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工程保护层的厚度,是指受力钢筋的外边缘到混凝土外边缘的距离。在梁、柱、板中,保护层越大则有效截面越小,所能承受的荷载越小,故保护层厚度不宜过大;而保护层越小则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构件的耐久性和耐火性,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9.2.5条中对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有严格的要求,并对允许偏差值设了明确规定,保护层还起到固定钢筋和限制钢筋位移的作用。近几年来,笔者曾在多个项目施工中,采用了砂浆垫块和废大理石碎片作为控制钢筋混凝土工程保护层的主要措施,达到了理想的效果。现将有关做法说明如下,以供参考。       

一、砂浆垫块的制作

按照设计图纸要求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分为:一类环境条件下板的保护层是15mm,梁、柱25mm。二类环境条件下板20mm,梁、柱30mm。分别按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及保护层的厚度制作50mm×50mm砂浆垫块,并预埋20号铁丝,以便固定垫块。       

二、柱钢筋保护层的控制

柱箍筋尺寸要正确,垫块绑扎在柱的纵向受力钢筋上,同侧同高度的垫块每边2块,垂直间距不大于1.5 m,有的工人不注意把垫块绑在箍筋上,这样虽然垫块的厚度相同,但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偏大,构件的有效截面偏小,给柱模板安装造成困难,同时给工程质量埋下隐患。

三、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控制

梁底的垫块间距应不大于1m,两边要对称放置,以免造成梁侧向扭曲,两侧应绑扎在受力主筋上,当梁断面大于1m时,中间应适当增加垫块,既固定钢筋又预防侧向弯曲,挑梁的垫块放好后应检查上部保护层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四、板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控制

板钢筋的保护层应按两个方面控制:一是板的底筋,也称主筋,二是板的上部筋负弯矩筋,常称扒字筋,本工程板的受力筋保护层厚度为20mm,底部筋采用20mm厚大理石碎片作为垫块,间距每1m一块,成三角形点状摆放,每米不少于2块,既降低了成本又达到了要求。现浇板负弯矩筋是比较难控制的,具体措施如下。

(1)制作钢筋铁马凳或钢筋撑脚时要明确马凳放在底板主筋的上边,其高度为板厚减去底板保护层及底板筋的厚度,和上部负弯矩筋及保护层的厚度,安装时绑扎牢固,以防浇灌混凝土时被振动棒振移位。

(2)传统马凳的做法下边弯脚长100mm,上边凳面长100mm,对传统做法稍加改进,下边凳脚长度加长至大于板底主筋间距,以便绑扎在两根钢筋上,上边凳面长度大于负筋的间距,以架立两根钢筋,保证了马凳与上下边钢筋连接的稳定性。安装间距不大于1m,两行交错布置,以提高负弯矩筋的刚度。

(3)浇筑混凝土时,要搭设脚手架,施工人员严禁站在钢筋上,以免把负弯矩筋踩坏。混凝土下料时,要均匀连续推进,严禁一灌灰落成一堆,把上下层钢筋压在一块。被人踩过的钢筋或被施工机具压变形的钢筋,要迅速调整,合理安排浇筑路径,减少人为损坏。

(4)上表面平整和负弯矩筋的保护层厚度有直接关系,施工中在伸出楼面构造柱的钢筋上,距现浇板上平10~50  cm,测平绑扎上帮丝作为记号,可在任意两柱上拉线检查平整度,既保证了板的厚度,同时也控制了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据了解,目前现浇板开裂的原因,除穿线管放置不当造成裂缝外,70%左右是钢筋保护层不正确引起的,因此钢筋分项工程施工前,一定要做好技术交底,并抓好施工过程的控制。同时,也要针对不同部位,制订不同的操作方案,将隐患彻底消除,确保钢筋混凝土工程保护层的施工质量,达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