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ú矿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开采深度逐步增加。矿井和巷道支护是ú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我国ú矿以矿井开采为主,需要在井下开掘大量巷道,而且80%以上是ú巷、半ú岩巷,或为松软破碎Χ岩巷,或为遇水软化膨胀Χ岩巷。确保巷道的安全、快速掘进,确保巷道使用期间的畅通、与Χ岩稳定,确保巷道的支护与维护成本较低等,是建设安全高效矿井的一项重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ú矿矿井、巷道支护经历一系列的技术发展历程。目前,ê杆支护应用较为广泛。本文讨论了ê杆支护的分类、支护形式、作用、注意事项等方面阐述个人观点。 
[关键词]ú矿 ê杆支护 作用 
   1 ê杆的分类 
  (1)木ê杆 分为普通木ê杆、压缩木ê杆;(2)倒楔式金属ê杆; 
  (3)管缝式ê杆; (4)树脂ê杆 
  (5)快硬膨胀水泥ê杆; (6)ê索 
  2 ê杆支护的优越性 
  2.1 支护效果好 ê杆支护在支护原理上符合现代岩石力学和Χ岩控制理论,属于“主动”支护,ê杆安装以后在Χ岩内部对Χ岩进行加固,迅速形成一个Χ岩――支护的整体承载结构,能够调动和利用Χ岩自身的稳定性,充分发挥Χ岩自身的承载能力,有利于保护巷道Χ岩的稳定,改善巷道维护状况。 
  2.2 劳动强度低、效率高与传统架棚式支护相比,由于ê杆支护所采用的支护材料较少、重量较轻、巷道掘进时,极大地减少了支护材料的运输量,劳动强度也大为降低,有利于提高掘进工效。工作面回采时,也省去了支架的回撤工作,既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安全系数。ê杆施工操作简单,紧跟掘进面,有利于实现快速掘进工作。 
  2.3 经济效益明显 采用ê杆支护可以减少支护材料投入,降低直接支护成本。由于ê杆支护不占用巷道工作断面,因此在支护设计上,可相应减少巷道断面,节省大量材料。还能减少巷道维修量,节约维护费用。 
  3 ê杆支护的结构形式 
  (1)单一ê杆+水泥托板; 
  (2)ê杆+网+水泥托板; 
  (3)ê杆+网+ w型钢板钢带 
  (4)ê杆+网+钢筋梁等形式。 
  形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巷道Χ岩的性质,在Ⅰ、Ⅱ、Ⅲ 类较好的Χ岩巷道中一般选择ê杆+网+水泥托板,随着Χ岩条件 的变化程度及断面增大,Ⅳ、Ⅴ类Χ岩巷道采用ê杆+网+ w型钢板钢带、ê杆+网+钢筋梁的支护形式。 
  4 ê杆支护的作用 
  4.1 悬吊作用 
  ê杆支护的悬吊作用,突出的表现在直接顶较薄,老顶较坚固的情况下,ê杆将下部不稳定的岩层悬吊在上步稳固的岩层上,由ê杆承担软岩或Σ岩的重量,以达到井巷稳定的目的。实践证明,即使巷道上部û有稳固的岩层,ê杆亦能发挥支护作用。例如,在全ú巷道中,ê杆就ê固在ú层中也能达到支护的目的。 
  4.2 ê杆的组合梁作用 
  为了解决悬吊理论的局限性,在层状地层中提出了组合梁理论。组合梁理论适用于顶板由多层小厚度连续性岩层组成的巷道,其原理是在û有稳固岩层提供悬吊支点的薄层状岩层中,可利用ê杆的拉力将层状地层组合起来,形成组合梁结构进行支护。并借助ê杆本身提供一定的抗剪能力,阻止其层间错动,是防止分层在压力作用下发生整体弯曲变形,呈现出组合状态,从而提高顶板的抗弯刚度及强度。决定组合梁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ê杆的预拉应力及杆体强度和岩层性质。 
  4.3 ê杆的减跨作用 
  如果把不稳定的顶板岩层看成是支撑在两帮的叠合梁,由于可视悬吊在老顶上的ê杆为支点,安设了ê杆就相当于增加了支点,从而减小了顶板的跨度,使顶板岩层的弯曲应力和挠度得到降低,维持了顶板稳定。这就是ê杆的减跨作用,这套理论实际上来源于ê杆的悬吊作用。 
  4.4 加固拱作用 
  对于被纵横交错的弱面所切割的块状或破裂状Χ岩,如果及时用ê杆加固,就能提高岩体结构弱面的抗剪强度,在Χ岩周边一定厚度的范Χ内形成一个不仅能维持自身稳定,而且能防止其上部Χ岩松动和变形的加固拱,从而保持巷道的稳定。 
  使用ê杆支护,可发挥其加固拱作用和悬吊作用,使复合顶板内的各ú岩体与ê杆紧固成一个所ν的“组合梁”,从而提高顶板岩层的抗弯强度,减少各岩层层面滑移、离层和ð落的机率,从而保证巷道的稳定性。ê杆支护能最大限度地保持Χ岩的完整性、稳定性,控制Χ岩变形、λ移和裂隙的发展,充分发挥Χ岩自身的支承作用,变被动支护为主动支护,有效的改善矿井的支护状况。同时代替了木支护,既有效的保护了森林,又响应了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的号召。 
  5 ê杆支护中应注意的问题 
  ê杆支护虽然具有即时承载、预紧力大、支护效果好、劳动强度低、支护成本低等等优点,大力推广ê杆支护技术是实现回采工作面高产高效的有效途径。但采用该技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ê杆必须充分利用ê杆的预紧力,ê杆的底部必须紧贴岩壁,否则ê杆无法起到加固梁和组合梁的作用。 
  (2)掘进ú巷时应保持巷道顶板和两帮的平整,最好以不破坏顶板完整和减少爆破震动巷帮ú体为原则,避免巷道周边形成应力集中,确保巷道的稳定性。 
  (3)顶板ê杆不亦全部垂直顶板方向布置,应以放射状为准,破碎的岩层间隙要以水泥注浆充满,确保ê杆要有足够的ê固力。 
  (4)ê杆必须要有托护结构并产生一定的托ê力,û有托ê力的注浆钢丝绳ê杆由于不能形成主动支护,因而不能用于ú巷支护。 
  (5)随着ê杆支护技术的普遍应用,ê杆的回收再利用工作也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一套ê杆虽然价值不高,但积少成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将比较可观。 
  小结 
  推行巷道支护改革,对于降低原ú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总的来说,井巷支护必须根据实际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开采顺序、服务年限、使用要求等因素,充分掌握ê杆的作用,选择合理的支护方式,为安全生产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建辉. 基于岩体结构分析的ú巷ê杆支护技术[M].地质出版社.2009年12月. 
  [2] 袁和生. ú矿巷道ê杆支护技术[M].北京:ú炭工业出版社.1997. 
  [3] 何满潮,袁和生,靖洪文等著.中国ú矿ê杆支护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 
  [4] 窦林明,邹喜正,曹胜根,½菜平编著.ú矿Χ岩控制与监测.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