放样与点放样,在点放样过程中,静态网点、放样点坐标转换,传输至GPS流动站,按照所放点标识,给予实地放样,控制放样精度于5cm内。实施线路放样时,按照室内线路中心线,控制弯道元素的中心线,坐标转换、文件参数可传输至GPS流动站,按照桩号同中心线、桩号同放点关系,给予现场放样。 
  第三,航空摄影测量。对于水利工程而言,测量区域一般属于狭长条带,通常线路较长,测量区域的树林茂密,通视条件不高,布设像空点比较分散,且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较远,选择传统控制测量,耗时、难以确保工期进度、成果精度质量,选择GPS可容易解决上述问题,较短时间内即可完成外业采集。 
  第四,高程测量。通过水准测量,同GPS测量相结合,确定区域水准高程,通过给累发那功夫,对观测点具有密度、水准测量要求,分布通常较为均匀。通过高精度GPS定位技术,对观测点高程差进行精密确定,按照建立水准面数学模型,计算点异常差、高程异常,获取特定点正常高程值。通过实践显示,选择静态定位方法,大地高差误差为3ppm左右,若距离<20km,可达cm级。与高级水准点相结合,实施高程转换,对于丘陵、平原地区,误差可至±5cm,山区可至±15cm,取代四等水准。 
  4 结论 
  综上所述,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应用,可取得良好的测量定位效果,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升企业竞争力与经济效益。GPS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测量,主要包含平面控制测量、放样测量、航空摄影测量与高程测量等,具有测量时间短、控制高程误差、测量数据高精度等优点,可确保测量的可行性、可靠性和精度。 
   
  参考文献 
  [1]陶歆贵.GPS RTK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铜业工程,2007(2):10-12. 
  [2]李柏章.GPS系统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3,19(5):119-120. 
  [3]孙龙,刘善.GPS系统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3(1):206. 
  [4]邵勇,吴立新.GPS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