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预制管桩施工技术是预应力技术、离心技术、预制管桩技术共同结合产生的综合物。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预应力管桩的应用已经有百年历史了,在我国预应力管桩最早起源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八十年代中期被广泛的应用在国内外各地施工建设中。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预应力管桩的施工特点及预制管桩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桩基;预制;管桩 
  1.预应力管桩的施工特点 
  预应力管桩在工程施工建设中具备着工艺简单、质量可靠、施工速度快、无污染、工程造价低、检测效率高的特点。但是在施工建设中也存在着许多的质量问题,如工艺简单、质量可靠性低以及容易发生表面破损等问题。因此,在目前的工程施工建设中需要我们认真的进行总结和归纳,保证施工的正常、持续进行。 
  对于现代管桩技术而言,其往往会对于工程机械化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现场环境的整洁与否将会对管桩技术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一旦在灌浆完成之后造成现场污泥满地的情况,势必会给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带来影响。管桩的施工速度比较快,一般现代化的管桩施工一个小时内可以打出7根管桩,每根管桩的力度在20000kn以上,可以承载较大的工程量。而由于施工工期较短,因此在短时间内进行工程的造价处理,也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施工中的压力问题也是造成管桩压力的重点所在,而且对于管桩来说,会由于外在的压力形成一定的预应力情况形成一定的受损,复压会比较严重。单体的管桩的承载力比较高,由于挤压作用,每根管桩的承载能力都会有所不同,各个直径间的灌浆技术和标注的高度之间也会有所差异。对于持力层方面的起伏变化需要一定的地质适应情况,适应能力更强。各个管桩特点不同,长短不一。通常来说,每个管桩之间的节点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搭配的手法也会根据当地的情况有所不同,在于管桩的节约方面,也会有部分的限制。管桩的运输和吊装的方式比较简易,接桩的方式比较快捷。管桩的节长在13厘米的范围之内,桩身具有一定的预应力,在起吊的过程中,吊装的角度非常重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可以很方便的将其吊装成 
  2.预制管桩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在现代化工程施工建设中,如何保证预制管桩的施工质量极为关键,也是当今工作人员研究的焦点话题。尤其是在工程施工技术和工艺的选择上,我们必须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来进行综合分析,确保每一个工程施工理念和施工流程都能够达到工程预计标准和施工质量要求。 
  2.1 工程概况 
  某工程在施工建设中是以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主的,其中地上工程 3 层,局部工程 3 层,共有建筑面积为 44000 平米,建筑结构高度为 22 米。在本工程施工建设中是以预应力管桩为主的基础结构,共有桩体数量为 956 根,桩体的直径为 500,在该工程施工建设中,在主体工程结束之后便开始进行了试桩,对于桩基础结构的质量进行了深入的归纳和总结。由于在工程中的东南北三面均有着大量的办公建筑和居民楼,其中最近的建筑物仅仅只有十多米,在工程施工建设中一旦产生表面土层隆起,很容易给周边建筑物造成影响,因此我们在施工中有必要控制沉桩速率,合理的安排沉桩施工顺序。因此在工程施工建设中需要控制成桩的速率、合理的按皮施工顺序,采取各种措施和尽可能的在施工中减少沉桩带引起的施工质量缺陷。在现代工程施工建设中,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桩基础施工所带来的周边建筑物影响,在施工的过程中大多数工程项目都是以静压桩为主进行施工的,其设备也大多都是以大吨位静压式桩基为主。 
  2.2 工程施工调查 
  在本工程施工建设中,为了针对其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控制,在采用预制管桩进行施工的时候对其距离周边建筑物较近的时候进行了严格的调查,具体调查内容如下:(1)周边建筑出现墙面开裂、建筑倾斜和拾升等结构安全问题。(2)工程出现断桩、移位。(3)施工噪声等原因引起居民投诉。(4)施工管理松懈、过程把关不严。(5)施工组织设计不详细、进度安排不周密。通过统计各个问题出现的频率,绘制出造成预制管桩施工无法顺利完成的问题排列图。造成预制管桩施工无法顺利完成的主要问题是:周边建筑出现结构安全问题及桩基出现断桩、移位等质量问题。 
  2.3 控制指标及对策 
  2.3.1 控制指标 
  为了解决预制管桩施工造成周边建筑出现的主要问题―――结构安全问题及影响居民使用问题,首先制定了 3 个控制指标:(1)周边建筑墙面不产生结构性裂缝。(2)建筑物倾斜度不超过 0.1%。(3)房屋沉降量不超过 5mm。 
  2.3.2 对策 
  针对以上各个要因,制定了以下措施加以防治:(1)根据工程的地质资料,并结合以往在某市区进行桩基施工的经验,通过详细的土质效应计算,并报公司主任工程师批准,用以指导桩基施工。(2)在桩基施工前,邀请某市房屋安全鉴定办公室对翠柏小区最邻近工程的居民楼进行检测,首先对其进行结构安全性鉴定,如对原建筑内各单元的墙面开裂情况、房屋原始水平标高、房屋倾斜度等一一作了检查和检测。在桩基施工过程中,邀请某市测绘院相关的专业人员随工程进度分 7 次对居民楼的垂直度偏差、房屋沉降和水平位移进行检测。每次间隔时间为 7 天。 
  2.4压桩控制 
  压桩前需要在桩身一面标上每米数标记,以便于在压桩时进行记录。立桩用一点起吊,绑扎点距桩端0.239L处(L为单条管桩桩长),吊机把桩喂至桩机前,由桩机自身调整垂直度至符合要求后施压,第一节桩顶离地面0.5M左右时,起第二节桩,操作同前,至上节桩中心线与下节桩重合时,校正垂直度,上下节桩确保顺直,错位偏差不得大于2mm,然后,清理连接桩上杂物,连接板间隙用楔形铁片填实,间隙不得大于2mm。采用焊接式施工,焊接要求两人对称施焊,焊缝应连续饱满,焊渣应清除干净,经检查合格后方可继续压桩施工,当压力值达到设计要求时,会同现场有关人员共同验收,并经过3次复压后该桩便达到设计要求。如遇特殊情况,如压力值突变、桩身失控倾斜、断桩、移位或严重回弹、桩身破碎应停止施工,向甲方汇报,组织有关单位研究处理,记录人员要认真负责,如实记录,记录结果整理编入资料,技术负责人及时组织现场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办理各种签证手续。压桩的速度按桩机性能和有关规范进行控制;压桩过程须由质检员旁站监督施工过程;确保压桩质量。 
  2.5 实施效果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桩基施工取得了如下成效:(1)因编制了有针对性的桩基施工组织设计,使整个桩基施工过程都能做到有章可循。通过培训、教育、技术交底等形式,使每个施工员对该桩基施工的特殊性、关键技术难点及施工工艺都有了较明确的了解和理解。(2)通过对邻近居民楼的安全鉴定,比较清楚地了解了居民楼的结构形式及其安全状况,并对该工程桩基施工后建筑物受影响的程度有了一个较明细的对比。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定期的检测和观察,没有发现周边建筑出现墙面开裂、地面隆起等情况,房屋最大抬升量为 3mm,最小为零,房屋的倾斜度为 0.05%,控制指标均在允许范围之内,并继续回落趋向稳定性。工程北部邻近的居民楼后经某市建筑业权威专家认证,不存在结构安全问题,可放心居住。同时也杜绝了个别居民借此故意刁难的现象。 
  3.结语 
  实践证明,根据该项目施工现场周边建筑物多,且距离较近等情况,为确保桩基施工期间周边建筑的安全,所采取的防治措施是有效的,也是非常必要的。该项目桩基工程在一个月内完成全部工程量施工,并按规范要求进行了动测。结果表明,无 III 类桩,分项工程评定为合格。经某市建筑业权威专家认证,邻近建筑物没有产生结构性裂缝、倾斜度小于 0.05%、房屋最大抬升量仅为 3mm,各项控制指标均达标,周边建筑的结构安全及居民使用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金柏森.桩基施工中确保相邻建筑物的安全稳定[J].华东电力,2007,35(10):91-92. 
  [2]赵志缙,应惠清.建筑施工[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