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深基坑降水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5-09-23 17:19:03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14 KB
  • 资料分类:岩土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由于下部为砂卵层, 渗透系数大。按上述方法估算,基槽总涌水量约为1170m3/d。
本地区地下上层滞水水位较高,且含水层渗透性较差,地下水位降低比较困难,根据本工程基础深度、水文地质情况、日降排水量和我们在北京地区各类地层中的降水经验,本工程拟采用大口井方法进行基坑降水,降水要兼顾护坡施工、基坑开挖。大口井主要设在基坑坑外1.5-2.5米处,而基坑南边的降水井井位位于南侧待拆迁的二层房屋下,因房屋暂时无法拆迁,且定于5月9日开挖土方的施工工期又不能拖后,要保证开挖,降水井必须联动抽水,所以该处5口降水井只能先进基坑6-8米成井,待房屋拆除后,再按原设计移于基坑外施工降水井。
降水井 d=600mm
无砂滤管 d=300 mm
滤料 直径3-7 mm碎石
井深 25m(净深不能小于22m)
井距 8m (可根据实际情况移位,控制在6-10m左右)
井中心距槽边 1.5—2.5m
井数 44口
根据勘查报告,现场有三层地下水,管井抽排的地下水以潜水为主,滞水主要在粉砂层含存,该层渗透系数相对较大,通过管井下渗或土层“天窗”越流至以下土层,不需要在管井中间做砂井。滞水的季节性变化对建筑物的影响可不考虑。潜水的含水层以粘质粉土和粉质粘土为主,考虑其次生固结量,理论计算坡顶沉降量在20mm左右,因此可不考虑降水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但由于计算参数的可信度低,所以应对周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如果沉降超过20mm,则采取坡外回灌措施,控制沉降继续发展。
如果降水后水位仍高于基底,则采取坑内降水,在坑内做集水井集中抽排。本降水体系,除上层滞水不能彻底抽排外,将水位降至基底以下50cm以保证干底作业是有把握的,因此,上述措施仅作为预案。
不能彻底排除的上层滞水,采取明排措施,用排水管导流至软管,由软管引流至基底排水沟,再进入集水井抽派。排水沟沿坑底四周设置,底宽300mm,沟底低于坑底300mm,坡度为1%。集水井沿坑底边角设置,间距25米,直径0.6米,井底低于坑底1~2米,下无砂井管和滤料,采用碎石压底进行强排。
对于地表水,采取“堵”和“疏”结合的办法:沿基坑护坡压顶砌筑240mm高挡水墙,以防地表水进入基坑;在施工硬化地面前,沿基坑四周距坑边1.5米埋设直径300mm的排水管,埋深800mm;沿排水管每隔16米设一雨水井,井口加设铁篦子;在施工硬化地面时,向雨水口方向作成流水坡,坡度为1%,将地表水引流至雨水井内。
对于由于降水时间短、土方开挖速度较快而出现的上层滞水滞留现象,采取就地挖设土层集水坑导流措施,以减小降水速度对土方开挖速度的影响。
二、抽水方案设计
降水井成井后进行洗井工作,用泥浆泵反复抽排降水井中的泥浆水,直到流出清水为止,再采用潜水泵抽水,抽出的水排入集水管,经沉淀池沉淀后进入现场临时排水管系统,排入指定的市政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