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介绍深层水泥搅拌桩结合SMW工法止水帷幕在大型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总结了止水帷幕的渗漏原因及相应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深层搅拌桩;SMW工法;止水帷幕;渗漏;治理 
   
  基坑渗漏是基坑止水帷幕施工中常见的一种施工缺陷,基坑止水帷幕无论采用深层搅拌桩,还是采用高压旋喷桩,均存在此类问题,故有“十坑九漏”之说。天津市地处沿海地下水极为丰富,基坑开挖越深,止水帷幕承受的水压越大,对基坑围护止水方案设计、施工质量要求都很高。基坑围护一旦出现渗漏,不仅影响地下室土建施工,而且还会给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引发管线变形破坏,道路、建(构)筑物坍塌等灾难,危害性很大。根据止水帷幕渗漏情况,分析产生渗漏的原因,提出正确的治理措施,才能保证正常施工的进行。 
  天津市河西区某大型商业体,基坑开挖深度12.6米,基坑面积6.4万平方米,围护主体使用ф800灌注桩挡土,ф850双排深层搅拌桩、SMW工法(搅拌桩ф850、H型钢700×3000×130×24)止水,六道水平混凝土内支撑,由于一步土方开挖和帽梁施工对搅拌桩有轻微扰动,及排水沟处置不当。基坑开挖时发生渗漏,泥沙与水俱下。根据地质报告及周边情况对渗漏进行了分析。 
  1 深基坑止水帷幕渗漏的原因 
  基坑围护止水帷幕渗漏情况较复杂,必须对渗漏类型进行划分,分别治理。通过多个基坑施工实践,笔者认为根据渗漏深度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基坑开挖面以上渗漏(俗称:明漏),和基坑开挖面以下渗漏(俗称:暗漏)两种情况;根据所用的材料不同,又可分为钢筋混凝土缝隙渗漏和水泥土缝隙渗漏两种。本工程基坑渗漏两种情况都存在。 
  一般基坑渗漏有三种情况: 
  1.1 基坑底部有较大水压力的滞水层 
  止水帷幕深度位于滞水层但又没有完全将此层封闭,基坑开挖后等于地基卸载,土体中的压力减少,坑底的大口井、工具柱桩、支护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等薄弱部位均有可能产生管涌和流砂,处理不当还会造成坑底隆起,甚至危及周围地下管线和建筑物的安全。 
  1.2 非地下潜水水源对止水帷幕的破坏 
  地下管道渗漏、距离河道较近、降雨过多造成土体含水量过大,土体颗粒悬浮流动,使围护结构受主动土压力增大,由此引发因围护结构变形量过大造成止水帷幕断裂,从而产生渗漏,如果外围水量过大,还有可能引发基坑工程事故。 
  1.3 其它破坏原因 
  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不同,围护结构所受的土水压力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一些未被发现的深层搅拌水泥加固土成墙质量问题逐渐的体现出来,如成墙时相邻组之间相互没咬合上或咬合量较小、断浆后接缝不严或衔接量不够、搅拌不均匀带有杂物造成夹层或夹块、水泥加固土受地质中土的活性以及特殊地质的影响固结不好或没有固结等因素,均可造成止水帷幕渗漏。一般此种渗漏流量较小但夹带泥沙较多,由于时空效应,基坑外围局部土体形成流沙,处理不及时基坑外土体会形成较大的空洞,危及基坑及周围地下管线和建筑物的安全。 
  根基地勘报告本工程地下不存在有较大水压力的滞水层,但随着基坑的开挖地下管道的渗漏及周边土体含水量大且地下水位较高,造成从外围基坑顶部向基坑内渗水的情况,形成明漏,同时由于水泥搅拌桩成桩质量的不理想,从基坑中间部位发生渗漏,且局部渗漏的情况比较严重,已经形成暗漏;但通过观察,初期渗漏夹带泥沙较多,后期渗漏为清水,没有在地下形成较大空洞,没有对造成较大影响。 
  2 渗漏的治理 
  基坑开挖面以上围护结构堵漏时,由于采用的基坑围护结构形式不一样,所用的材料不同分为钢筋混凝土缝隙渗漏和水泥土缝隙渗漏两种,在堵漏施工时进行了分别治理。 
  2.1 钢筋混凝土缝隙渗漏 
  基坑开挖面以上,以钢筋混凝土材料为主体的围护结构,充分利用钢筋混凝土强度高、胶结性能良好的特性,进行堵漏。针对这类渗漏,我们采用的堵漏方案是:先疏后堵。即在渗漏处预埋导流水管,将渗漏出来的水疏导出去;然后在缝隙间使用瞬凝混凝土封堵,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最后封堵导流管。 
  2.1.1 堵漏材料 
  包括导流水管,瞬凝水泥,填充物。 
  2.1.2 堵漏施工工艺 
  堵漏工艺流程: 
  清除混凝土表面→充填空洞→安装钢筋网片→固定导流管→立模板→拌制瞬凝混凝土→封堵缝隙→混凝土养护→封堵导流管 
  (1)凿除渗漏部位钢筋混凝土缝隙表面的泥土和杂质,露出新鲜混凝土面。 
  (2)有时由于渗漏时间过长,缝隙中的泥沙已经流失,出现较大的空洞,可以使用旧棉絮或废旧布料塞填空洞。旧棉絮及废旧布料既可以阻止泥沙流失,又可以透水,也不像泥土那样容易被水分散流失。 
  (3)如果缝隙空间较大,可将混凝土中的钢筋凿出,焊上钢筋网片,或绑扎铁丝网片,以固定混凝土。 
  (4)在缝隙中合适的位置安放固定导流水管,导流水管要深入缝隙一定长度,也要露出封堵混凝土一定长度。 
  (5)如果缝隙较大,应在缝隙外立模板,以防止混凝土流失。 
  (6)使用瞬凝水泥拌制混凝土,封堵缝隙。封堵时要保持导流水管畅通,并将导流水管固定在封堵混凝土的中间。 
  (7)混凝土养护数小时,达到一定强度后,即可封堵导流管。 
  2.1.3 可能存在的缺陷及其解决方案 
  当渗漏水压力较大时,虽然渗漏点被堵住了,压力水又可能从其他薄弱部位突破出来。出现这种情况,应对其他被压力水突破的部位继续堵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没完没了地重复发生,再次堵漏时可以不封堵导流管,这时应当在导流管入口处增加过滤材料,如安装过滤网,过滤布等,以阻止地基土中流失过多的泥沙,形成新的空洞。 
  2.2 水泥土缝隙渗漏 
  基坑开挖面以上,以水泥土材料为主体的围护结构(SMW工法),基坑开挖后,出现局部渗漏。由于水泥土的强度低、胶结性能差,使用上述瞬凝混凝土加导流管堵漏法,堵漏难度较大。为此,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另一种疏堵结合的物理“膨胀材料堵漏法”,方法简单易行,效果较好。 
  2.2.1 堵漏材料 
  包括吸水膨胀材料,材料袋等。 
  2.2.2 堵漏施工工艺 
  堵漏工艺流程: 
  修挖渗漏缝隙→材料准备→充填缝隙空洞→顶撑膨胀材料→膨胀材料吸水膨胀 
  (1)修挖渗漏缝隙,修挖时有意识地把渗漏点挖成“里大外小”的洞隙,便于安装膨胀材料。 
  (2)根据经修挖的渗漏缝隙空间情况,把膨胀材料装入材料袋,在材料袋定向膨胀方向用美工刀划出几道口子,以便膨胀材料吸水膨胀。 
  (3)安装膨胀材料,膨胀材料要塞紧渗漏缝隙,不留空隙。 
  (4)膨胀材料需要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吸水后物理膨胀,充盈缝隙,达到堵塞缝隙,阻止流沙流泥。 
  2.2.3 可能存在的缺陷及其解决方案 
  使用膨胀材料对缝隙进行堵塞,堵住缝隙后还会有少量的清水渗漏。堵住这类渗漏缝隙后,虽然可以防止流沙、流泥,以及管涌的发生,缓解渗漏,减轻基坑围护渗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但这一措施的缺陷是不能完全止水。使用这种堵漏措施之后,如果水压力明显降低,可以使用上述先疏后堵的堵漏方案,彻底封闭渗漏点,达到彻底止水的目的。 
  3 结论 
  深基坑止水帷幕出现渗漏的原因较多,搅拌桩成桩质量是否良好是止水帷幕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成墙时相邻组之间相互没咬合上或咬合量较小、断浆后接缝不严或衔接量不够、搅拌不均匀带有杂物造成夹层或夹块造成渗漏比较普遍,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多搅、加大浆量等措施保证工程质量。 
  在本工程两种止水帷幕施工形式中,SMW工法成桩质量更好、渗漏较少、造价更低,并同样易施工、进度快、施工无噪声的特点,适用于同类深度的是基坑施工。 
   
  参考文献: 
  [1]马建图 深基坑止水帷幕渗漏原因分析及对策 
  [2]蔡文盛 基坑围护结构渗漏的堵漏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