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线一面到三线三面

――统筹法算量基数计算

1.什么是基数

基数是统筹法计算工程量引入的一个词汇,可解释为工程量计算的基本数据。主要是外墙长W、外墙中L、内墙净长N、外围面积S、净面积R和墙身面积Q(其中包括了各个墙体的厚度)六组数据,另外也可将整个工程中可调用的数据列为基数。

在过去的统筹法算量里,只包括前4组数据,简称三线一面。但仅有这4组数据,不能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无法闭合,也就是说不能证明各数据的正确性。为此,我们增加了净面积R和墙身面积Q,这样就可利用公式S-R-Q≈0[≤0.03]来验证基数的正确性。因此新的统筹法算量对基数的定义简称为三线三面。

下面我们来分述六组基数的用途:

外墙长W:计算外墙抹灰、脚手架、檐口、散水等工程量;

外墙中L:计算外墙砌体工程量;

内墙净长N:计算内墙砌体工程量;

外围面积S:计算建筑面积、场地平整等工程量;

净面积R:计算室内面积;各个房间的长度和宽度还可用于填写室内装修表来计算其地面、天棚和墙面抹灰等工程量;

墙身面积Q:计算墙身防潮层等工程量。

2.计算基数的意义

工程量计算是一项复杂、繁琐、耗时多和易出错的工作,计算基数就是一个熟悉图纸的过程。我们从一个工程实例中现取出一个标准层来进行基数计算,这是个一梯三户的单元住宅,它含有32个房间类型,34段内墙和18段隔墙。全部工作可简化为列出40个计算式,输入到计算机中,由机器来完成计算。

我们测试的结果是:

第一种情况:未经训练者,只列出计算式仅需要半天时间,但用公式S-R-Q≈0来验证却耗费了两天时间。

第二种情况:接受训练者,给出正确答案后,对照标准边学边算,大部分人用了一天时间。

第三种情况:经训练后,针对此例,需要半天时间,新工程则需一天时间,工作效率提高一倍。

由此得出的结论有两点:

1)没有经过校核的基数是不能保证其正确的,按目前大部分预算员手算沿轴线计算墙体的方法,不但计算量加大,而且增加了出错的机会,更不能保证其正确。这就是目前工程量计算10人算10个样的现状。因此,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建立工程量计算的校核体制,将统筹法的三线一面发展到三线三面。

2)采集图纸数据,要有一套科学的方法。一般书上介绍的顺时针法、逆时针法以及在图纸上打勾的方法,是一般初学者都能想到的方法,它不够科学和严密。下面介绍的方法是一位老预算员经验的总结,经训练后可提高工效一倍,大家不妨尝试一下。

3.计算基数的方法

1)采集图纸数据的顺序宜按轴线顺序,即先按数字轴,再按字母轴,既不是顺时针,也不是逆时针。下面以示例来说明:

房间面积:把洞口1-2排在第一位是由于数字轴最小;要先输1-2轴宽度1.02,再输G-H轴长度2.72;把卧室1-3排在卫1的前面是由于前者是从C轴开始,而后者是从D轴开始。

内墙长度:先算数字轴上的纵墙(一般是承重墙),将2轴墙长2.72排在第一,由于4轴内墙长度相同,故乘2表示;再算字母轴上的横墙总长度;至于隔墙,则适于按房间将纵横墙同时计算。

2)两墙相交时,以纵墙为主。十字相交时,横墙断开;拐角时纵墙算至外皮,横墙要扣除纵墙墙厚;丁字角时,纵墙要扣除横墙墙厚,不要将横墙断开。

3)数据的采集要与心算相结合,不要将1.02输成1.2-.09-.09或1.2-.18,这样要求基于三个原因,一是便于其他表格调用,二是可省去输入括号,三是墙的长度是中线长还是净长,内行一看都会明白。

4)外围面积S的计算宜采用大面积扣小面积的方法,其数据要便于外墙长W的计算。

5)外墙长W的计算要利用外包长度,加凹进长度,简化计算。

6)外墙中L的总长要利用W扣减4倍墙厚求出,不要一段一段的累加计算,不同外墙厚度的长度,可由总长来扣减得出。

7)计算式不要太长,数据多时可分成多行连续计算。

8)大工程宜分单元或分区进行计算;与标准层不同的层面只考虑差异部分,尽量利用前面成果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