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隙碎石:虽然对碎石的级配要求不甚高,但要填隙密实,仍要求材料有一定的级配和材料要求。山皮土、塑性指数偏大的和含水量高的土均不得用作填隙料使用。当料场轧制的材料不符级配要求或细粒料太少时,可选购一部分强度高、洁净的细料(如砂、石屑掺入),但必须经试配确定其掺配量。

       (2)拌和、摊铺与碾压粒料层不一定专作拌和,但对于级配碎石,也要进行一定的掺配拌和,要求粒料层材料级配均匀,含水量最佳。摊铺时要避免出现粗细集中区块,摊铺后须自检一次。碾压是粒料层铺筑的关键,应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钢轮压路机静压整型。

       (3)施工期养生和养生期交通管制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通病是对碾压成型的基层(或底基层)养护不重视、交通管制不严格,结构层在未达到设计强度前就过早地损坏(如出现裂缝、松散、坑槽等),这山是导致路面早期破损的一大因素,必须予以解决。

       (4)养生期间基层上应禁止一切车辆通行(包括施工车辆)和其它作业。

       (5)养生期满后,底基层上应尽快铺筑基层,基层应及时施工沥青封闭层。封闭层的施工质量要求是沥青洒布量满足设计要求、洒布均匀、表面不透水。对此,施工单位要加强自检,凡洒布量不足或透水的要补封。封闭后的基层上,只允许通行本路段面层施工作业车辆,其它路段施工的车辆仍走便道。

质量缺陷就是指在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如水泥混凝土结构的局部蜂窝麻面、道路结构的局部压实度不足等局部性、轻微的问题,不会给整体工程质量带来严重影响的缺陷,经过补救后能够达到规范标准。在雨中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不合格的低质涵洞及使用温度过低的沥青混合料等问题,是经补救后不能满足标准或无法补救的质量缺陷,必须返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缺陷的出现是不可完全避免的,但可以减少,特别是质量事故完全能够避免。为降低质量缺陷,在施工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认真制定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是承包人在施工前按照合同、规范的规定对其所用的材料、工程设备和操作工艺等进行的具体计划和安排。施工方案的目标必须以技术规范的要求为基础,操作工艺必须切实可行,并能保证为施工人员所执行,不仅涉及到施工技术,更主要的是施工管理问题。制定施工方案能使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前就能分析和掌握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施工难点,并且通过人员、机械、材料的合理调配及采用必要的技术措施及预防措施,使工程施工能够顺利进行,避免出现工程质量缺陷。

       施工方案的制定应采取“自下而上式”。首先,由基层单位或部门制定方案的初稿,报项目经理部审定,经监理工程师批准。这样,能充分调动全体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使每个施工、管理及技术人员能充分了解并掌握技术规范要求,结合各自的专业岗位提出实施方案的措施。这样制定的施工方案能够基本与实际情况相一致,又能为上下人员所熟悉,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避免或减少质量缺陷。

       原材料样品的质量是制定施工方案的依据之一。如果样品的试验结果不能真正反映原材料的质量,就会造成事故。为防止原材料质量发生变化而给工程质量带来的影响,在确定施工方案时,要十分注意试验样品的代表性,承包人特别要注意对料场的选择及对原材料的保管。规范中对设备的安装和设备的性能指标都有详细的规定和要求,但是要想制定出一个好的施工方案,还必须尽可能了解掌握设备的性能,特别是施工设备的优缺点,找出一个合理的设备组合方案,否则即使使用最先进的施工设备,也不能完全保证施工质量。

加强试验、测量工作

       首先,应当根据合同的要求建立各级试验室,完备试验仪器。其次,试验设备和试验仪器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的认可,并经过校定和校核后方可使用。规范对每道工序,包括材料的性能,各种混合料的配合比、成品的强度等都规定了试验检测的频率。试验频率的高低,反映了试验结果对工程质量的代表程序,频率越高,对工程质量的评价就越准确。

       测量是对工程的几何尺寸进行控制的手段。规范要求开工前监理人员要对施工放样线进行检查,测量不合格不准开工,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控制和检查,对发生的错误进行纠正。验收时,要对验收部位的几何尺寸进行测量,不符合要求的要进行整修,甚至返工。加强测量工作是为了消除工程中存在的几何尺寸缺陷,因此,加强放线测量的施工过程测量是测量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放线测量是控制几何尺寸最基本、最关键的手段。测量的偏差所造成的后果,常常不是一般的质量缺陷,而大多是严重的质量事故。因此在正式施工前对放线所依据的基准点、导线点等控制要素,都要进行严格检查和复核,对所有的测量记录、报表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查。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测量的控制和检查,是为了保证按几何尺寸的要求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现场复杂,控制桩或控制点往往容易破坏或丢失,其准确性很难完全保证,另外施工人员的水平高低不一,即使放线准确无误,几何尺寸质量缺陷仍有可能发生,因此加强测量控制与复核是避免这种缺陷的最有效方法。承包人必须重视测量工作,建立完善的测 量组织系统,充实测量技术力量,采用先进的测量手段和完备的测量设备。

严抓施工关键环节

       严把原材料关,原材料的试验报告必须以制定施工方案时所选用的材料为准,施工中使用的材料与制定施工方案的材料样品在时间、地点上必须一致。

杜绝以材料的出厂报告而代替原材料的试验报告。测量和试验,应当随时对其准点、导线点、控制点进行复核,经常校核测量仪器,做好测量记录。对于关键部位的检验不应受试验频率的限制,可以增加试验次数。现场施工的技术人员应随身携带简单的测量仪器和试验器具,便于及时发现可疑点。

       结构物的施工过程中,进行水泥混凝土拌和,重点应该放在分散的小搅拌机所进行的施工上,小搅拌机人为影响因素多,缺乏严格准确的计量系统,故要重点控制材料计量,做到用量准确。还应注意搅拌场尘土飞扬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重视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的开裂、强度损失等病害大都是由于养护不好而造成,如桥面板浇筑完后不及时养护,很容易发生开裂。为防止桥涵跳车,台背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实,层厚不允许大于20cm,并压实到规范规定的压实度,在路面顶面75cm 以下,分层回填砾石或片石,上口宽100cm,下口宽50cm,厚度50cm。

       道路施工中,路基工程的管理重点主要是层厚和含水量,这是影响路基工程质量的关键指标“密实度”的主要因素。只要控制好层厚的含水量,就可基本避免土方工程密实度不足病害。另外高程和平整度的控制也是重点。高程、平整度控制好了,就会减少造成层结构高程、平整度、厚度不合格的影响因素。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如果能在稳定土拌和机上生产,则离析和摊铺时间首先是控制的重点。由于运输及摊铺原因,离析很容易发生,因此在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保证在水泥初凝前,使缺陷得以避免。控制摊铺时间,是为了避免发生混合料过了初凝时间再摊铺、碾压、导致强度不足的病害。养护也是一个主要的控制方面。由于已接近面层,平整度和高程的控制更加重要。在摊铺沥青混合料面层时,加强对混合料的拌和、出厂、摊铺温度及高程、平整度控制,是避免质量缺陷的最有效的办法。密实度主要通过碾压遍数来控制。事后的一系列室内外试验只是对成品的最终检验,而要避免缺陷的产生,则应对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摊铺温度、几何尺寸进行不断检测观察和调整。

        总之,在公路工程施工中要避免质量缺陷与很多因素有关,如施工设备、施工水平、管理水平、技术质量因素等。只有全面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真正做到按施工技术规范施工,按操作规程操作,才能避免或减少质量缺陷。

小区道路施工注意事项

路基填方

       根据本地区的自然地理、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气象资料,在总结我公司历年来高速公路施工经验的基础上,遵照施工规范的要求,采用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控制方法,使施工程序化、标准化、信息化。以压实质量控制为核心,采用相应的压实设备和检测手段,运用严格的程序控制方法,确保施工质量。

       ①施工程序化

       四区段:填土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验区段。

       八流程: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土→洒水湿润→摊铺整平→碾压夯实→检查报验→路基整修。

       ②施工信息化施工过程中,及时检查填土含水量、路基压实度,并及时反馈给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及时调整施工工艺,确保施工质量处于受控、优化状态。

       ③采用先进、快速的核子密度仪、弯沉仪、便携式计算机,快速检测评价路基的压实       质量。

       2.1填土路基填

       土路基的土质要求采用无树根及易腐朽物质等有机物和杂质,并必须取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试验。

(1)施工方案

       ①施工顺序

       审核设计有关资料及图纸→施工放线→开工检验→填前清理掘除→原地面碾压→检测→填土→摊铺整平→洒水或风干→碾压整平→洒水或风干→碾压→检测→重复填土压实至设计标高→刷坡整形。

       ②土方调配

       本标段路基土方考虑在施工沿线就近借土和利用挖方。

       施工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及监理工程师的指定,确定合理的运距。

       ③路基填筑

 本工程路基填筑拟采用挖掘机取土→自卸车运输→推土机摊铺、整平→压路机压实的施工流程,采用机械化一条龙作业,挖、装、运、摊、平、压、检测全部采用机械化和先进仪器进行。

       填土时一定要根据设计要求控制土路基纵坡、横坡、平整度及标高,用推土机平整,填土层再用人工以路中、路拱处加密放置样桩高度为标准进行修正补缺至要求的填筑厚度,接着用压路机对土层进行碾压密实。(如土质过分干燥,有尘土飞扬现象则适当加水后碾压)。

       ④摊铺方式

 填方作业水平分层、平行摊铺,每层松铺厚度应通过试验路段以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数据为依据,并在铺下一层之前,按规范要求的压实度压实,且在其顶面预留 2~4% 的双向横坡,每填一层,用平地机整平到逐步平行于最终的路基表面后,方可开始碾压。

       ⑤路基碾压

选用压实机械:15t~25t振动式压路机。路基碾压前应先请试验单位对现场原有土、借土进行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试验作为压实度对比标准。路基采用轻、重型压路机结合进行碾压,采用重型压实标准。

       碾压时,压路机不能碾压地段必须采取蛙式打夯机或人工夯实,路基压实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慢后快、先边后中、先高后低,以及轮迹要重叠等原则,路基压实后,不得有松散、弹簧、翻浆及表面不平整等现象。碾压后对土路基标高、纵横坡度和平整度再进行调整,填土层要每层进行土壤密实度环刀试验并每层要请监理签字验收,然后再填筑下一层直至回填到路基标高。

       2.2填石路堤

 本工程石方较多,填石路堤采用分层填筑,小石填缝,重型压路机振实,压实工艺参数、检验标准通过路基试验段获得。施工方法如下:

       ①边坡码砌填石路堤分层填筑前,先用人工码砌一定高度,且厚度不小于2m边坡。

       ②卸料施工中应安排好石料运行路线,专人指挥,按水平分层、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央卸料,每层松铺厚度一般不超过50cm,石块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厚度的2/3。

       ③整平

       石块应大面向下,小面向上,摆放平稳,紧密靠拢,所有缝隙填以小石块或石屑。由于每层填筑厚度较大,故摊铺平整工作必须采用大型推土机进行,个别不平处应用人工配合。如果石块级配较差、粒径较大,石块间的空隙较大时,可于每层表面的空隙里扫入石渣、石屑、中砂、粗砂、再以压力水将砂冲入下部,反复数次,使空隙填满。

       ④碾压

       推土机推平后,直接采用重型压路机振动压实,压实时继续用小石块或石屑填缝,直到压实层顶面稳定、无下沉、石块紧密、表面平整无车辙为止。压实遍数一般由现场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工程师检验批准。

       2.3土石混填路堤

       土石混合料路基常规的作业方式:运料车将填料卸在已验收过的地基或路基压实层上,然后用推土机推平,平地机整平,压路机压实。

        该方法由于土石混合料中粗细料差别过大,容易造成“离析”,影响压实后路基的整体强度;经过近几年的施工实践,我们总结出了“卸上推下施工工法”,很好地解决了土石混合料的“离析”问题,保证了路基整体稳定性。施工工艺如下:

       ①卸料(卸上)

       自卸汽车运料,卸在正在填筑的本层路基表面,卸料位置距本施工层的推进端头后5~6m的位置上,即“卸上”。

       ②整平(推下)

       卸上的填料随即用推土机向着施工层前进方向推下本层 ,并推平至接近施工层的厚度。松铺厚度不超过40cm。“卸上推下”不断连续工作,使大骨料在下,小骨料嵌入其中,保证粗细骨料混合均匀,防止了土石混合料“离析”现象的发生,粗细混合料相互间嵌固紧密,加强了路基整体性。

       ③碾压

       推土机细平后,直接采用重型压路机震动压实,压实遍数一般为7~8遍,其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时为止。土石混填路基的压实度要求同填石路基。

3特殊路基处理

       3.1横向或纵向填挖交界地段

       ①填挖高差大于3米以上、或地面坡度较陡的半填半挖路基填挖结合部应进行强化处理。

       ②过渡区材料采用强度大于30Mpa、最大粒径10cm、耐风化的碎石,压实度不小于96%。

       ③挖方区为土质(含强度低的软石)时,填至上路堤顶面后,应将超挖区挖至路床底面,然后用冲击压路机全面补压2~3遍,铺设第一层土工格栅,再分层铺筑下路床,在下路床顶面铺设第二层土工格栅,然后铺筑上路床。

       ④挖方区为整体性好的坚石、次坚石时,填方区填至下路床顶面后,应将填方部分用冲击压路机补压2~3遍,同时在挖方侧3m宽范围内超挖20cm,铺设第一层土工格栅,然后与填方部分一同铺筑上路床。在上路床顶面结合部铺设第二层土工格栅。

       ⑤铺设土工格栅时,在挖方侧应进行有效的锚固,锚钉采用Φ10钢筋弯制而成,在土质挖方路段锚固钢筋长度大于30cm,在石质挖方路段锚固钢筋长度不小于20cm。对于部分陡坎路段可适当增加土工格栅层数,其锚固长度不小于1m。

       ⑥土工格栅采用单向型,应满足如下要求:拉伸屈服强度不小于80KN/m,屈服伸长率不大于10%,2%伸长率的拉伸强度不小于12KN,5%伸长率的拉伸强度不小于25KN,碳黑含量不小于2%,蠕变极限强度(地温20度)时为21 KN/m。

       3.2填石高路堤

       ①填石路堤上路床0~20cm填级配碎石(Ⅰ类填料),粒径与技术要求必须符合有关规定,下路床20~80cm其上部30cm厚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0cm,下部30cm厚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20cm,块石强度须大于60Mpa(Ⅱ、Ⅲ类填料)。

       ②填石路堤80cm以下部分块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40cm,块石强度须大于30Mpa(Ⅲ类填料)。

       ③填石路堤的边部200cm范围内采用不易风化的块石码砌,块石强度应大于30Mpa,块石的最小边长度不小于30cm,每一级的平台顶部30cm厚度采用内灌M5砂浆,边坡表面码砌成宽20cm左右的台阶。

       ④填石除应满足《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外,要特别注意在填石的空隙内灌入石渣、石屑、粗砂,使空隙填满,并敲掉锐角突出部分,保持顶面适当平整。

       ⑤对于填高大于16m的填石高路堤在下路床底部铺设双层防渗土工布,铺设土工布前,应先铺设20cm厚的土、碎石土或石屑,并按要求压实,以避免刺破土工布,防止渗水。

       ⑥填石路堤不宜超过24米,当地面横坡较陡时,坡脚处应进行抗滑支挡处理。

       ⑦当地面横坡陡于1:2.5时,应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25。

       3.3填土高路堤

       当填土高度大于20m且地面横坡不陡于1:2.5时,应采用以下方法:

       ①若地面横坡为1:5~1:2.5时,土质地段应先清除表层植被土,底部开挖成台阶状,岩质地段当覆盖层较薄时,应将其清除干净后将岩石凿成台阶状,台阶宽不小于100cm,向内倾斜2%。

       ②填方最下部一级边坡率根据稳定性验算确定,当地面自然横坡陡于1:2.5时、或石质地段岩层节理面顺山坡路段,抗滑动稳定性系数不得小于1.25,根据验算结果视需要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而后再进行路基的填筑。

       ③地基表面受地下水或地表水而影响路基稳定时,应在路基底部采用坚硬、耐风化的碎石填筑,碎石填筑厚度不小于50cm,并在路基范围内设置截水、排水工程保证路基的稳定。

       3.4边坡整体稳定性不良地段处理

       ①对于边坡整体稳定性不良地段的边坡加固,采用混凝土锚杆框架加固。预应力锚杆采用Ф32高强精轧螺纹钢筋,每孔施加250KN的预应力。

       ②竖肋的具体长度可以根据实际刷坡情况进行调整,但锚杆的位置须按等分坡面的长度进行放样。

       ③当坡面岩性为土质或软质岩时,锚杆框架嵌入土层40cm,露出10cm。锚杆框架施工前基础先铺砌2cm后砂浆调平层,再进行钢筋的制作安装,梁体采用C25混凝土浇筑,浇筑前先绑扎客土植被护坡预埋钢筋,若遇局部架空则采用M7.5浆砌片石补砌。框架施工完毕,进行客土植被护坡。

       ④若锚杆与地梁钢筋、箍筋相干扰,可局部调整钢筋、箍筋的间距。

       ⑤锚杆每隔2m设置一处定中件。锚杆的连接采用连接器接长,不得采用任何形式的焊接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