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来,各地都在不断加大市政路桥建设的投资,如何针对市政路桥施工过程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探讨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市政路桥施工质量的管理能力。本文就市政路桥的施工过程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并针对性分析和探讨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市政路桥;质量问题;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从而促进了推进汽车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使得国内交通流量的现状趋于饱和状态。对此,为保证城市交通的流畅、安全,国内许多大型城市相继新建了许多不同等级的公路项目、跨度不一的桥梁工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紧张的局面,但也曝露出一些质量问题、安全事故以及“豆腐渣工程”。对此,作为影响路桥项目施工质量、使用寿命的关键所在,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依据我国有关的标准与规范,结合项目的设计图纸、施工方案,以专业、合理、完善的施工技术与工艺实施具体生产操作,并以项目经理部为首,开展规范化、程序化的质量管理工作,通过采取全方位的监督、管控措施,从根本上避免质量缺陷、安全隐患的产生,促进路桥项目、参建企业的发展。 
2.市政路桥施工的特点 2.1质量控制难度大 
路桥工程几乎都是大项目,投资较大,少则上百万,多则上千万。为了便于施工控制,建设部门往往将工程进行分步、分项,因此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规模大、建设环节多,对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的要求高。这一特点,决定了质量设计的难度[1]。 2.2施工人员素质不一,管理复杂 
路桥施工人员复杂,有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此外由于公司劳动力的不足,施工企业往往采用租赁的方式雇佣民工从事简单、劳动力强度大、施工环境恶劣的工作。由于民工的文化水平较低,对施工工艺方法的理解较为苦难,与其流动性大致使施工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再则其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特点,决定了市政路桥施工存在着管理复杂,质量难于控制的特点。 2.3材料、配件的计划、采购、验收、保管、出库、消耗制度不健全 
在部分施工项目部中,购买材料、配件无计划,其结果必然导致材料的积压、超支和浪费。另外由于项目部难以掌握相对合理的价格信息,也不计算采购材料的资金成本,从而使项目部购买了高价材料。一些项目部没有收发制度,购买的材料无人验收,更无实物账,因而就谈不上保管和出库。项目部不按定额发料,致使多发的材料浪费扔在工地,甚至可以回收的废料无人管理[2]。 
3.市政路桥施工过程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3.1钻孔灌注桩质量问题 
钻孔灌注桩主要出现的问题表现有成孔后不垂直,偏差值大于规定值,钢筋笼不能顺利入孔等。 
3.1.1产生原因分析 
(1)钻机未处于水平位置,或施工场地末整平及压实,在钻进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 
(2)水上钻孔平台基底座不稳固、未处于水平状态,在钻孔过程中,钻机架发生不均匀变形。 
(3)钻杆弯曲变形,接头松功,致使钻头晃动范围较大。 
(4)在旧建筑物附近钻孔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把钻头挤向一侧。 
(5)土层软硬不均,致使钻头受力不均,或遇到孤石,探头石等。 
3.1.2应对措施 
(1)钻机就位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整平和压实,并把钻机调整到水平状态,在钻进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使钻机始终处于水平状态运行。水上钻机平台在钻就位前,必须进行安装验收,其平台要牢固、水平、钻机架要稳定。 
(2)应使钻机顶部的起重滑轮槽、钻杆的卡盘和护筒桩位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并在钻进过程中防止钻机移位或出现过大的摆动。 
(3)在旧建筑物附近施工时,应提前做好探测,如探测过程中发现障碍物,应采用冲击钻进进行施工。 
(4)要经常对钻杆进行检查,对弯曲的钻杆要及时调整或废弃。 
(5)使用冲击钻施工时,冲程不要过大,尽量采用二次成孔,以保证成孔的垂直度。 
3.2路面混凝土开裂、起砂、蜂窝麻面问题 
3.2.1产生原因分析 
(1)水泥的安定性不稳定,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水灰比过大,降低了表面强度、施工完毕一经使用磨损易起砂。 
(2)在施工过程中,收抹压光时间过早或过晚,人为在混凝土表面洒干水泥或水,养护不及时或路面未达到足够的强度就施加各种荷载等引起表皮开裂或脱皮。 
(3)砂、石、水泥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混凝土搅拌时间短,灰料拌合不均匀,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 
(4)未按操作规程浇筑混凝土,下料高度不当,漏振或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不及时排掉。 
(5)模板拼装不严密,表面清理不干净,不牢固,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 
3.2.2.应对措施 
(1)严格控制水灰比,掌握好面层的抹压光时间,严禁在混凝土表面洒干水泥或水。 
(2)保证施工现场有一定的水泥存量,以确保水泥安定性的稳定。 
(3)模版面清理干净,脱模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浇筑,严防漏振,并应振至起泡排净为宜。 
(4)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控制砂石含泥量,混凝土振捣密实,及时对板面进行抹面。 
(5)选用水化热小和收缩性小的水泥,尽量选用温度较低的时间浇筑混凝土,避免炎热天气浇筑大面积混凝土,按规范规定正确留置施工缝。 
(6)加强混凝土早起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覆盖草帘、草袋,避免暴晒,定期浇水,保持湿润。 
3.3管道位置偏移或积水问题 
3.3.1产生原因分析 
测量差错,施工走样和意外的避让原有构筑物,在平面上产生位置偏移,立面上产生积水甚至倒坡现象。 
3.3.2应对措施 
(1)施工前要认真按照施工测量规范和规程进行交接桩复测与保护。 
(2)施工放样要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按照埋置深度和设计要求以及有关规定放样,且必须进行复测检验其误差符合要求后才能交付施工。 
(3)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样桩进行,沟槽和平基要做好轴线和纵坡测量验收。 
(4)施工过程中如意外遇到构筑物须避让时,应在适当的位置增设连接井,其间以直线连通,连接井转角应大于135°。 
3.4回填土沉陷问题 
3.4.1产生原因分析 
检查井周边回填不密实,不按要求分层夯实,填料质量欠佳、含水量控制不好等原因影响压实效果,给工后造成过大的沉降[3]。 
3.4.2应对措施 
(1)管槽回填时必须根据回填的部位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填料和压(夯)实机械。 
(2)沟槽较窄时可采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夯填。不同的填料,不同的填筑厚度应选用不同的夯压器具,以取得最经济的压实效果。 
(3)填料中的淤泥、树根、草皮及其腐植物既影响压实效果,又会在土中干缩、腐烂形成孔洞,这些材料均不可做为填料,以免引起沉陷。 
(4)控制填料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2%左右;遇地下水或雨后施工必须先排干水再分层随填随压密实。 
4.结束语 
如上所述,为保证市政路桥工程的施工质量合格、安全,必须切实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针对隐蔽工程、主体结构、关键工序等技术性较强、施工难度较大的生产任务,不仅需要严格依据有关的标准、规范实施成产操作,同时还需结合项目的施工技术,有针对性的加强质量验收、抽样试验以及监督管控力度,从根本上避免出现质量缺陷、病害。 
参考文献 
[1] 赵利刚. 浅析路桥施工过程长生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4):50-51. 
[2] 徐伟.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 任振华. 对路桥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的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2010,(13):22-2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