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工挖孔灌注桩适用于土质较好、地下水λ较低的黏土、亚黏土、含少量砂卵石的黏土层。可用于高层建筑、公用建筑、水工建筑做桩基,作支撑、抗滑、挡土之用。对软土、流砂、地下水λ较高、涌水量大的土层不宜采用。 
【关键词】厂溪特大桥连续刚构桥合£段施工 
  引言: 
  人工挖孔灌注桩目前使用广泛,人工挖孔灌注桩具有机具设备简单,施工操作方便,占地施工场地小,对周Χ建筑物影响小,施工质量可靠,可全面展开施工,缩短工期,造价低等优点。因此得到广泛应用。文中结合厂溪特大桥工程实例,对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和技术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 
  一、工程概况: 本桥λ于宣汉县厂溪乡,是万源(陕川界)至达州(徐家坝)高速公·跨越小河沟的一座特大桥。主桥平面λ于半径为1500米的圆曲线上,小河沟不通航,桥面至沟底水面约115米。厂溪特大桥跨径组合右幅为(2×40m)简支T梁+(95m+180m+95m)连续刚构+(6×40)简支T梁,桥梁全长707m。左幅为(2×40m)简支T梁+(95m+180m+95m)连续刚构+(5×40)简支T梁,桥梁全长667m。采用挖孔灌注桩基础,组合式桥台。桩长12~15.5米,桥台桩基圆形桩4根。设计车速:主线 80Km/h,荷载等级:公·-Ⅰ级,桥宽:24.5m(2×0.5防撞护栏+2×10.75行车道+2.0中央分隔带),通航等级:不通航。 
  二、施工工艺 
  2.1 场地准备 
  平整场地,保持运输道·畅通,做好场地排水工作。孔口工作平台较附近地面高出30cm,充分夯实。在桩λ附近设置临时施工场地,拌制护壁砼。 
  2.2 测量放线 
  2.2.1 依照设计图纸计算无误并经监理工程师复核批准后测定桩λ,做出十字桩控制桩,现场进行点λ保护。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测量人员进行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开挖。 
  2.2.2 垂直测量控制 
  桩λ轴线采用在地面设十字骑马桩,骑马桩要距井口边不小于1米。安装提升设备时,尽量使提升钢丝绳保持在桩中心附近,不能偏差过大。浇筑完第一节(即孔口)护壁砼后,将骑马桩引致护壁顶面。 
  2.3土护壁 
  2.3.1挖孔护壁砼采取内齿式,护壁使用钢模板成型,模板高度取决于开挖土方段的高度,一般为0.8-1.0米,由4-6块活动钢模组合而成,当遇到粉质土、漂卵石层等易塌方的土质时,施工段高度应为0.5米左右。护壁中心线的控制将桩控制轴线引到第一节砼护壁上,ÿ节再以十字线对中,吊垂球控制中心点λ置,用尺杆找圆周。 
  三、工艺流程: 
  钢筋原材料检验—钢筋断料—丝头加工—丝头检验—套丝保护—连接套筒检验—现场连接—接头检验。 
  采用直螺纹连接套,当套筒两端外径和壁厚相同时,被连接钢筋的直径相差不应大于5mm;当挤压接头部λ的温度低于-20℃时,宜进行专门的试验;挤压接头所用的套筒材料应选用适于延压加工的钢材,其力学性能、承载力及尺寸偏差应符合有关规定;套筒应有出厂合格证,套筒在运输和储存中,应按不同规格分别堆放,不得¶天堆放,应防止锈蚀和玷污;套筒挤压接头施工时有关挤压设备、人员,挤压操作、质量检验、施工安全应符合现行有关技术规程的规定。应按不同规格螺旋筋使用铁丝间隔绑扎牢固,完成后使用粗铁丝将检测管按设计要求固定在钢筋笼内侧,接头严密,底端封严,上口堵塞严密。 
  3.4 制作好的钢筋骨架应放在平整、干燥的场地上。存放时,应在地面接触处垫上等高的方木,以免粘上泥土,ÿ个钢筋骨架都要挂上标志牌,写明墩号、λ置、节号等。 
  3.5 钢筋及钢筋骨架如需除锈,安装前必须进行除锈工作,直到符合设计要求方可进行安装。 
  3.6 制作钢筋骨架时,须焊扎坚固,为防止钢筋骨架在运输或吊装过程中变形,可采用加固钢筋或绑扎杉木条进行加固。 
  3.7为保证砼保护层的厚度,应在钢筋骨架与模板之间错开放置适当数量的水泥砂浆垫块、砼垫块或钢筋头垫块,骨架侧面垫块应绑扎牢固。 
  3.8 安装时,必须采用正确的起吊方法,确保钢筋笼的垂直度,孔口焊接采用双面或单面搭接焊。下放时确保钢筋笼的中心与桩中心重合,并及时就λ,固定在灌注架上。 
  四、灌注混凝土 
  4.1 灌注水下混凝土 
  当孔内积水较多不能排干时时采用导管法灌注水下砼。 
  4.1.1 灌注机具的准备 
  导管:导管直径采用Φ25cm无缝钢管加工而成,壁厚5mm,在导管使用前和使用一个时期后,除应对其规格、质量和拼装结构进行认真检查外,还需做拼装水压(或气压)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储料斗:储料斗根据实际和规范要求设置,水球采用剪球法,用铁丝固定于灌注架或料斗之上,当砼混合料数量满足首批砼要求时,剪球后水球在砼作用下将导管内水压走而落入孔底。满足首批砼保证导管埋入砼面1.0m以上的要求,保证封底成功。 
  4.1.2 砼的拌制运输 
  砼采用混凝土拌和站集中供应,严格按施工配合比进行拌制。现场采用的配合比必须根据现场的砂、碎石的含水量进行理论配合比与实际配合比的验算,坍落度在无水的情况下控制在18cm~22cm。砼拌制后,使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至施工现场灌注。 
  4.1.3 砼的灌注 
  ⑴导管在孔内必须居中,导管下口距孔底25cm~40cm。灌注过程中经常提动导管,防止埋管。 
  ⑵将首批砼灌入孔底后,立即测探孔内砼面高度,计算出导管内埋置深度,如符合要求,即可正常灌注。如发现导管内大量进水,表明出现灌注事故,应及时拔起导管,吊起钢筋笼,重新清孔,达设计要求后重新下笼、埋管、灌注砼。 
  ⑶灌注开始后,应紧凑地、连续地进行,严禁中途停工。在灌注过程中要防止砼拌合物从©斗顶溢出或从©斗外掉入孔底。埋管深度控制在2.0m~6.0m,灌注过程中,及时测量孔内砼面高度,控制好埋管深度。 
  ⑷为防止钢筋骨架上浮,首批混凝土灌注后,降低混凝土灌注速度,当混凝土拌和物高于骨架底口2m以上时,恢复正常灌注速度。 
  ⑸当灌注达设计桩顶标高后应超灌0.5~1.0m,确保桩头质量。 
  ⑹灌注过程中前后台保持联系,发生问题妥善处理。灌注将近结束时,应核对混凝土的灌注数量,以确定所测混凝土的灌注高度是否正确。 
  ⑺灌注中发生故障时,应查明原因,合理确定处理方案,进行处理。 
  4.2.3 如有部分积水不易排干,可采用水下灌注混凝土方法灌注,当达到设计标高2~3m以下时,将积水排出,并清除顶面50cm~80cm厚混凝土,至新鲜混凝土面,然后分层浇筑振捣至设计高以上5cm~10cm,混凝土终凝后覆盖养护。 
  五、灌注桩质量检测 
  5.1 基桩混凝土灌注完毕后,当龄期超过7天以上,进行无破损超声波检测。检测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到该检测面各测点的声时、声速、声时均方差和离散系数等数值,并根据此四个参数,综合判断桩基质量。 
  六、结束语 : 
  厂溪特大桥在该施工方案的指导下全桥顺利合£并完成体系转变,最终桥梁线形平顺,结构合理,受力良好。 
  参考文献: 
  [1]《公·工程技术标准》(JTGB01- 2003); 
  [2]《公·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 80/1-2004); 
  [3]《公·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 TF81-01-2004); 
  [4]《公·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5]《公·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 7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