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11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4-06-11 16:45:54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49 KB
  • 资料分类:岩土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一、实习目的
(1)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2)了解掌握三大类岩石在空间分布和形成时间方面的规律和联系及各观测点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现象.
(3)加强对风化作的认识,现场如何判断岩层分化层;掌握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及冲刷形成河谷的过程,并加以验证和拓宽;
(4)了解观看到的岩石其工程性质,及一些地貌形成的过程
(5)通过实习来了解工程地质与土木工程专业的联系;努力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
一、地层、岩性与构造等现象:
概况:庐山主要由震旦纪及前震旦纪地层组成,其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山体中部露出最宽,向东北部和西部收敛。以九奇峰、仰天坪一带为界,将庐山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主要出露前震旦系双桥山群,庐山最高峰汉阳峰由前震旦纪喷出流纹岩组成,因易受风化,故山峰略成浑圆状,北部出露震旦系下统南沱组,该组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其岩性一般上部为长石石英砂岩,中部为石英砂岩、砂砾岩、长石石英砂岩,下部为石英粗砂岩。因为岩石软硬不同,抗风化能力不同,因此侵蚀的程度也不同。上部长石石英砂岩较软,抗风化能力弱,因此很多地方已经被侵蚀,中部石英砂岩出露。五老峰是单斜山,单面崩塌到鄱阳湖,岩性总的来说是石英砂岩,但因变质作用,夹杂片岩。牯岭和五老峰岩层都是北东——南西走向,因此可以看出庐山是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延伸。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早在震旦纪就在浅海底开始沉积,经过“吕梁运动”慢慢升高露出水面受到锉磨,后下沉淹没汪洋海水继得洗礼,直至白垩纪时发生“燕山运动”,掀起“褶皱”波涛重新露出水面,断块续升,定型山的骨架,又经长期积雪覆盖,到四世纪末地球变暖,再经更强烈的冰川剥蚀,因而造就了崔嵬孤突,峥嵘潇洒,雄俊诡异,刻切剧烈。庐山地处江南台背斜与下杨子坳隐的交接带,区内地层除三叠纪外均有系统的出露,构造明显,展现出地壳演化的主要过程。
该区地质构造复杂,形迹明显。主要有北东向华夏式构造和北北东向新华夏式构造。许许多多的断裂构造,形成众多的山峰。庐山是第四纪强烈上升的断块山,当庐山上升之际,周围相对下陷,鄱阳盆地进一步发展,继而形成鄱阳湖。
推荐下载
评论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土木工程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