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体系主要要素控制要点有哪些?

一、质量管理及质保模式
    以IS09002国际质量体系标准作为我公司在本工程及相关质量活动中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模式,确保各种质量活动始终在受控状态下进行。
二、各种质量管理制度
    为确保本工程的顺利进行,在科学的管理之下精心组织施工,充分体现“管理就是生产力”这一企业管理中心内容,在本公司现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下,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及业主的要求,拟在本工程推行如下管理制度:
    1、技术责任制和技术交底制度:
公司总工室是公司生产技术的主管部门,总工程师是生产技术的直接责任人。项目部设技术负责人。
公司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施工组织设计及重大的施工方案的会审,以及最终审批工作,并直接领导工程施工中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公司工程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图纸会审,汇总图纸会审中发现的问题,并报业主、监理及设计三方,以求得解决。
    施工中实行二级技术交底制,第一级交底为公司工程部组织由公司总工程师对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安员及其他施工管理人员的交底,主要涉及施工组织设计中的主要内容、重点工序的施工方法、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预防措施;第二级交底为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对作业班组、操作人员的交底,涉及工艺要求、操作要点、质量标准。技术交底必须反复细致地进行,不断总结,以达到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技术交底必须保持保存详细的技术交底记录。
    2、工程中间检测、验收制度
    隐蔽工程实行三级验收制度:班组自检→项目部质安员检验。验收合格后方可报监理工程师检验。
    严格按设计文件和有关规范、标准要求进行验收、检测,未经验收、检测合格的工序不得放行。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的工序检验必须经总工程师检测合格后方可报监理工程师检验和验收。
    经检验和验收合格的工序记录需标识“合格”。经检验和验收不合格的工序在工序发生地挂牌标识“不合格”,并采取返工或返修措施,直至验收合格才能进入下道工序。
    3、定期进行质量改进工作总结制度:
    每月对本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一次全面测量及评估,运用统计技术对质量情况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找出主要矛盾。
    找出主要质量问题及经常出现的质量通病后,由有关部门认真分析研究,找出解决质量通病的办法,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三、建立良好供货渠道
    原材料采购之前要对分供方进行评价,从中选择生产管理好、质量可靠的厂家作为采购对象,建立供货关系,并作好记录。以确保所采购的材料具有稳定可靠的质量。
四、质量检查记录
    工程施工中的每道工序,每个部位、分项、分部工程及单位工程的标识用质量检查证和质量记录来载明。
五、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严格按公司的质量体系程序文件进行,并根据本标段的施工技术要求,补充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达到质量优良。
六、实行质量负责制
    建立以总经理为组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项目部各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优领导小组,主持和组织工程创优活动,实行总工程师质量总负责,质量管理工程师专职监察。实行各单项工程由施工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负责的质量负责制,使创优落实到人头和施工具体工作中,做到层层包保。
七、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用全体员工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严格按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精心组织施工。
八、实行质量“三检制”
    认真执行质量管理制度,把施工图纸审签制、技术交底制、质量“三检制”、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安全质量检查评比奖惩制、验工计价质量签证制、分项工程质量评比制、质量事故(隐患)报各处理制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九、成立技术攻关小组
    开展技术攻关,解决质量管理中的难点。对本工程关键部位成立QC小组和技术攻关小组,解决技术难关,确保施工一次成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