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专业实习报告 4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4-06-10 17:41:23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5.3 MB
  • 资料分类:岩土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一、 实习目的
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观察认识各种地形、自然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利息额课堂所学的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充实水利工作奠定基础。
二、 实习任务与要求
1、 能识别常见的矿物和岩石。矿物包括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方解石、高岭石、白云石等。岩石包括花岗岩、辉绿岩、玄武岩、橄榄玄武岩、砾岩、页岩、石灰岩、白云岩、泥岩、大理岩等。
2、 能分析常见的地质构造。包括水平构造、单斜构造、背斜构造、向斜构造、节理构造、断层构造等。
3、 掌握风化、流水、滑坡、岩溶等地质作用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对水利、公路工程建设的影响和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4、 通过观察,掌握山岭、垭口、沟谷、河流、岩溶、火山、方山、单面山等地貌类型的形态特征及发育规律。
5、 了解山区公路及渠道选线和建设中的主要地质问题。
6、 掌握地质罗盘仪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它测量岩层的产状要素。
7、 初步掌握野外地质记录方法,能绘制简单的地质剖面图。
8、 能将野外调查结果整理成文字报告。
三、实习内容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学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学中的基本知识,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为了更好的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我们水工1003班在洪家宝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地质实习。
2012年10月29日,我们开始了第一天的认识实习。第一天的目的地是南京市六合区。大家怀揣着激动地心情早早来到教学楼前等候校车。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桂子山。那天的天气格外的阴冷,下车时,我们不禁打起了冷战,睡意也被寒风吹了个粉碎。大家在桂子山的烈士陵园前驻足了一会,看着石碑上刻着的烈士们的种种光辉,不禁肃然起敬。老师向大家发放了罗盘仪和榔头,以便我们更好地进行地质了解。紧接着,我们就开始了第一天的征程。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的行程还很顺利。老师在前面把杂草踩实,我们只要跟随前面人的脚步就可以。但上山的路还是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有好几个同学都因为不小心,结果摔了跤。在桂子山上,有一些比较深的水沟,后来老师告诉我们,那是用来给山顶排水的水渠。通过这些水沟,我们可以方便的看到桂子山的地层剖面,老师也在好几处地方停下来,向我们讲述这里的地质特征。当最后我们好不容易登上山顶时,令我们为之一震的场景映入我们的眼帘。只见我们不远的前方,山体竟是笔直的垂向地面。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迅速的下山,近距离的观察这一奇特的自然景观。
经过老师的介绍,我们知道,桂子山的石柱林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而这火山喷发,早已是几千万年前形成的。我们现在很难想象当时的场景,只能通过现在留下的一片笔直入天的石柱猜想当日的情景。今天我们所登的桂子山,方圆0.2平方公里,高52.6米。石柱林所在的一侧为玄武岩,石柱林既是发育于玄武岩中。这些石柱,多是由六边、五边形规则的玄武岩构成,仿佛音乐喷泉一般,紧密排列,垂直于岩层层面。每根直径约40~60厘米,高20~30米。这里的石头敲击清脆,很易敲碎。玄武岩是由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在地表冷却后凝固而成的一种致密状或泡沫状结构的岩石,属于岩浆岩。其岩石结构常具气孔状、杏仁状构造和斑状结构,有时带有大的矿物晶体,整壁的石柱倾斜方向并不相同,这是由于在玄武岩熔岩流中,岩石垂直冷凝面方向不同形成的。从石柱林下来后,我们就来到了地质公园。在那里,工作人员通过视频向我们讲解了石柱林的形成原理,模拟的火山喷发,让我们犹如回到了那个天地混沌的年代。在地质公园里,我们还欣赏了许多奇特的石头,高风亮节的菊花,灿烂夺目的水晶花……许多意想不到的美景竟出现在岩石上,让人不禁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参观结束后,老师又带领我们来到了一处地方,告诉我们这里是曾经河流流经的地方,在这里,我们会找到漂亮的雨花石,大家听闻都动起手来……
一上午的实习结束后,我们乘车来到镇上吃午饭。一上午的辛苦,大家在车上都打起了盹,经过一段车程,我们就来到了下一个目的地:方山。
方山海拔184米,森林景区植被茂盛、空气湿润。在山腰处,我们看到了几处大的山体落石砸出的大坑,老师用罗盘仪指导我们检查岩石的倾向。然后,我们继续向山顶出发。去山顶的路异常曲折,天上又下着细雨,但是大家的热情并没有因此而消减。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观察了新生代火山岩以及火山机构。这里主要是橄榄玄武岩,其结晶时冷凝收缩形成柱状节理,方山正由此柱状得名。等我们到达山顶,就看到了传说中的火山口。构成该火山基底的岩石是第三纪中新世的浦镇组。火口外围直径约600米,底部直径为300米,陷落深度达80米。因为近些年对山顶的开发利用,火山口处种植了许多茶园,一切都那么得充满生机、富有田韵。不经提醒,根本不会将它和喷涌着炽热岩浆的火山口联系起来。曾经的火山口经过塌陷不再让人感到畏惧,但它喷涌出的岩浆却滋润着这片曾被它灼烧的土壤。
随着方山考察的完成,我们第一天的地质实习也随之结束,大家满怀着欣喜回到了学校。
推荐下载
评论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土木工程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