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初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经过二十几年的建设工程造价改革,定额的性质和作用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特别是《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实施以来,以往一直沿用定额计价的造价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正逐步与国际接轨。随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外商投资国内市场更加普遍,一些国外造价咨询公司纷纷抢滩国内市场,相当多的工程引入了香港报价模式、台湾报价模式等各种各样的竞标方式以及与之相应的造价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造价改革的深入,工程造价的市场化进程逐步加快。以上海为例,2000定额作为取消了价格组成因素而仅仅提供了“参考消耗量”的全新定额体系,对推进工程造价的市场化进程起着巨大作用。在上海推行清单招标的报价中,这个定额“参考消耗量”是可以由施工企业根据自身管理水平予以调整的。也就是说,在当前的竞争中,是否能够中标的关键取决于企业的个别成本,而非以往的社会平均成本(国家定额及计费方式)加下浮率的模式。这样的改革,既符合了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也更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格规律的运作。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建筑施工企业急需建立自己的内部定额,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我国去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了137239亿元,较2006年增长24.8%.巨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必然会吸引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境外施工企业到中国参与市场竞争。这些境外施工企业在企业机制、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以及国际总承包管理经验等诸多方面有着较强的竞争力,外企的进驻必然会引发更激烈的市场竞争,而能否在竞争中获胜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报价的合理性。所以,作为企业,怎样报价是每次投标的一道难题。而解决这个难题的,不再会是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预算定额,而是企业根据市场行情并结合“企业内部实际情况”予以确定,而这个“企业内部实际情况”就是根据企业多年施工经验、现场成本历史资料综合汇编而成的企业内部定额。没有现场历史数据的积累,没有企业自己的内部定额,投标报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就无从谈起。我们只有建立自己的内部定额,并不断将项目成本资料与内部定额、内部定额与市场价格进行对比分析,才能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是先进的,在哪些方面是落后的,才能挖掘出更多的“竞争强项”,才能提高投标报价的竞争力,才能在今后的报价中报出更合理的价格,从而增加中标率。 

    现在,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部本身核算功能越来越强大,而企业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预结算部门的工作精力则越来越多地集中到投标、经营等方面,逐渐弱化了应有的成本核算及成本控制作用。一个项目的实际盈利状况往往只掌握在项目经理一个人手上,其他诸如生产、质安、财务等企业职能部门均无从知晓,这就使得企业在考核项目盈利状况、确定项目承包基数时因缺乏真实数据的依托而处于被动境地。而立足于项目成本的企业内部定额,可以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一个较为科学、客观的衡量标准。 

    企业通过对各子目的人工、材料、机械、管理费、税金等价格构成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测算,建立的企业内部定额,反映了企业在某一时期内消耗在单位工程上的企业必要劳动水平,即企业平均成本。它来源于项目的个别成本,但又有别于项目的个别成本,这两者之间的差异,直观反映了各个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 

    当项目个别成本低于企业平均成本,就直接产生了项目经济效益。而这种经济效益的产生,往往是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机械或先进的管理方式获得的。通过分析,可以得出控制成本的经验并在全企业内部予以推广,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及整体经济效益。当项目个别成本高于企业平均成本,这是危险的警示信号,说明项目管理存在漏洞,应尽快予以查明原因并阻止其蔓延。 

    通过这种比较分析,有利于项目的成本控制,可以得出降低成本的经验予以推广,并且能有效、及时阻止成本超支。所以说,善用内部定额可以促使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反之,当项目管理水平提高到企业总体平均成本下降时,又促使了内部定额数据的修订与完善。两者通过相互比较、相互作用,达到相互完善、共同进步的目的,使动态的内部定额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成本、增收节支的作用。 

    因此我们认为,无论是从外部环境出发,还是从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考虑,编制企业内部定额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而且,随着我国清单计价规范的广泛实施,编制内部定额的工作也日益紧迫。 

    自2003年《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颁布施行以来,《清单计价规范》已在招标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清单计价规范》的实施,在淡化政府定额的同时,强化企业自主报价,积极引导施工企业编制自己的消耗量标准和自己的企业内部定额,并对内部定额进行符合市场变化的动态管理。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在造价管理方面,特别是在投标报价上要紧跟市场、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人工、材料、机械等各种价格信息,不断提高报价竞争力。 

    在上海当前的公开招标活动中,有的企业已经在某些清单子目的报价上逐渐脱离政府定额,采用了自己的经验数据进行报价,在企业自主报价上进行了初步实践,但这与“编制企业内部定额”这个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编制企业内部定额是个庞大的工程,从了解各个子目的真实成本、收集各种价格信息,到资料的整理、建立动态数据库,直至完成企业定额,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也需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虽然有相当多的业内人士不断地呼吁编制企业内部定额,但开始着手编制的企业还不多,已经完成编制工作并用其进行成本控制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我们在成本数据库管理以及数据库资源共享等方面还是相当落后的。在国外总承包公司纷纷进驻国内建筑市场的今天,企业内部定额的编制工作以及相应的数据库动态管理工作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