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某建筑场地拟采用桩基础形式,建筑环境条件相对较复杂。以该建筑场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工程地质条件,并提出了合理建议。 

关键词: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1、概 况 
  研究场地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大道南侧,钢城大道西侧,联络路北侧,交通十分方便。拟建7号楼层高分别为:地上33层,无地下室;结构形式为:框剪结构;拟采用桩基础形式,建筑环境条件相对较复杂;因此该建筑物在施工时应对周边的场地及建(构)筑物进行监测工作。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针对拟建建筑物的结构特征及委托的任务要求,通过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正确反映建筑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岩溶地质特征,为工程建筑设计、施工提供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对建筑物地基做出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并对基础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  
  2、水文地质条件 
  按场地的地下水埋藏条件,场地地下水可分为土层内的孔隙水(上层滞水)和岩溶洞隙水(潜水),两者具有一定水力联系,在场地钻孔中反映为地下水具统一混合水位,水位相对高程为1780.20m。孔隙水赋存于土层中,该水主要受大气降水下渗补给的影响,并受季节性影响明显。土层中孔隙水涌水量相对较小,抽排即逝。而岩溶洞隙水赋存于岩体岩溶洞隙内,并受岩溶发育控制,地下岩溶洞隙是天然储水空间和运动通道。土层内的孔隙水与下伏岩溶洞隙水连通性较好,可下渗补给岩溶洞隙水。  
  3、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位于水城坡立谷岩溶盆地的东段,为水城河的冲积地段,属河流侵蚀冲积地貌,地貌形态组合类型属峰丛盆地,其特点是盆地内地形平缓,阶地和斜坡不明显,上覆第四系湖积层,厚薄不均。 
  场地基岩为石炭系摆佐组白云质灰岩,属可溶性碳酸盐岩。拟建场地位于区域断层F14的北盘(上盘),受区域断层影响,场地内岩石较破碎、竖向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岩溶发育规模在纵向和横向上变化较大,形成较复杂的岩溶地基。岩层呈单斜产出,地层产状:倾向230度,倾角15度左右。场地内地层连续,无断裂构造发育。节理裂隙发育组数多为2-3组,其倾角60-80度。 
  在钻探所揭露的深度范围内,场地自上而下主要分布有如下地层: 
  (1)素填土(Qml4):杂色;主要由块石、碎块、粘土以及砂组成:稍湿,结构松散,钻进时孔壁易跨塌,属新近回填。厚度0.50-2.90m,平均厚度1.55m。层底标高为1780.73-1782.89m。 
  (2)粘土(Qml4)):灰色、灰白色;软塑、切面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高,局部含砂包体及少量角砾、碎石。厚度3.50-17.00m,平均厚度7.57m。层底标高为1764.36-1778.42m。 
  (3)强风化极破碎岩体(c1b、石炭系下统摆佐组):灰色、灰白色,主要呈砂状、碎石状,岩体极破碎,岩质较软,局部地段表面呈粉土、粉砂状。厚度0.40-7.70m,平均厚度2.49m。层底标高为1761.60-1776.84m。 
  (4)强-中风化破碎岩体(c1b、石炭系下统摆佐组):岩体完整性差,网状节理及竖向节理、洞隙发育,洞隙大多数被软塑粘土充填,局部呈半充填或无充填状。节理被铁质、钙质、方解石胶结。 
  (5)中风化较破碎岩体(c1b、石炭系下统摆佐组):灰色、灰白色,细晶结构,中厚层状,竖向隐节理及裂隙发育,铁质、钙质胶结;节理裂隙面被铁质浸染呈红色,竖向节理发育组数多为2-3组,其倾角50-70度。  
  4、工程地质评价及建议   
  拟建楼为高层建筑物,单柱荷载大。荷载集中对地基持力层的要求相对较高。综合分析场地内岩土结构,岩土特征以及岩溶洞隙发育特征,建筑物地基持力层的分析如下: 
  4.1 土层 
  场地主要的土层为素填土,粘土,全场均有分布,其中素填土结构松散,不宜作地基持力层:而粘土土层厚度变化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不宜作该拟建楼地基持力层; 
  4.2 基岩 
  场地基岩岩质属较软岩,分布连续,承载力较高,因此,该场地地基为岩石地基。但其中(3)层强风化及(4)层强-中风化破碎岩体厚度不均,物理力学性质变化大,因此,(3)及(4)岩层不宜作拟建筑物地基持力层:(5)层岩体分布连续稳定,承载力高,适宜作建筑物地基持力层。 
  场地及附近无全新世以来的活动断裂,场地及周边无影响建筑物安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存在,场地稳定。  
  5、结 论   
  场地无断裂构造发育,地层连续、地基稳定,无重大不良地质现象(作用)的存在,适宜本工程建设。根据场地岩土质单元的质量特征及其在平面与剖面上的组合关系,结合上部结构特征,建议拟建建筑物采用桩基础形式,以中风化白云质灰岩(5)层作地基持力层。 
  参考文献: 
  [1]刘春原,朱济祥,郭抗美,工程地质学[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0 
  [2]李智毅,唐辉明,岩土工程勘察[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 
  [3]林宗元等,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手册[M],沈阳:辽宁科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