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论文
  • 简要介绍了采用挤密砂桩处理呼绥高速公路泥河段软土地基的情况,并对沉降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挤密砂桩处理软土地基所达到的效果。……阅读全文>
    土木网友 2011-05-06
  • 通过深层搅拌水泥土桩围护在某基坑的应用实例分析,探讨这种坑内无支撑、挡土挡水新型帷幕的施工工艺及应用效果.……阅读全文>
    土木网友 2011-05-06
  • 根据CFG桩复合地基和务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承载机理和特性,提出了将两者结合应用的复合地基。结合工程实例,通过现场原位试验,证明了它的应用价值。随着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地基处理手段也日趋多样化,复合地基由于其充分利用桩间土和桩共同作用的特有优势和相对低廉的工程造价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阅读全文>
    土木网友 2011-05-06
  • 1.工程概况 拟建北京美邦亚联广场基坑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与新源南路交叉路口西北角,南临昆仑饭店,北临发展大厦。基坑开挖面积22878.18m2,开挖深度分三大类......……阅读全文>
    土木网友 2011-05-06
  • 树根桩是一种小型钻孔灌注桩,直径为13~30厘米,桩长5~25米。它是利用小型钻机按设计直径,钻进至设计深度,然后放入钢筋笼,同时放入灌浆管,注入水泥浆或水泥砂浆,结合碎石骨料成桩。树根桩可以根据需要,做成垂直的,也可以是倾斜的,可以是单根的,也可以是成束的,可以是端承桩,也可以是摩擦桩。 ……阅读全文>
    土木网友 2011-05-06
  • 本工程为一级防水设防,地下室底板、外墙采用C40P10抗渗砼,外设高聚物改性沥青聚乙烯胎(PEE)防水卷材两道设防,后浇带、施工缝在此基础上加橡胶膨胀止水条及防水涂料或外贴式止水带。地下室防水其中因结构承载要求基础底板设置了灌注桩598颗,抗拔桩840颗,故本工程的底板防水关键之一为桩头防水节点处理。 ……阅读全文>
    土木网友 2011-05-05
  • 对碎石桩复合地基抗液化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对施工技术作了介绍。基于复合地基抗地震液化作用的分析,提出一种合理的抗液化设计方法,该方法能够体现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加密、排水和减震三方面的抗地震液化作用。……阅读全文>
    土木网友 2011-05-04
  • 针对近距离跨采时,工作面与底板岩巷的不同空间位置关系,采用数值力学分析,详细地分析了工作面开采引起的围岩应力演化过程及特点、近距离跨采引起底板岩巷围岩位移的特点以及巷道位置对其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阅读全文>
    土木网友 2011-05-04
  • 通过现场量测的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信息资料,结合参数优化反分析及弹性地基梁有限元计算,建立了深基坑开挖中支护结构变形计算的预报方法。在开挖过程中,利用变形监测信息,优化反分析得出土体和支护结构的力学参数,再利用这些参数预报支护结构在下一工况的变形。……阅读全文>
    土木网友 2011-05-04
  • 近年来,国内各地相继出现了公路路基支挡结构物失稳事件,对相关路桥的运营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由于条件特殊及环境制约,此类工程加固难度很大。……阅读全文>
    土木网友 2011-05-04
  • AutoLISP 语言是内嵌在AutoCAD 中的智能化编程语言,是开发应用AutoCAD 不可缺少的工具。利用AutoLISP 语言对AutoCAD 进行二次开发,编制出适应于实际生产的软件,使许多具有一定规律的重复性工作自动执行,达到勘察设计图纸的自动绘制、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阅读全文>
    土木网友 2011-05-04
  • 针对土体和土体与结构接触面上的双重非线性性质,提出了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来模拟土体和采用非线性弹性-理想塑性模型来模拟土体与结构接触面相结合的方法,详细叙述了该方法的原理和数值实现方法。……阅读全文>
    土木网友 2011-05-04
  • 通过对土体应力应变试验结果的分析,明确指出了土体普遍存在的应力-应变关系转型现象。提出了按后破坏模量和临界围压两个参数判别土体应力-应变关系转型的方法,对影响土体应力-应变关系转型的因素包括土的类型、围压、初始密度或含水率、排水条件及应力路径等进行了简要分析。……阅读全文>
    土木网友 2011-05-04
  • 岩体中结构面的存在往往会对岩体质量造成显著影响。笔者剖析了传统岩体质量指标的不足,以白云鄂博铁矿主矿边坡岩体为例……阅读全文>
    土木网友 2011-05-04
  • 随着交通量和轴载的增加,对路面使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促进了路用土工合成材料产品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对土工合成材料应用于沥青路面进行了大量的室内与现场试验及理论分析工作。结果表明,土工合成材料能有效防止各种病害,改善路面的使用性能。……阅读全文>
    土木网友 2011-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