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场地基础选型一直是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关键与核心,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丰富地质勘察经验,详细阐述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关于建筑基础选型等相关问题。而每一种基础形式都会对建筑工程的安全度、施工成本、可实施性等方面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建筑基础选型对提高建筑工程勘察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基础选型 
  随着我国城镇建设水平日益提高,建筑地质勘察技术取得长足进步与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地质勘察的新方法、新技术,建筑物体型结构发生重要变化,然而我国幅员辽阔,对于相同地区不同建筑场地对应的地质条件产生巨大差异,随着建筑勘探与设计的新方法与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建筑基础类型出现了多样化选择,建筑工程基础常见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天然地基浅基础 
  天然地基是较为常见的浅基础形式,同时也是建筑工程常用基础体系,具有施工可行性高、经济性强等特点,该基础形式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其质量容易得到控制与保证,因此该基础形式是勘察人员在实际勘察中优先考虑的基础类型。通常该基础形式适用于多层或整体荷载小以及单体面积较少等工程。 
  在实际地质勘察过程中勘察人员需要要特别注意问题包括:(1)保证地基的适宜性以及稳定性,(2)确定准确的不良地质位置,(3)充分考虑持力层的均匀性以及软弱下卧层的位置,(4)初步判定基础持力层承载力是否符合建筑工程荷载标准,(5)地基出现的沉降量的均匀程度、沉降数值、变形程度是否与规范要求相符合,(6)判定基础持力层所处的顶板埋深与地下常水位对建筑施工产生的影响。 选择天然浅基础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是:如在花岗岩区域的填沟挖山平整的地基勘察过程中,区分原有以及新挖花岗岩残积土显得极为重要,由于原生残积土以及挖搬残积土显得极为类似,如果没用进行全面分析便很难进行分辨。一旦辨别发生错误时会造成严重后果。如广东省中山、深圳等地区都曾先后出现过勘察人员讲新填残积土与原生残积土发生混淆,只有待其在基础开挖的施工中才得以发现,最终造成基础设计发生变更,甚至建筑项目建好后才发现基础问题,最终造成房子拆除重建。又如,无锡市某别墅完成封顶没多久,就因沉降不均匀造成房子发生严重倾斜,最终造成项目推到拆除,需要进行二次钻探验证,确定基础正确的持力层。 
  2 预制桩基础 
  某些建筑项目如不适用天然地基的浅基础形式,而是所处岩土层不能符合拟建工程荷载与变形标准条件,且基础所处的持力层埋深较大,在这样的条件下桩基础成为常用的基础形式,该基础体系适用于二十层以下建筑。近年来该结构体系在苏南地区得到广泛应用,采用该基础类型过程中,在日常勘察中不仅完成日常地基勘察评价工作,还需要应特别注意预制桩的评价问题,如就沉桩可行性进行科学评价,判断桩穿过各类地层特性,如预制桩穿过上部地层的砂层以及硬壳层时,勘察人员需要结合砂层的密实度、厚度以及硬壳层的硬度与厚度展开具体分析评价与论证,勘察人员还要充分考虑砂层厚度过程中充分剖析打桩时出现的挤土效应,判断沉桩情况。 
  3 筏板与箱型基础 
  筏板基础与箱型基础是超高层、高层建筑极为常用的深基础体系,如建筑所处基础埋置深度较大,其地基开挖较大,地下室一般为多层,埋深一般控制在10~15米,甚至超高层基础埋深超过二十米,该深基础体系具有施工风险大、施工成本高以及工期长等特点。因此制定勘察报告保证其经济性、合理性以及安全性,能够正确评价与论证施工的可行性,只有这样的基础类型才能容易被业主与设计接受。在实际勘察过程中,勘察人员需要评价、查明拟建工程区域内岩土层结构、类型、深度、分布以及坡度和图层变化规律等,在基础选型确定前需要评价与分析地基的均匀性、稳定性以及承载力等日常内容。 
  4 人工灌注桩 
  人工灌注桩本身对建筑工程质量容易掌控,还能多桩作业,能够缩短工期,控制造价等优点,之前是深基础在地质图层偏差较大是首选类型,并在我国南方地区大量采用,人工灌注桩体系适用于地基土层均匀性不好,持力层变化幅度大,而建筑工程受荷载较大,这样的基础类型广泛应用于山区,能够有效解决地基不均匀等设计难题。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础类型的确定是岩土地质勘察报告的重点,这也是场地工程报告的重点与中心,所以勘察人员要具有严谨,科学的态度,结合场地岩土层的水文条件与特征,并根据拟建工程的特点展开全面的综合比较与分析,选择最合理的基础类型更好地为业主与设计部门服务。除此以外,该基础类型在日常勘察评价过程中要有侧重点,通过对建筑工程地质详细勘察,实现建筑基础建设成本最低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并有效缩短施工工期。 
  参考文献: 
  [1]晏致涛,李正良,邓安福等,高层建筑基础选型专家系统 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1,23(6):22-26,90. 
  [2]张世海,段慧杰,高层建筑基础选型特征与过程[J].四 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31(6):96-100. 
  [3]晏文锋,高层建筑基础选型与设计[J].中外建筑,2007(1):85-86. 
  [4]郑瑰青,层次分析法在基础选型中的应用[J].福建建设 科技,2013(3):1-3,25. 
  [5]陈玲.桩基础选型的应用实例[J].低温建筑技术,2008, 30(2):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