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项目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方案78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5-07-18 18:11:45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115 KB
  • 资料分类:岩土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XX工程是一个大型建筑群落,场地位于珠海市XX路西侧,与澳门隔内海相望,毗邻湾仔口岸。场地北侧为汽车修理厂、珠海水产冷冻厂,南侧为银华商务酒店,西侧为银辉花园。
北侧为汽车修理厂、珠海水产冷冻厂,基坑边线距已建建筑物边线约32.5米。
南侧为银华商务酒店,基坑边线距已建建筑物边线约71.5米。
西侧为银辉花园,道路边线距基坑边线约29米。
东侧为珠海市香洲湾仔南湾大道,市政道路管线距基坑边线15米。
拟建工程由3幢住在楼及1幢酒店组成。主楼地上26~38层,地面以上高度约95~120米,地下3层。地下室底板垫层绝对标高为-7.2~-9.2米,现状周边环境标高介于3.6~4.3米,基坑开挖深度10.80~12.8米。
本次基坑支护基坑周长约672.5米。

1.2.2 工程重点及难点
1.2.2.1工程重点
结合本工程,根据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经过现场踏勘,对工程现状要求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如下几点施工特点分析,施工中必须高度重视。
1.本工程工程量大,工期紧,工序交叉多,施工地理位置重要,从方案设计高度重视,选派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施工。
2.基坑深度较大,施工中要随时观测边坡位移及沉降变化,严防坍塌、滑坡、流砂等,确保边坡及管线安全。充分重视支护难度及重要性。
3.结合相邻工程施工经验,采用钻孔灌注桩+锚杆(索)的支护方式,能保证边坡的安全,又能减少支护设施对场地的占用,为结构施工预留场内循环道。
4.根据我方施工经验和勘测报告提供的水文地质条件及现场实际情况,将实时关注基坑水位,及时抽排以降低地下水水位,以满足干槽作业的条件。
1.2.2.2工程难点及解决方案
1.土方开挖与本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协调。本项目土方开挖量大,工期紧、任务重,土方开挖正值雨季。针对这些困难,项目部要充分考虑对现场支护工程施工与土方开挖工程施工的配合,做到分片、分段、分层开挖工作与本支护工程施工的协调有序进行,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督促开挖方合理编排外运计划。紧抓工期,争分夺秒,具备条件即组织开挖外运后支护工程紧随施工。
2. 锚索施工。本项目锚索工程量较大,工期较紧,针对本项目的具体情况,我司决定投入较新型的XY-100套管跟进钻机用于锚索施工。该机型钻机钻进速度快,能避免砂层塌孔问题,泥浆可以冲洗干净,能充分保证施工质量。
3.绿色环保施工。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工程扬尘较大、生产废水较多。我司将制定具体可行的技术措施,对施工机械、车辆及时冲洗、覆盖,对生产、生活废水过滤治污达标后才予以排放,切实做到绿色环保施工。
4.深基坑开挖监测。深基坑开挖要做到方案详尽可行、实时监测,杜绝安全隐患。
1.2.3 本次施工范围
基坑支护工程:支护桩+预应力锚索+桩间喷砼挂网+搅拌桩+冠梁+腰梁等;
1)施工场地降排水系统及施工期间降排水、回灌水(如需要)等;
2)在本项目地下室土方回填完成之前,其它与基坑支护,相关的施工及检验、检测、监测及周边环境保护等内容。
1.2.4 工程地质概况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业主XX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勘察报告书》。与基坑开挖有关的地层岩性及野外特征自上而下依次描述为:
1.1人工填土(Qml):灰褐色,主要由粘性土、石英质砂组成,全场地浅层0.00~2.00含有30%的块石、建筑垃圾(如混凝土、砖块等),粒径一般0.30~0.50m,该层系10年前堆填而成,其密实程度不均匀,一般上部呈稍压密、下部松散状态。在一号楼及二号楼地段,该层底部的砂粒含量较高,局部呈砂土状。本次勘察,全部钻孔均遇到该层,层厚2.10~7.40米。
1.2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mc):由淤泥②1、中粗砂②2共2个亚层组成,除淤泥②1大致呈层状分布外,中粗砂②呈透镜体状分布,其具体特征如下:
1)淤泥②1:深灰、灰黑色,含有机质及少量贝壳碎屑,无腥臭味,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高,呈饱和、流塑状态。除钻孔ZK08号外,其它各钻孔均遇见该层,层厚0.60~9.00米,平均3.48.拟建场地范围淤泥②1层的层底埋藏深度为3.80~13.10米,相当于标高-8.46~-0.13米。
2)中粗砂②2:土黄色,浅灰色,褐灰色,主要成分为石英,中砂为主,次为粗砂,含约25%的粘性土,呈饱和、稍密状态,局部松散状态。钻孔ZK10~ZK18、ZK37~ZK38、ZK54~ZK56号遇到该层,层厚0.80~3.90米。
1.3第四系陆相冲洪积沉积层(Qal+pl):由粉质粘土③1、淤泥质粘土③2及粗砾砂③3共3各亚层组成,粉质粘土③1大致呈层状分布外,淤泥质粘土③2及粗砾砂③3呈交叉互层状或透镜体状分布,其具体特征如下:
1)粉质粘土③1:土黄色、褐黄色,浅灰白色,主要成分为粘粒,质稍纯,普遍含中粗砂,手捏砂感强烈。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较高,呈可塑状态。在拟建场地一号与二号综合楼,该层与粗砾砂③3互层时,底部偶见石英质卵石。2层厚0.80~6.50米。层底埋藏深度为7.0~19.2米,相当于标高-15.09~-3.49米。
2)淤泥质粘土③2:灰黑色,含少量有机质及腐殖质,略具臭味,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高,呈软塑状态,呈透镜体状。层厚1.00~1.30米,平均1.08米。层底埋藏深度为12.70~17.30米,相当于标高-13.27~-8.52米。
3)粗砾砂③3:土黄、浅灰白色,主要成分为石英,粗砂为主,次为砾砂,含20%~30%的粘性土,呈饱和、稍密状态为主,局部中密状态。呈交互层状或透镜体状,层厚0.40~4.00米。层底埋藏深度为12.50~21.30米,相当于标高-17.27~-8.28米。
1.4第四系上更新统花岗岩残积层(Qel):根据土工试验,按其砾砂含量的不同,该层为砂质粘性土,局部为砾质粘性土:
砂质粘性土④:褐黄、灰白、褐红色,系由花岗岩原地风化残积而成,原岩结构全部破坏,由石英砂砾及粘性土组成,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呈可塑~硬塑为主,遇水软化。层底埋藏深度为7.50~26.00米,相当于标高-22.69~-3.95米。
1.5燕山期(YY)浸入花岗岩:浅肉红,灰白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及黑云母,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本次勘察揭露的花岗岩,按其风化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全风化、强风化二带:
1)全风化花岗岩⑤1:为极软岩,浅灰白色,褐黄、浅肉红色,斑点状黑色,绝打部分矿物已风化呈土状,原岩结构基本破坏,可见残余结构,手捏有砂感,岩芯呈土柱状,硬塑状为主,合金钻具易钻进,吸水易软化。钻孔ZK01~ZK38、ZK40~ZK54、ZK57、ZK59号遇到该层,层厚1.90~12.00米,平均5.81米。拟建场地范围全风化花岗岩⑤1的层顶埋藏深度为4.60~26.00米,相当于标高-22.69~-0.34米。
2)强风化花岗岩⑤2:为较软岩,浅肉红色,褐黄、灰白色,斑点状黑色,原岩结构部分矿物破坏,尚可辨,长石矿物已显著风化,风化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岩芯呈土柱状及土夹碎块状,岩块用手可折断,合金钻具易钻进,遇水易软化崩解。全部钻孔遇到该层,层厚2.00~16.80米,平均7.44米。拟建场地范围内强风化花岗岩⑤2的层顶埋藏深度为8.00~32.70米,相当于标高-29.49~-3.90米。
拟建场地地下水属潜水,根据其赋存方式分为:一是第四系土层孔隙潜水;二是基岩裂隙潜水。
1)第四系土层孔隙水
第四系土层孔隙潜水在拟建场地内主要赋存的地层为人工填土①、中粗砂粗砾等地层,它们都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联系密切。
2)基岩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主要是花岗岩各风化带裂隙潜水,基岩裂隙潜水具如下特征:即地下水的分布受赋存岩体裂隙发育程度的影响较大,具明显的各向异性特点,属非均质渗流场,在节理裂隙较发育的地段,裂隙水赋予存较丰富,且透水性较强。
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季节关系密切,雨季时,大气降水充沛,地下水位上升;而在枯水期因降水减少,地下水位随之下降。
1.2.5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本次勘察揭露,拟建场地地下水位差异不大,勘察期间各钻孔内观测的混合地下水水面埋藏深度介于0--1.35米之间,相当于标高1.78—4.01米,平均标高3.14米。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和裂隙水。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人工填土层、中粗砂混粘性土层及残积砾质粘性土层中,为中透水层;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微、中风化岩的基岩裂隙中,其储水性和透水性一般。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无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