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钢筋混凝土具有施工快、质量好、抗震性能好等优点,目前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但也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质量通病。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对常见的质量通病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防治对策。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 质量通病 防治措施
  某高层住宅楼项目5-7#楼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强度等级:垫层为C20,地下室底板、墙板、顶板均采用C35、P6(基础混凝土内掺加UEA-H 外加剂),上部标准层结构均采用C40、C30 商品混凝土。下面谈谈该项目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1、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
  1.1 温度裂缝的现象:
  (1)表面温度裂缝走向无一定规律性;梁板类或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构件,裂缝多平行于短边;大体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表面裂缝多发生在施工期间。
  (2)深进和贯穿裂缝,一般与短边平行或接近平行,裂缝沿全长分段出现,中间较密。裂缝宽度大小不一,一般在0.5MM以下,沿全长没有多大变化。,进深的或贯穿裂缝多发生在浇筑后2-3 个月。
  1.2 产生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分析:
  (1)表面温度裂缝:多由于温差较大引起的。混凝土结构构件,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浇筑后,在硬化期间水泥释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使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较大。当温度产生非均匀的降温差时(如施工中注意不够,而过早拆除模板),将导致表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内部降温慢,受自约束而产生压应力),而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很低,因而出现裂缝。
  (2)进深和贯穿裂缝多由于结构降温差较大,受到外界的约束而引起。由于垫层上没有采取隔离等放松约束的措施,混凝土浇筑后温度很高,加上水泥水化热的温升很大,当混凝土降温收缩,全部或部分受到地基、混凝土垫层或其它结构的约束,将会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很大的拉应力,产生降温收缩裂缝。
  1.3 控制温度裂缝的措施:
  (1)配合比的确定:A、选用低水化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配制混凝土;B、与建设、设计单位协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60d),以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量。C、选用级配良好的骨料(5-40),并严格控制砂、石子含泥量。D、降低水灰比(0.6 以下);加强振捣,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拉强度。
  (2)在混凝土中掺加缓凝剂,减缓浇筑速度,以利散热。
  (3)避开炎热天气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对骨料等设置简易遮阳装置或喷水预冷却;降低混凝土搅拌和浇筑温度。
  (4)薄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控制不大于30CM,以加快热量的散发,并使温度分布均匀;同时振捣密实,以提高弹性模量。
  (5)加强早期养护,提高抗拉强度。混凝土浇筑后,表面及时用草袋覆盖,并洒水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14 天以上)。
  块体中部和表面温差控制不大于20℃。防止急剧冷却,造成表面裂缝,基础混凝土拆模后,及时回填。
  (6)加强温度监控管理:根据本工程的重要性,测温工作选择法定检测单位:上海登科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实施。混凝土拌制温度控制小于25℃;浇筑时温度低于30℃。浇筑后控制混凝土与大气温度差不大于25℃,混凝土本身内外温差在20℃以内;加强养护过程中的测温工作,发现温差过大,及时覆盖薄膜保温,使混凝土缓慢降温,缓慢收缩,以有效降低约束应力,提高结构抗拉能力。
  2、蜂窝、麻面:
  造成原因:是振捣不当不实或漏振、脱模早、模板干燥、模板缝隙偏大跑浆、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
  预防措施:按规定使用和移动振动器。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黏浆,才能使接缝严密。若接缝宽度超过2.5mm,应予填封,梁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
  3、孔洞
  造成原因:是偏振;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
  预防措施: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如梁柱接头)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按照规程使用振动器。管道密集、预埋件和钢筋稠密处浇灌混凝土有困难,应采用相同抗渗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浇灌。大管径套管或面积大的预埋钢板应开设浇灌振捣孔,以便于浇灌、振捣、排气。补救办法是将松散的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用比原标号提高一级并加膨胀剂的豆石混凝土填塞孔洞,并仔细捣实。2d 后浇水养护,至少养护7d。
  4、渗水、漏水是由于施工缝接槎处未处理好或施工中漏振、随意加水、水灰比不准等造成。应严格控制加水量,按本工艺要求振捣密实,并认真处理好施工缝。
  5、露筋
  产生原因: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不实。
  预防措施:钢筋垫块厚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间距宜密些,使钢筋下垂挠度减少;使用振动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移动。
  6、麻面:产生原因: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漏涂隔离剂。
  预防措施: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要把粘浆清除干净。并涂满隔离剂,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湿润。
  7、墙柱底部缺陷(烂脚):
  产生原因:模板下口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水泥浆;或浇筑前没有先浇灌足够50mm 厚以上水泥砂浆。
  预防措施:模板缝隙宽度超过2.5mm 应予以填塞严密,特别防止侧板吊脚;浇注混凝土前先浇足50~100mm 厚的水泥砂浆。
  8、梁柱结头处(接头)断面尺寸偏差过大:
  产生原因:柱头模板刚度差,或把安装柱头模板放在楼层模板安装的最后阶段,缺乏质量控制和监督。
  预防措施:安装梁板模板前,先安装梁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刚度,符合要求才允许接驳梁模板。
  9、楼板表面平整度差。
  产生原因:振捣后没有用托板、刮尺抹平;跌级和斜水部位没有符合尺寸的模具定位;混凝土未达终凝就在上面行人和操作。
  预防措施:浇捣楼面应提倡使用托板或刮尺抹平,跌级要使用平直、厚度符合要求和模具定位;混凝土达到1.2MPa 后才允许在混凝土面上操作。
  10、基础轴线位移,螺孔、埋件位移。
  产生原因:模板支撑不牢,埋件固定措施不当,浇筑时受到碰撞引起。
  预防措施:基础混凝土是属厚大构件,模板支撑系统要予以充分考虑;当混凝土捣至螺孔底时,要进行复线检查,及时纠正。浇筑混凝土时应在螺孔周围均匀下料,对重要的预埋螺栓尚应采用钢架固定。必要时两次浇筑。
  11、缺棱掉角。
  产生的原因:投料不准确,搅拌不据均匀,出现局部强度低;或拆模板过早,拆模板方法不当。
  预防措施:指定专人监控投料,投料计量准确;搅拌时间要足够;拆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会在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能拆除。拆除时对构件棱角应予以保护。
  12、钢筋保护层垫块脆裂。
  产生原因:垫块强度低于构件强度;沉置钢筋笼时冲力过大。
  预防措施:垫块的强度不得低于构件强度,并能抵御钢筋放置时的冲击力;当承托较大的梁钢筋时,垫块中应加钢筋或铁丝增强;垫块制作完毕应浇水养护。
  13、其它: 柱混凝土强度高于梁板混凝土强度时,应按图在梁柱接头周边用钢网或木板定位,并先浇梁柱接头,随后浇梁板混凝土。
  计量不准确。砂、石、水泥(包括散装水泥和水)未经计量或计量不准;外加剂没有按程序操作,而导至混凝土质量下降。
  有台阶的构件,应先待下层台阶浇筑层沉实后再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防止砂浆从吊板下冒出导至烂根。
  浇筑悬壁板应使用垫块,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结束语
  通过对几种常见的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针对各种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工程施工管理人员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洪志超.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J].科技与企业.2012(08)
  2.宋浩,严晖,彭新.混凝土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