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安全是矿山企业稳定、持续、高速发展的根本保证,安全问题历来是矿山生产的头等大事。然而,近几年来,矿山事故频发成为我国矿山生产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把安全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五项重点任务之一,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出了具体的部署。并多次强调,“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必须充分认识搞好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把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我国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现状 
   
  1.安全生产投入不足 
  一些大中型国有矿山企业根据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开展了一些科研项目的研究,但投入的经费有限,而大多数矿山,特别是一些经济效益差、小矿山、民营矿山基本上在矿山安全科技方面没有投入。再者,非煤矿山企业在安排生产性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时,往往由于投资不足或出于“节省”考虑,致使项目中配套的安全项目无法正常运转,或安全生产不能健康运行。还有一些企业不仅是安全投入不足,基础产业更是投入不足。 
  2.矿山企业人员素质低下 
  由于矿山企业生产准入门槛很低,导致低素质人才大量进入,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大量雇佣没有任何安全保护经验的农民工,而高素质人才由于待遇等原因又留不住,从整体上造成了矿山从业人员素质低下。即使国有矿山中采掘一线工人对文化程度的要求也不是很高。特别是在经济效益较差的西部地区,多数工人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安全意识较差。而且这些企业自我培训教育的能力极低,不重视员工培训。这种状况,既埋下事故隐患,也加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违法生产,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纪律的现象屡禁不止,直接威胁着企业的生产安全和矿工的生命。 
  3.政府监管弱化 
  一些地方安全生产工作力度存在层层衰减问题,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的执行力、公信力,在少数地方有逐级弱化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安全监管人员从事安全生产的执政能力亟待提高;安全监管和执法的联动性不强;应进一步理顺监管部门在安全监管过程中对“责、权、利”的关系,强化服务功能,真正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安监部门对安全中介机构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足。 
   
  二、加强矿山企业安全管理的对策分析 
   
  1.加大矿山安全科技投入 
  安全管理技术落后是造成当前矿山企业屡屡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科学合理地安排安全投入资金是搞好矿山安全生产、提高矿山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矿山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研究,合理的配置资源,优化安全投入方案,确立投资投向,评价安全投入的效果,建立安全投入体系,完善安全投入运作机制,以达到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果的目的,促进矿山企业安全管理的科学化,提高整个矿山系统的本质化安全。一个是要加大科研投入,另外,也要注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同时,要促进安全技术推广,提高安全科研成果的转化。 
  2.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员安全意识 
  要从根本上改变安全工作的被动局面,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彻底消除主观的不安全行为,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在学习教育内容上,除认真学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外,要结合本企业实际,完善和学习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要宣传、学习各种事故案例,尤其是本企业事故案例。通过宣传教育,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深入人心,全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有了明显增强,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二是管理者和劳动者对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和企业安全规定有了进一步掌握,遵章守制的自觉性有了明显提高。 
  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安全技术素质 
  要通过技术培训,全面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在培训内容上,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对职工进行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为实际岗位操作打下坚实基础。在操作技能训练中,按照要求进行规范化操作训练,质量标准要高,达标验收要严。对企业各级管理者,尤其是对区(队)、工段等基层行政管理者的培训也不能忽视,以解决管理人员安全素质低的问题。 
  4.强化矿山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是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拟建或已有工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事故风险的大小,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以达到工程、系统安全的目的。安全评价应贯穿于工程、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退役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安全评价可以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是安全管理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对工程、系统进行安全评价,既是政府安全监督管理的需要,也是生产经营单位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保证。 
  “防患胜于救灾,安全重于泰山。”只要我们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认真研究,行动上狠抓落实,矿山安全管理工作就会得心应手,矿山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就会大大降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就会得到充分的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就一定能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