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贯彻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根据文琼高速公路项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周围环境现状,分别从生物、沿线噪声、水环境、大气环境、自然景观和水土流失等六方面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在此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促使工程施工对环境影响程度尽可能减小。对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速公路;环境保护;施工活动

施工活动必然导致周围环境受到不良影响,尤其是高速公路施工[1]。若不采取稳妥可行的应对措施,肯定对线路两侧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困扰。为贯彻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本文根据文琼高速公路项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周围环境的现状,分类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在此基础上,考虑采用若干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2],尽可能降低环境影响程度。

1高速公路施工期间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在建文琼高速公路地处海南岛东北部的文昌市和琼海市境内,地形总体由内陆向海区缓倾。沿线地貌单元主要以剥蚀波状平原地貌为主,次为滨海堆积平原地貌、火山岩台地地貌和河流冲洪积平原地貌,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因地近海边,海岸线长,海洋潮湿的气流不时侵入,所以沿海具有热带海岸植被景观特色。高速公路施工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1],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1)生物的影响。本线路全长65.7km,永久性占地6651.73亩(1亩=666.7m2),大部分为耕地、果园等。高速公路的建设主要对沿线农作物及绿色植被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该地区生态质量的下降。(2)沿线噪声的影响。本工程建设期间,因机械施工产生的施工噪声及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的交通噪声,对沿线两侧一定距离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干扰和影响。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钻孔和挖掘机、空压机、推土机等高噪声施工机械。(3)水环境的影响。合水水库是潭门镇及龙湾港的引用水源,本项目线位在合水水库上游,有两处跨越合水水库的补给水源渠;塔洋河大桥和万泉河特大桥跨越万泉河饮用水源保护区(同时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实验区);施工期间现场废水和固体废物随水流流入水体部分,包括泥浆、水泥、油漆、各种油类、混凝土外加剂、重金属、酸碱盐、非金属无机毒物等。如果在桥上随意排放,污染物将会迅速进入合水水库、泉河饮用水源保护区,造成饮用水源的水质污染。(4)大气环境的影响。本标段工程量大,上场机械设备数量较大,且集中施工;结构物大多采用水泥等易飞扬物且施工机械多以重型机械为主,现场施工将会产生大量的气体状态污染物和粒子状态污染物。(5)自然景观的影响。本线路的建设,对自然形成的村落及田地会产生分割影响。对局部区域来说,植被覆盖面积的减少、路面的裸露、沿线构筑物的修建对周围景观均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6)水土流失的影响。本线路处于平原耕种区,路基填土采取沿线开挖取土的方式,引起水土流失和植被的破坏。

2环境保护应对措施

2.1生物保护措施

本标段施工线路在工程施工期间,因筑路材料拌和、运输,灰尘飞扬,对公路周围的动、植物造成一定影响,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安排施工场地、时间、运料通道,降低对生物的影响。合理规划施工工序,尽量减少临时占地面积,缩短使用时间,及时恢复土地原有功能,对珍稀动、植物加以保护[1]。

2.2声环境保护措施

本标段施工线路在靠近村民房舍时积极采取措施,使施工噪音、振动达到环境标准。在工程施工期间,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安排施工场地、时间、运料通道,降低噪声影响[3]。靠近施工路边150m的村庄和居民点,当施工机械夜间超出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噪声标准时,自22时至次日6时停止施工。对于能固定使用的机械如拌和机,应安置在距居民点150m以外的场地。公路的修建不可避免地会对沿线居民、学校、医院等生活区域带来噪声污染。为了保证沿线地区的声环境在施工过程中满足环保要求,对受噪声危害的敏感点必须采取一定切实有效的防噪措施。采用在公路路肩外设降噪遮蔽防护林或设置声屏障的方式进行降噪。降噪处理后满足昼间允许噪声级小于或等于60dB,夜间应小于或等于50dB。结合公路平纵线位,从各声环境敏感点与公路的空间位置关系(距离和高差)、保护对象平面分布和可能影响户数等实际情况,防护措施布设环境、防护措施经济效益等多方面进行考虑,选择对房屋数量较多且距离路线较近的声环境敏感点采取设置声屏障的降噪措施。

2.3水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现场废水和固体废物随水流流入水体部分,包括泥浆、水泥、油漆、各种油类、混凝土外加剂、重金属、酸碱盐、非金属无机毒物等,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来源[3]。路基施工机械、桥梁桩基施工及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和废物会侵蚀深层地基的清洁水源;混凝土的生产、运输、浇筑产生的污染,施工机械设备产生的污染,劳动力高度集中产生的污染,以及其它相关配套设施产生的污染将对水源产生较大影响。在施工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源及所处水系不受污染。沿河路段路基施工时,应注意先建拦渣设施,以免土石方落入水体中。桥梁施工时,应严格按交通部有关规范科学组织施工,并注意以下几点:桥梁基础施工选择在枯水期进行,并采用围堰的施工工艺;桥梁施工的钻机设备必须经常进行保养,严禁将泥浆落入水体中[1]。施工中挖出的废渣、岩浆、淤泥禁止向河中倾倒,应运到指定地点处置;桥梁施工时应防止施工机械漏油,注意残油、废油的回收处理;施工营地离河岸至少200m以上,生活垃圾及时集中运送到垃圾站处理,生活污水经沉淀池过滤后排放。本线路沿线水系发达、河沟纵横,农田排灌系统完善。沿线设置污水处理设施,对施工期间产生的一些生产、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无污染水排出,对周围水系无大影响。

2.4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本标段工程量大,上场机械设备数量较大,且集中施工;结构物大多采用水泥等易飞扬物且施工机械多以重型机械为主,现场施工将会产生大量的气体状态污染物和粒子状态污染物,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施工现场的空气污染进行防治。施工时,在施工场地要勤洒水,施工作业区要尽量远离大气敏感区。对机动车辆运输过程严加防范,用篷布遮盖,以防撒漏,拌合设备配备除尘设备可减少粉尘污染。料场用篷布遮盖,以防风吹飘散[3]。对于建筑材料,如石灰、粉煤灰的料场应设在常风向的下侧,并采取防止飞扬的措施,砼搅拌厂(站)的投料器应有防尘措施。施工用的油库,沥青仓库和沥青拌和厂(站)均应远离居民区,其距离不得小于300m。

2.5自然景观及文物保护措施

施工时的临时占地,应将原有地表层耕作的熟土推至一旁堆放,待施工完毕后,再将这些熟土推至恢复原有表层,以利今后耕作。施工弃碴及弃物应运到指定地点,不许向灌渠及自然河流倾倒,施工完毕后,河床应恢复原貌[1]。公路的取土场及弃土堆应及时处理,防止沙化。取土场、弃土场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做好排水系统,对取、弃土场应及时采取环保措施,弃土场废方应达到设计要求的夯实度。土石方施工时,应按设计要求取土、采石、弃渣;对施工人员应加强环保教育,严禁不按规定随意抛弃施工废物。注意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发现文物、化石等,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及时通知有关文物保护的单位。

2.6水土保持措施

本项目结合公路沿线形地貌、气候特点和现有的水土保持设施情况,同时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有针对性的提出必要的水土保持措施。本项目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设采取分区治理、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永久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对于沿线地形低缓的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应以植被恢复措施为主,以临时措施和工程措施为辅;对于高填深挖及边坡稳定性较差的区域,以植物恢复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为主,临时防护措施为辅;对工程临时占地,坚持最大限度保护耕地、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尽量进行复耕,最大限度的保护土地资源[4]。在治理措施选择时,不影响治理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采用施工难度较小的防护措施,注意治理措施技术的可行性与易操作性。本项目以取土场、弃土场、施工场地及施工便道作为重点防治单元,根据不同防治单元的工程特点采用合理、全面、系统的水土保持措施,形成一个体系,既能有效控制项目建设区内的水土流失,保护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又能保证公路工程的建设、运营安全。2.6.1取土场水土保持措施本标段内共有路基加宽取土场3处,线外取土场2处,其水土保持措施如下:(1)工程措施。取土前先将表层耕植土30cm进行剥离,并集中堆放于一角,若占用水田段落,应分两次剥离,每次15cm,并将两次剥离土单独堆放待用[5]。取土结束后,作为植被恢复用土进行返还。取土场使用完毕后,根据占地类型进行恢复;本项目用地类型均为林地,进行绿化整地后恢复植被。(2)植物措施。取土场平台种植马尾松,林下撒播狗牙根,取土场边坡处喷播草灌籽防护;马占相思胸径1~2cm,株行距为3m×3m(见图1);狗牙根撒播量100kg/hm2[6],喷播草灌籽防护草籽选用狗牙根。(3)临时措施。在表土临时堆放区周边设临时拦挡,并在表土表面撒播狗牙根草籽。临时拦挡采用草袋装土临时挡墙,堆砌成顶宽0.5m、高0.5m,坡比1∶1的梯形断面。堆土高度在2.5m左右,堆土边坡控制在1∶2。2.6.2弃土场水土保持措施本标段内弃泥浆场3个,均设置于现状水塘、鱼塘或坑洼处。其水土保持措施如下:(1)工程措施。弃土弃渣之前,沿征地界限布设截排水系统,径流通过排水沟引入沉沙池,经过沉沙池沉淀泥沙后排入附近排水系统,并在坡脚设置护脚;弃土前,将弃土场范围内的表层土30cm进行剥离,集中堆放于弃土场内不影响弃渣的一角。若占用水田段落,应分两次剥离,每次15cm,并将两次剥离土单独堆放待用[5]。弃土场使用完毕后,预先存放的表土作为植被恢复或复垦用土进行返还,原占地类型为耕地的弃土场平台进行复耕整地,返还当地进行复耕;其余占地类型则进行绿化整地,以便植被恢复。(2)植物措施。弃渣结束后,边坡处采用挂网喷播植草防护,取土场平台回填预先存放的表层耕植土并进行土地整治后复耕或绿化恢复;绿化恢复的弃土场平台处种植马占相思,林下撒播狗牙根草籽防护。(3)临时措施。在表土临时堆放区周边设临时拦挡,并在表土表面撒播狗牙根草籽。临时拦挡采用草袋装土临时挡墙,堆砌成梯形断面。2.6.3施工场地水土保持措施主体工程施工需要浇筑砼、铺筑沥青路面及预制桥涵构件,这些施工均在桥头预制场、基层料及沥青拌和场的施工场地内进行。本标段内共有施工场地8处,占用土地102.8亩。其具体措施如下:(1)工程措施。工程措施主要是在施工准备时布设周边土质排水沟以及砖砌沉沙池等排水系统,具体参数为:排水沟底宽0.4m,深0.4cm、边坡比为1∶1;砖砌沉沙池纵断面为长方形,宽2m、深1m。平整场地前,将范围内的表层土30cm进行剥离。施工完毕后清除施工场地的硬化层10cm,以便于下一步恢复植被或复耕。(2)植物措施。绿化恢复的施工场地种植马占相思,林下撒播狗牙根草籽。(3)临时措施。临时措施主要针对施工场地的剥离表土在施工期的临时防护,具体防护措施为先将施工场地表土进行剥离,集中堆放于场地内不影响施工的一角,堆高在2.5m左右,边坡坡比为1∶2,然后在表土临时堆放场周边设临时拦挡,并在表土表面撒播草籽。临时拦挡采用草袋装土临时挡墙,堆砌成顶宽0.5m、高0.5m,坡比1∶1的梯形断面。表土临时堆放位置以不影响施工为准,后期返还注意保证其场地恢复的平整,表土临时堆放时在其表面撒播狗牙草籽,撒播量为100kg/hm2,以便在短时间内增加表土植被覆盖,防止表土流失。2.6.4施工便道水土保持措施本标段内新建施工便道总长为8.167km,其具体措施如下:(1)工程措施。施工便道选址(线)时,尽量少占耕地,少破坏植被,避绕不良地质并避免产生大的填方或挖方边坡。为防止地表径流冲刷对施工便道造成破坏,减轻施工便道开挖形成边坡的水土流失,在施工便道临坡一侧开挖土质排水沟,内壁夯实,排水沟底宽0.4m、深0.4m、坡比为1∶1。排水沟应与施工便道施工同步进行。施工便道路基边坡撒播白三叶绿化;施工便道使用完毕后,除了保留使用的便道,其余便道中恢复植被或复耕。(2)植物措施。绿化恢复的施工便道种植马占相思,林下撒播狗牙根。(3)临时措施。在土石开挖量较大的路段,在其路基下边坡设置临时拦挡,以拦截向下滑落的开挖土石。2.6.5非工程水保措施(1)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施工期间应加强组织管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不得随意扩大取土场、弃土场和砂石料场的范围和数量。取土或采石时应尽量减少开挖面,弃土石渣不得向专用弃土场以外的地方倾倒,取弃土场施工前应先把表土进行剥离,集中堆放在场地的一角,并进行防护。土石方堆砌时按梯形堆放,且尽量夯实,顶面保持平整,以便顶面回填熟土后用于恢复植被或复耕。沿线采石场与采砂场在采石或采砂后应及时进行防护。(2)根据气候条件,调整施工进度。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雨季、大风天气施工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边坡边开挖边进行防护,尽量减少施工期水土流失。(3)临时工程用地不可忽视。拟建公路修筑施工便道或占用施工场地,这部分临时占地应尽量少占农田,在使用完成后应及时恢复原有农作物或植被。

3土地复垦与利用

取土场在取土时应先将取土场表层腐殖土、种植土推至旁边,待取土完毕后,再将表土回填至修整后的取土坑内,对场地进行绿化和完善排水。同时注意美化环境,使其和周围的生态环境相协调。弃土场在施工完毕后,表层也进行绿化防护。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琼高速公路施工期间针对环境问题,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对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杨世勇,张明.高速公路建设期对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J].公路,2013(06):216-222.

[2]张林虎.十天高速公路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05):17-19.

[3]梁士民.浅谈公路施工工程中对环境保护的问题[J].中国电子商务,2014(19):262.

[4]蒋丽霞.清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土流失治理措施设计[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5(06):119-121.

[5]魏振,吴岳,穆英鸽.河道治理工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46(09):10-11.

[6]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