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矿井建设勘察初步设计 76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4-06-20 17:42:47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300 KB
  • 资料分类:岩土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一、地层
井田为基岩半裸露区,发育地层主要为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下段地层。
新生界新近系、第四系地层分布于沟谷、山梁两侧。根据钻孔地质成果,将井田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一)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
为含煤地层基底,厚度大于100m。为深灰色、浅红色厚层状石灰岩夹薄层状泥灰岩组成。节理发育,有方解石脉充填。
(二)石炭系(C)
1、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O2f面至K1砂岩底,与下伏马家沟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厚度1.35-10.70m,平均6.03m,为井田内含煤地层之一,主要为深灰色铝质泥岩、粘土、铝土矿层及褐铁矿、黄铁矿层组成。其底部的G层铝土矿层位稳定,厚度大,可作为标志层。该层铝土矿品位高,经山西地勘局214队勘探,储量丰富。
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K1砂岩底至K7砂岩底,厚44.20-50.85m,平均46.80m,为海陆交互相沉积,是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以深灰色粉砂岩、灰黑色泥岩、黑色炭质泥岩、砂质泥岩及深灰色石灰岩、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及6、6下、8、9、10号煤层组成。其中10号煤层为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6、6下、8、、9号煤层呈鸡窝状,为极不稳定煤层,全部为不可采煤层。
(三)二叠系(P)
1、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K7砂岩底至K8砂岩底,厚43.38-63.42m,平均53.58m。主要由深灰色中细粒砂岩、黑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1—2层黑色炭质泥岩或薄煤层组成,含丰富的植物叶、茎化石。K7砂岩层位稳定,厚度巨大,是太原组与山西组分界的良好标志。
2、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K8砂岩底至K10砂岩底,厚度67.69—95.37m,平均79.17m。主要为深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中细粒砂岩及杂色铝质泥岩组成。
3、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K10砂岩底至K14砂岩底,全组厚度一般在470m左右,分为上、中、下三段。本井田仅保留下段(P2s1)地层厚155.36m,其岩性为灰绿色、黄绿色、紫灰色泥岩、粉砂岩及灰白色细砂岩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