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由于基础薄弱、建设和管理条件差,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不仅是一项紧迫的工作,而且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目前,全国农村已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约100万处,但规模普遍较小,多数小型工程由农民直接管理,专业化运行管理条件差,水源保护、水质监管和专业化服务还较薄弱。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还需要在水源保障、规模化供水、长效管理等方面继续努力。 
一,水源保障。
保障饮用水源的水质、水量是饮水安全保障的基础,由于极端干旱和污染等问题,农村饮用水源的优化配置与保护亟待进一步加强:
(1)合理配置水资源,以保障饮用水水源为前提,妥善处理生活用水与其他用水的关系。
(2)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划定饮水水源保护区、清除保护区内的污染源、设置警示标志,采用生态农作、人工湿地等措施修复或改善水源水质。
二,规模化供水。
加强县级甚至跨县的规模化供水规划,尽可能构建城乡一体化或村镇一体化的规模化供水格局,实现工程的专业化管理、企业化运营。
三,长效管理。
(1)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户和管理人员的饮水卫生意识和专业化管理能力。
(2)完善专管机构、专业化服务队伍和管护基金,确保做好县域内农村供水工程的有效监管、应急供水和技术服务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