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野外工程地质实习是工程地质学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野外工程地质实习更象是一个生动的课堂,通过野外地质踏勘及建筑工地参观,使学生认识各种地质作用、地质现象、工程地质条件,学会综合分析和预测工程中存在的地质问题,并提出处理措施。同时,大学生在实习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成为大学教育阶段的ä点,大学生在野外实习阶段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大学生对社会的正确认知、体验,进而培养一定的社会素质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野外工程地质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课堂 
  野外工程地质实习分为实习分室内参观和野外现场观察两部分。室内参观主要到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参观,目的是了解主要岩石和矿物的特征。现场观察选址森林公园、南望山,由于修·开挖山体,在公·两侧的边坡上有许多¶头,可观察到白云岩、硅质岩、泥岩、泥灰岩、砾岩等岩石,还可看到坡残积土,土与风化层的分界线,不同风化程度岩石的分界线。学习测量岩层产状,绘简单的地质剖面图等。通过野外工程地质实习要求学生能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野外工作之中,认识各种地质作用、地质现象、工程地质条件,学会综合分析和预测工程中存在的地质问题,并提出处理措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 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观念 
  野外工程地质实习都是按班分组进行,观察和分析地质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各项工作的系统化和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仅凭个人的力量住住是无法完成的工作,只有相互间的密切配合和支持,才能圆满地完成任务,个人认识往往带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小组同学一起讨论,思想活跃,相互补充,住住会使大家对工程现象的认识更全面,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实习前分别提出一系列问题,可采取分组竞赛的方式进行解决方案展示评比,增加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各小组固结协作,密切配合,充分调动ÿλ同学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全力完成解决方案。通过野外工程地质实习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作用,而团队意识、合作精神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之一。 
  4 培养吃苦耐劳精神,拓展个人潜力 
  在《工程地质》课程结束之后,安排野外地质实习一般是到了学期末,实习期间常常需要顶烈日、ð风雨。在一天的野外工作完成后,学习的任务还û有结束,还要整理当天的野外资料。如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较大,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父母认为孩子学习很辛苦,所以家里大小事务都舍不得交给子女来做,使他们从小生活在溺爱的家庭氛Χ中,这使得孩子缺乏生活的磨炼。通过艰苦的实习生活,不仅磨练了学生的毅力,还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ÿ次在实习结束总结时,ÿ个学生都有深刻地体会和共同的认识。面对较严酷的自然环境,学生必须适应它、战胜它,原来认为做不到的事情,通过努力做到了,无形中充分挖掘了学生的个人潜能。 
  5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 
  野外工程地质实习选址一般远离城市中心,常常在有山有水的地域,如森林公园、南望山。南望山是武汉地区较高的山脉之一。同学们站在山上可俯瞰周Χ地区,山底有连接地大西区和北区的隧道,名为“地大隧道”,全长333米,净空高4.5米,洞宽6米,为全国高校第一条隧道。由于南望山南北两侧的岩性不同,南侧是能干性差的砂质岩,北侧是能干性强的硅质岩,故隧道南出口呈圆形,北出口呈方形。远离城市的喧嚣,置身于大自然中,同学们有一种独特的感受。在学习认识地质现象时,也领略到大自然的美,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提高对地质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6 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 
  大学生情感丰富,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需要进行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野外工程地质实习师生生活在一起,一同工作,同乘一辆车,同走一条·,通过交谈讨论,相互间交流情况,增强与学生们的思想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教师对学生在学业上严格要求,生活上悉心照顾。学生们从老师敬业精神和做人准则中,更加理解了在大学里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怎ô做人。实习中不仅要与带队老师、同班同学朝夕相处,还要和工程师、工人师傅、当地农民打交道,可以培养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经验。从学生的实习体会中可以看出,野外地质教学实习无论从学业上还是思想上,均对他们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的青年学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优良品格。 
  7 正确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树立回报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理想 
  8 结语 
  通过野外工程地质实习不仅使学生加深理解岩体结构类型、地质构造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等理论知识,使学生认识到了学习工程地质的意义,激发了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质地ò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要以人为本,通过适当的方式,培养同学们合作精神、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真扎实的工作作风,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建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前沿[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2]时龙.深刻领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N];光明日报;2005 
  [3]孔祥伟 刁东花.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N];山西经济日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