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制冷系统的四大部件分别是,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节流装置。这其中,作为空调系统心脏的压缩机,其种类和特点相较于其他三部件更要为人所熟知。此外,蒸发器则是其中另一个关键部件,关于蒸发器的种类和特点,你是否了解呢?今天小编就向各位详解下干式、满液式和降膜式蒸发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1.jpg

一、原理不同  

1、干式壳管式蒸发器   

干式壳管式蒸发器是液体制冷剂经节流后从蒸发器一端的端盖进入管程,端盖上铸有隔板,制冷剂经过两个或多个流程蒸发并吸收载冷剂的热量后从同一个端盖出来后进入压缩机。

2、满液式壳管式蒸发器    

满液式壳管式蒸发器是换热过程中始终液态制冷剂与液态水之间的换热,产生的制冷剂气体直接从压缩机吸气进入压缩机,换热面积被有效利用,提高了机组的换热效率。

3、降膜式蒸发器    

降膜式蒸发器是与升膜式蒸发器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原料液预热后由蒸发器的顶部经液体分布装置均匀进入管内,在重力作用下呈膜状沿管内壁下流,并被蒸发浓缩。气液混合物并流而下,由加热管底部进入分离室。

二、特点不同

1、干式壳管式蒸发器  

干式壳管式蒸发器的换热器换热效率相对较低,其换热系数仅为光管换热系数的2倍左右,但是其优点是便于回油,控制较为简便,而制冷剂的充注量大约是满液式机组充注量的1/2~1/3左右。

2、满液式蒸发器  

满液式蒸发器的最大特点就是制冷剂(通常为氨)液体在蒸发器内占据了大量的空间,通常淹没蒸发器的一半以上容积,制冷能力较高。但是它需要注入大量制冷剂,并且在采用氟利昂时,润滑油的分离也是一个问题。

3、降膜蒸发器  

降膜蒸发器是流动沸腾,由于管外表面的液膜层厚度小,没有静压产生的沸点升高,传热系数高。总的来说降膜蒸发属于小温差情况下,但要防止结垢,影响传热效率。

2.jpg

三、满液式与干式蒸发器结构比较

1、干式蒸发器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干式蒸发器制冷剂在换热管内通过,冷水在换热管外运行,这样的换热器换热效率相对较低,其换热系数仅为光管换热系数的2倍左右,但是其优点是便于回油,控制较为简便,而制冷剂的充注量大约是满液式机组充注量的1/2~1/3左右。

3.jpg

2、满液式蒸发器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满液式蒸发器与干式蒸发器的运行方式恰好相反,冷水在换热管内通过,制冷剂完全将换热管浸没,吸热后在换热管外蒸发。满液式蒸发器的传热管表面上有许多针形小孔,管内表面上还有螺旋形凸起强化冷水侧的换热。这种同时强化管外沸腾和管内传热的传热管,使其传热系数较光管提高了5倍左右。

4.jpg

3、干式和满液式蒸发器的优缺点

满液式优点:

蒸发器在管内走水,制冷剂在管簇外面蒸发,所以传热面基本上都与液体制冷剂接触。一般壳体内充注的制冷剂量约为筒体有效容积的55%~65%,制冷剂液体吸热气化后经筒体顶部的液体分离器,回入压缩机。操作管理方便,传热系数较高。

满液式缺点:

①制冷系统蒸发温度低于0℃时,管内水易冻结,破坏蒸发管;

②制冷剂充灌量大;

③受制冷剂液柱高度影响,筒体底部的蒸发温度偏高,会减小传热温差;

④蒸发器筒体下部会积油,必须有可靠的回油措施,否则影响系统的安全运行。

干式优点:

干式蒸发器的制冷剂在管内流动,水在管簇外流动。制冷剂流动通常有几个流程,由于制冷剂液体的逐渐气化,通常越向上,其流程管数越多。为了增加水侧换热,在筒体传热管的外侧设有若干个折流板,使水多次横掠管簇流动。因而使得:

①润滑油随制冷剂进入压缩机,一般不存在积油问题

②充灌的制冷剂少,一般只有满液式的1/3左右;

③t0在0℃附近时,水不会冻结。

干式缺点:

①冷剂有多个流程,在端盖转弯处如处理不好会产生积液,从而使进入下一个流程的液体分配不均匀,影响传热效果。

②水侧存在泄漏问题,由于折流板外缘与壳体间一般有1~3mm间隙,与传热管之间有2mm左右的间隙,因而会引起水的泄漏。实践证明,水的泄漏会引起水侧换热系数降低20%~30%,总的传热系数降低5%~15%。

⊙版权声明:文章资料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