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砌体结构是用砖砌体、石砌体或砌块砌体建造的结构形式,在工程建设中应用广泛。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方面应如何加强才能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我们整理了相关知识点,与您分享。

1提高砂浆强度等级

墙体水平抗震力主要由砂浆与砖或砌块之间的粘结力提供。提高砂浆强度等级可显著提高粘结力,增强抗震能力效果。但是当砂浆强度达到M10以后,加强作用不再明显,所以,当砂浆强度已达到M10但抗震能力仍然不足时,应采取其他辅助抗震措施。

2设置构造柱和圈梁

砌体结构的抗剪强度普遍较低,仅由砂浆和砌体砌筑而成的结构抗震性能较差,可设置构造柱及圈梁提高砌体结构抗震性能,在墙体两端设置构造柱,可以提高墙体承载力10%左右。通过对开裂墙体的约束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倒塌能力,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必须与钢筋混凝土圈梁连接,墙与构造柱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 斜交抗震墙交接部位必须设置构造柱,最小截面尺寸选用240mm×180mm。

3加强结构刚度与整体性

预制装配或铺板结构整体性和刚度较差,外力作用过大时会导致板层塌落。

应尽量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对于增强整体性及刚度效果显著。如采用预制结构,必须现浇钢筋混凝土叠合层,并应采用配筋砌体。在墙体的水平灰缝处铺设钢筋网片,可以有效提高抗震能力。

4细部抗震构造处理

楼梯间的横墙由于斜撑作用,破坏程度会更加严重。应在楼梯间四角以及不规则平面的外端对应转角处设置构造柱,楼梯段上、下端对应墙体外增加四根构造柱,在楼梯间设置应急疏散安全岛。

5开结构洞

只有在整体抗震能力有保证的情况下,才可采取开结构洞的方法。由于局部墙体所承受的地震作用是根据该墙体的刚度占墙体总刚度的比例确定的,当某墙体抗震承载力不足时,可在墙体上开结构洞,调节地震作用在各墙体之间的分配,减少该片墙体分担的地震作用,应注意所开洞口用轻质材料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