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项目风险管理就是对项目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响应的系统过程。它包括将对于项目目标起积极作用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最大化和对项目目标起消极作用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最小化。因为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的事件或状态,虽然其有时发生的概率很少,但一旦发生,会对项目目标有很大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所以项目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对项目是否能有效的完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项目风险管理过程

  项目的系统性决定了项目风险管理不应是一项孤立的管理活动,而是贯穿于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风险管理通过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应用,识别项目的可能风险,对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依据评估结论,选择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并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

  (一)风险管理的计划编制。这是决定如何采取和计划一个项目的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它描述的是在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应对计划的编制、跟踪和控制构架和执行的总体思路。主要包括定义项目组成员及成员风险管理的行动方案及方式、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方法、确定风险判断的依据和方法、预计的投入和风险承受程度等内容.

  (二)风险识别。风险识别就是对项目面临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判断、归类和鉴定。主要包括:识别并确定项目有哪些潜在的风险;识别引起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识别项目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识别的主要依据包括可交付物的描述、项目计划和历史资料。常用的识别方法有德尔法、头脑风暴法、流程图法、财务报表法、现场视察法、索赔统计记录法和环境分析法等。

  (三)风险分析。风险分析就是对经过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判断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对项目的影响。风险分析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定性分析依赖于主观判断,主要方法有主观评分法、层次分析法;定量分析是风险管理中的难点,分析结果取决于数据及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方法有蒙特卡罗模拟法。

  (四)风险应对计划的编制。编制风险计划主要是制定风险措施、计划和安排对项目风险的控制。编制计划时必须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合理估计采取应对措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带来的收益。风险应对措施主要包括风险规避、风险化解、风险遏制、风险转移、风险消减、风险分担、风险应急等措施。

  (五)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针对可控风险,采取风险应对措施,争取可能机会,防止风险发生,减少风险损失的风险管理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根据项目发展和变化的情况,不断地重新识别和分析项目的风险,调整和更新风险应对措施,实施风险控制,以确保项目目标的最终实现。

  二、影响项目风险管理有效实施的原因分析

  (一)理论研究对项目风险管理的实践支持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其一,评价项目绩效主要使用时间、成本和质量三个指标,而忽视了工作范围、组织和客户满意度等指标。我国目前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引进先进的工具,单独处理一个或两个指标的最优化问题,而对综合分析的研究较少。其二,理论上缺乏综合实例的应用研究,建立的模型仿真度高但实用性较差。其三,相关研究集中于对项目单个风险的量化评估,没有考虑到各单个风险综合起来产生的系统性影响。

  (二)项目领导层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成为制约项目风险管理有效实施的主要原因。由于我国经济尚处于时期,项目管理尤其是项目风险管理起步较晚等原因,使得项目领导层普遍存在认识上的不足,或有的能意识到风险的存在,但出于对成本的考虑,不太愿意在资金相对短缺时在风险管理方面增加投入,在对待项目客观存在的风险时,宁愿采取风险自留或不合理转移的办法,从而造成更大的执行风险;抑或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但更多地关注威胁而几乎不去考虑项目可能带来的机会。还有一些项目领导层期望项目无风险或小风险,这样的项目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项目,因为风险与收益往往是呈正向变动关系的,无风险代表着将无从获取收益,小风险则说明预期收益也较小。

  (三)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环境薄弱,人才缺乏。我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专门机构进行项目研究并提供详尽的研究报告,也没有一家单位认真总结和介绍已完成项目的风险管理经验。风险管理中风险的识别和分析是难点,涉及复杂的数学模型和分析方法的选择与应用,需要很高的专业水平和很强的判断能力,相关专业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项目风险管理的瓶颈。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未来几年内将需要近60万名经过培训的项目管理从业人员及10万名经过论证的项目管理专业人士,以应对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四)项目风险管理的社会机构职能不够完善,成为实现项目预期目标的又一障碍。项目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保险、银行等社会机构的鼎力支持。但目前在实际动作中,这些机构均未能较好地发挥对项目运作的有力监管作用。

  (五)体制方面的原因。对许多大型项目而言,由于所有投资往往由政府承担风险,而项目负责人无需也无力对风险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因此时常出现概算、决算的不良现象。单一的投资主体势必加大项目风险,而项目主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又有限,使得风险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增加。

  三、项目风险管理有效实施对策

(一)加强相关理论研究,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我们应该充分引进、借鉴和吸收国际上先进的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加强政府研究,重点是风险管理的系统性研究、组合风险的管理策略研究、集成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及综合实例的应用研究等方面。应加大对前沿研究的投入力度,这是项目风险管理发展取得突破的首要条件。要成立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进行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并提供较为详尽的研究报告。同时,项目管理者应多提供相应的素材用于研究和交流,以推动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

  (二)增强项目领导层的风险管理意识。这对项目风险的有效实施有着决定性影响。应着力加强项目领导层对风险及风险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努力营造风险管理的意识环境,用系统性思维从战略的高度来把握项目的风险管理,将其纳入项目管理的整体之中,贯穿于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充分认识风险管理是威胁管理和机会管理的统一体,从而更加重视和加强项目风险管理,并在风险管理资金安排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

  (三)大力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项目风险管理人才。这也是有效实施项目风险管理的关键。储备与更新、实战经验是人才专业素养的两个重要方面:其一,有条件的高校应在相关专业开设风险管理有关课程,企业界和金融界要为大学生实习提供机会,创造条件,以培育其风险和风险管理意识。其二,应大力加强项目管理证书论证工作,培养一支职业化的项目管理人才队伍。其三,应重视项目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并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以积累丰富的项目风险管理经验。

  (四)强化金融机构监管职能。金融风险是任何一个项目都面临的影响较大、难以对付的风险。应改变过去僵化的金融体制,建立政策性银行,发展商业银行,改革信贷资金管理和外汇管理,大力发展金融市场,这将对项目风险管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项目良性发展,因为风险与保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在高风险项目中,保险仍然是最有效的应对措施之一。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损失,还将对风险管理的普及和推广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强法制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竞争意味着风险,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是规避项目风险的有效途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管理的难度。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把项目管理的各项活动都导入法制化轨道,使项目风险管理做到有法可依,并加大力度,从而为各项目主体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项目管理事业的蓬勃发展。业主如何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积极规避工程风险,是新时期的建筑业对业主提出的课题。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实行监理必然可以提高社会整体工程质量,但并不是实行监理后,代表每一个工程质量就一定能够得到提高和保证,业主就可以高枕无忧。

  目前由于工程承包商的行为不到位,受业主委托承担施工质量监督与管理的监理人员的一些不作为行为,其结果造成了工程质量低劣,给业主造成损失的案例屡见不鲜。因此,在监理制全面实行的情况下,业主也应有所作为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乙方的风险。

  1、规避风险的措施

  1.1选择业主代表。选择责任心强、素质高、技术全面的建设单位人员作为业主代表,以此人为项目负责人,必要时可组成业主项目部,实行责任追究制。

  1.2选择施工单位。要通过招标,选择施工力量强、素质高、质量保证体系可靠、设备和施工装备优良及有着良好市场信誉的单位,并选择责任心强、技术全面、具有国家注册项目经理任职资格的项目经理组成施工项目部。这些队伍无论从施工管理、处理和解决施工难点等多方面都有较丰富、成熟、先进的经验。

  1.3选择监理单位。通过招标,选择资质等级较高、技术力量雄厚、专业配套齐全、监理手段先进、服务水平一流、有着良好市场信誉的监理单位,并选择责任心强、技术全面、具有国家注册任职资质的总监理工程师组成监理项目部。

  1.4加强施工过程的风险控制

  1.4.1要求监理单位用人规范。总监或具有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任职资格的总监代表应常驻工地,专业工程师必须有工作经验,并取得监理行业上岗资格的工程师或技师。要有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现场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并能根据施工进度的需要,适时要求监理机构调整专业监理人员,以满足工程质量对监理人员的需要。

  1.4.2要求监理部严格执行监理工作制度。要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尤其是对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制度、图纸会审制度、开工报告审批制度、进厂设备及材料验收制度、技术交底制度、隐蔽工程检查制度、工程质量检验制度、施工进度监督制度、设计变更制度、质量问题处理制度、质量事故处理制度、安全控制制度、工程质量核查制度、监理日志制度、工程竣工及验收制度。通过抽查,努力敦促监理部各成员开展工作时有法可依,减少监理工作的随意性,克服监理工作的盲目性。

  1.4.3坚持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制度。通过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业主代表能掌握工程第一手真实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可以判断出工程目前所处的质量状态,为下一步控制质量打下基础。

  1.4.4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协调好设计、监理、质检、施工方等的关系,帮助各方形成友好合作、互帮互助、互相监督的关系。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时,不推卸责任,不互相扯皮,积极主动地采取合理有效的补救措施,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通过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工程项目建设的规范有序。

  1.5积极实施事后监督。邀请代表当地政府行政机构的质检部门或有相关工程质量检测资格的单位,经常到工地定期及不定期对分部分项进行检测、验收,扬优曝劣,促进施工质量的改进和提高。

  2、业主应注意的问题

  2.1业主代表应端正行事。业主的行为准则,对工程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自己行为不端,要求监理人员、施工单位就不能理直气壮,因此,业主应带好头,以身作则,不谋私利,对施工、监理人员起到示范作用。

  2.2避免下列不规范行为:

  (1)施工、监理招标过程中暗箱操作;

  (2)搞不尊重客观规律,不切实际的首长工程、献礼工程;

  (3)盲目要求投标单位让利,压缩合理利润空间;

  (4)随意、擅自进行工程变更;

  (5)对材料采购权进行不规范使用;

  (6)对项目资金审批权进行越权处置; 

  (7)对现场管理和控制直接干预。

  3、结语

  业主单位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通过“规范介入、积极协调、事先预控、过程监督、事后验收”,全方位杜绝施工、监理人员的不作为行为,切实提高工程质量,积极规避工程质量风险,确保利益不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