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建筑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在管理上也应从粗放向集约转变,以节约成本,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本文首先对建筑企业工程预算工作发展的需求进行分析,然后设计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并提出预算管理发展的保障条件。    

  前言 
 
  建筑企业工程预算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并且关系着整个项目的投资规模。为治理长期以来存在的预算超概算问题,企业应以科学管理为目标,系统推进预算工作的改革。 
 
  1 建筑企业工程预算工作科学管理的需求 
 
  建筑企业工程预算工作的科学管理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求得自身发展的必然需求。建筑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利润空间缩小,企业必须从预算阶段开始就做好科学的管理和筹划,才能赢得竞争的主动权。 
 
  一方面,企业对预算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建筑企业的工程预算工作往往存在一种工作“惯性”,即按照以往的工作经验确定新项目的预算总额。但实际上,企业会因此忽视行业最新技术的发展变化,缺乏深入的调研,出现漏项差错,这实际上也属于间接增加预算资金的因素。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与管理者对预算工作的重视不足有着直接的关联,预算没有充足的依据作为支撑,因而在后续的工程进展中也难以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只有企业真正实现预算的科学管理,才能树立崭新的工作风貌,将预算的专业水准提升到新的高度。 
 
  另一方面,企业成本控制离不开预算的支持。预算管理是企业控制成本、加强经济核算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建筑企业中管理人员更多地重视预算在工程项目初期的作用,而预算制定完成进入施工阶段后,执行的效果如何却容易被忽视。不少建筑企业都缺少预算评价制度,导致原有项目预算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不能在新项目中发挥参考价值,同时也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增加了风险。这种有失科学的管理机制将会造成更多的成本损耗,只有通过科学的预算管理,规范定额,实行严格的经济核算,才能节约资源,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 建筑企业工程预算工作科学管理的方法 
 
  建筑企业工程预算工作的科学管理应从流程规范开始,应用动态方法编制预算,并引入全面预算管理,从而提高预算工作的质量。 
 
  第一,规范预算工作的流程,加强预算论证。建筑企业预算管理的改革首先应注重流程的规范,创建调研、分析、审核于一体的科学流程,使预算工作经过论证的考验,再进入实施阶段。为此,企业应开展预算工作的深度分析。所谓深度分析,就是增强工程预算研究的深度,用更广泛的调研数据,更全面的分析,更富有前瞻性的预测,综合确定工程整体的预算,以减少未来的预算变化。在审核阶段,企业可以选择行业专业的设计单位作为合作对象,以顾问合作的方式,邀请专家协助对企业预算编制的把关。
 
这是因为,在建筑行业,施工所使用的原材料、设备,项目的施工工艺都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从而带来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但建筑企业在承接工程项目时,由于不能及时了解行业前沿技术,难免会影响到预算总额。专业的设计单位能够把握建筑领域先进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前沿的原材料与设备应用方案,因而可以对企业已有的设计文件进行分析评价,从中指出对预算具有实质性影响的设计环节,以达到降低预算成本、提升设计水平的目标。
 
  第二,应用动态预算编制方法,改变工作的被动状态。在规范预算工作流程的同时,企业还必须从微观层面改进预算的编制方法。建筑工程具有复杂性,每个项目的地点、施工要求都有自身的特点,编制预算时不可能使用一成不变的定额。如果企业的预算编制僵化、滞后,后续施工中就会出现更多的变更。因此,企业应采用动态的方法编制预算,根据项目特征和项目的不同阶段选取相对应的预算方法,细化定额,以增强预算的准确性。 
 
  第三,引入全面预算管理,确保工程全过程的预算把关。无论是预算的编制还是执行,都需要科学的管理,所以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至关重要。例如,建筑工程中原材料和设备是施工的主要硬件基础,但原材料价格波动的情况经常发生。金融危机爆发后原材料价格变化明显,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近两年很多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而建筑工程的周期至少要在一年左右,有的工程前后涉及多年的时间。工程建设周期内原材料价格上涨直接会导致预算的追加。这就要求企业在深度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预算执行给予更严格的把关,施工过程严格控制预算,尽可能减少工程变更,防止预算超标。 
 
  3 建筑企业工程预算工作科学管理的保障 
 
  为配合建筑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发展,相应的保障条件不可或缺: 
 
  第一,管理者需要加强预算管理意识。建筑企业预算管理改进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工作贯穿,管理者首先要转变观念,高度重视预算管理,才能带动部门人员落实具体的改革任务。作为管理者,应具备全局观念,将预算工作和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建立关联,纠正认识上的误区,明确预算管理对企业利益的贡献价值,进而全方位推进改革工作。 
 
  第二,企业需要建立专业的预算管理部门。在不少建筑企业,预算工作的执行并不是由独立的预算部门负责,而是由财务部门担当。财务人员根据以往建筑工程的实际,对设计文件中的各项材料、设备、人力投入进行费用计算,综合得出本次工程建设的预算总额。
 
为支持科学管理的改革举措,企业应建立起专业的预算部门,聘请建筑行业内具备专业学历背景、资深阅历的人才加入到预算工作中来,构建预算部门队伍体系。同时,企业还应建立责任人机制,使管理者和预算部门工作人员都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一旦发生预算超标的问题,企业也能追根溯源,在新的工程项目中防止同类问题的发生。 
 
  第三,企业需要落实预算工作的评估。随着建筑企业工程预算管理的改进,评估工作也应受到管理者的重视。企业应创建预算评估制度,定期对现阶段工程预算工作的效果展开评估分析,如在财务部门的支持下计算成本的节约程度、工程施工阶段预算追加的比例等,并从中挖掘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一阶段的预算工作中继续改进,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4 总结 
 
  建筑企业预算工作的科学管理有利于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工程建设收益。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企业夯实管理基础,应积极应用预算管理的新方法,从而推动行业整体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廷炯.我国建筑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1(32). 
  [2]燕飞.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预算管理[J].山西建筑,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