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阐述

提起受弯构件,做过剪力墙设计的小鱼们一定对连梁这个东西有独特的感受。

由于设计周期越来越短,结构设计们在建模计算时,通常是不具有完整的建筑施工图可以参照的。建筑专业甩给我们一套平立剖,建模工作就开始了。这导致很多时候,剪力墙上的洞口并不能和最后的建筑图完全吻合。

面层做法表的缺失,后期层高的细小变化,都是连梁高度和标高的失真的原因

遇到这种情况,为了省事,一般不会修改模型了,尤其是周期比、位移比等指标刚好在临界线附近,一点点细微的改动都有可能会超限。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在图纸上面修改连梁的尺寸和配筋。

那么,如何在调整后重新选取合适的钢筋呢?

问题分析

下面的这张图,是PKPM或YJK等结构计算软件的结果格式。受弯构件一般是三行到多行数据

c11c145dbdecb988edd810e8bd7a3242.png
自上而下的数据分别代表了
加密区抗剪箍筋面积-非加密区抗剪箍筋面积
梁上部左端、跨中、右端最大配筋面积
梁下部左端、跨中、右端最大配筋面积

纵向钢筋比较好配,直接按照面积来配置就行,唯一需要注意的是钢筋的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的问题。由于规范没有规定连梁的纵向钢筋间距是多少,一般按25mm和钢筋直径d中较大值采用。

下面来重点说一下连梁箍筋的配置,虽然在PKPMh和YJK的用户手册里都有关于该参数的释义,但却没有明确的阐述。
用上面的连梁计算结果来说,加密区0.7,意味着当采用100mm间距的箍筋时,箍筋总截面积为0.7cm2。

如果采用HRB400钢筋,d=8mm,双肢箍,间距100mm,那么得到的结果将会是1.01>0.7满足要求。

其他参数不变,间距换为200mm,则结果为0.5;间距为150mm,结果为0.67

总结起来就是这样一个公式。
假设箍筋肢数为n
单根箍筋面积为m
箍筋间距为s(单位mm)
计算结果为A

b2171ed7f3ae2a142f22a11bd69012ac.png

 

为了更加精确,在计算之前还有一项工作要做。

在箍筋的保留位数处,将默认的1改为2。这样,显示出来的箍筋面积更加接近计算结果

4cf3a95e3681e50fac2918a9faaffe5f.png

79b15defc9640c108cdca9c2de494cf8.png

 

原本需要0.5cm2的配筋面积,经过调整保留位数,现在非加密区箍筋只需要0.44cm2;而加密区箍筋由0.6cm2变成了0.61cm2,计算结果更加精确。

根据计算公式,我们可以选取HRB400、8mm直径、150mm间距、双肢箍

A=(2×50×100/150)/100=0.67满足

也可以选择10mm直径、200mm间距

A=(2×79×100/200)/100=0.79满足

而对于8mm直径、200mm间距

A=(2×50×100/200)/100=0.5不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