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预算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依据工程的设计文件以及相关的图纸对整个工程的投资进行预先的计算。工程预算在整个项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施工之前的预算工作可以优化配置施工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在整个工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整个预算过程就是一个对整个工程的消耗进行统计最后用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要对工程项目的很多信息进行相关的掌握,因此预算编制是一个技术性以及专业性都十分突出的工作。工程项目的最终目标是使企业最大限度的获得经济效益,工程项目本身十分的繁杂,为了使项目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最终按时交付,必须要做好工程的预算工作。

1 工程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1 有利于施工企业合理组织施工进程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取得发展,就必须突破传统的管理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工程项目高效、优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领先于其他同类企业。工程预算能够对工程项目的整体情况进行把握,为施工计划的编订以及最终考核计划完成情况时提供依据。此外,施工组织设计也要以项目预算为基础,通过组织设计对施工过程中的所有工序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其在时间上的连续性以及空间的充分利用,保证人力资源以及各种设备能够最高效率的应用,缩短项目的工期,提高项目质量。

1.2 有利于施工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和成本控制

施工企业的财务核算需要工程预算的支持,可以说企业成本控制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工程预算。参照工程预算,会计部门可以核算企业各个阶段的成本情况,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对应的管理措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的成本。工程预算决定施工企业产品预算以及工程造价,同时预算有对每个环节施工的成本就行了规定,企业可以以此为依据开展成本控制。施工企业严格执行预算结果,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耗费以及人力资源进行严格的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成本不断降低的情况下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工程预算是施工企业准确的进行经济核算、控制施工成本的关键因素。

1.3有利于施工企业进行工程竣工结算

项目完工以后,对于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整个账目都要进行整理、汇总,保证项目的结算工作顺利完成。工程的实际花费和预算之间的差额还有原始资料是施工企业对预算进行修订的依据,对工程项目进行最终的定价,与建设单位交接最后的竣工结算。此外,工程项目最终竣工结算中还包括一个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工程设计变更预算账目,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之后的结算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所以,项目的竣工结算和前期的预算相结合对施工企业各个环节的经济指标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有利于工程造价的控制。

1.4 有利于施工企业确定合理的工程报价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确立了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制度,该制度的确立,有利于选择最优的施工单位,使工程项目能够在工期的范围之内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企业在参加投标之前首先要编订具有优势的投标文件,从而为自己在招标过程中获胜奠定基础。投标文件主要是对该工程的资金、材料的消耗进行定价,施工单位报价的准确是赢得投标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在编写投标文件的过程中仔细参考工程的预算,同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工程的成本报价进行计算,最终确定合适的报价参与竞标。竞标成功之后,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双方以竞标文件为依据签订合同,明确双方各自承担的权利和义务,最终使工程项目顺利完成。

2 现行工程预算中存在的问题

2.1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工程预算管理体系建立的时间比较短,相对比较落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工程项目过程控制薄弱。国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施工以及监理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承担,它们有各自的利益。同时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可以对它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协调,这些不同的组织各自为了自身的利益开展活动,成本管理的目标分散,无法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去控制工程本身的成本,只能在各自的只能范围之内进行阶段性的成本控制,而无法对整个工程进行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在工程的招标阶段,很多施工单位为了拿到工程的施工合同,就压低报价,甚至低于实际所需的成本,这就有可能导致工程后期资金不足。在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往往只是考虑设计,而忽视了工程的成本控制,这就为施工过程中对设计频繁变更埋下了隐患,加剧了建设成本的上升,给建设单位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2.2预算编制计算方法滞后

当前缺乏高效快捷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预算管理人员无法及时获得所需的成本定额信息,各地造价管理部门只能通过定期发布一些调整系数来进行弥补,这难以与国际通用的预算编制实物法接轨,也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新技术和新材料在我国建筑领域广泛应用,这需要建筑标准相关管理部门时时改进原有的工程预算编制机制和预算定额。但我国现行的确定方法缺乏弹性,往往以定额做为预算确定的依据,定额单价更新速度慢且很难实时换算,严重滞后的统计基础无法反映工程真实成本,使得工程量计算取费容易产生偏差,从而影响预算编制的效果。

3 强化工程预算管理的对策

3.1 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综合管理

建立对工程建设进行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意识,认真测算已竣工工程的经济指标,以此确定合理的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并获得设计概算依据。在设计阶段,也要加强成本管理,关注建筑设计对成本的影响,以便更好的控制工程造价。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注意检查设计方案的执行情况,竣工验收时与原有设计方案进行对比,不得擅自改变设计、追加投资。

3.2 确定合理的工程造价费用构成

由于我国目前施工管理体制的特殊性,建筑工程造价费用计算比较复杂,主要由直接工程费用、间接费用、预算利润和缴纳税金组成,而且各地取费基础及费率不同,跨地区进行工程施工的企业在编制工程预算时面临极大不便,使预算与实际情况易发生脱节。同时,这种复杂的工程造价费用计算方法严重落后于国际上通行的工程费用计算方式。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为了使我国建筑工程造价费用构成与国际接轨,应将造价费用按材料耗费与人工成本区分计算,从而使计算方法更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也简化了预算费用结构,有利于企业建立现代化的薪酬制度,推动建筑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建筑项目竞争。

3.3 建立动态造价信息系统

信息工作管理体制落后,资料缺乏精度,在不能及时、全面地为决策者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的同时,还造成投资控制易出现超资超额的局面。建立工程造价管理系统是提高我国信息工作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对项目造价进行动态管理。在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的指导下,造价管理部门认真研究工程的量价分离,推动施工企业进行公平竞争,由市场来决定价格的形成。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的运用,使得管理人员可以获得及时有效的信息,简化繁琐的日常业务处理工作,并为领导者进行决策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