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今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广泛应用,多高层建筑普遍采用混凝土作为主体结构,所以在现代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建筑占据了重要地位。作为建筑施工的组成部分,混凝土浇筑技术起到了保障钢筋混凝土结构稳定性的重要作用。但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有很多问题较难把握,很多技术性问题容易被忽视。因此,本文对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的前期准备及浇筑过程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以期通过严格规范的施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浇筑技术;建筑施工 
  一、 影响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的因素 
  第一,水灰比和水泥强度。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强度和水泥石强度、水泥强度以及水泥粘结力成正比关系。如果水泥强度相同,则水灰比与水泥石强度成反比。建筑施工中我们经常采用0.4到0.8的水灰比,水灰比的大小决定了混凝土中空隙的多少。混凝土空隙越多,其强度自然越弱。 
  第二,混凝土的搅拌。如果在浇筑前出现搅拌不均匀、计量不准确等错误将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大幅度降低混凝土强度及抗断能力。 
  第三、混凝土浇筑需要连续完成。在混凝土浇筑时最好不要在浇筑中发生间断。如果因为客观原因必须间断,则不应超过水泥种类对应的最长间断时间,并尽可能缩短间断时间。并且如过间断超过规定时间需要设置施工缝,防止裂缝的产生。 
  第四,养护条件。养护时的湿度及温度是决定养护质量的重要条件。一般在浇筑后的9―13天开始进行养护工作。在浇筑结束到养护阶段需要保持合适的温湿度,目的是让水泥充分水化,提高混凝土抗断能力。在湿度适宜的情况下,养护温度决定了混凝土强度的大小,这点应该是施工中应该给予重点关注的。 
  二、 关于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方式的几种分类 
  第一 全面分层。在整个结构内全面分层浇筑混凝土,要做到第一层全部浇筑完毕,在桩凝前再回来浇筑第二层,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完成。采用此方案,结构平面尽量不宜过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方向进行浇筑。必要时亦可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 
  第二 分段分层。当采用全面分层方案时,现场混凝土搅拌机、运输机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采用分段分层方案。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一定距离后再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以上各层。分段分层浇筑方案适用于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结构。 
  第三 余面分层。适用于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 3 倍的情况。混凝土一次浇筑到顶,由于混凝土自然形成斜面,斜面坡度为 1:3,施工时混凝土振捣工作应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截面大,易使混凝土产生结构裂缝。因此,在浇筑时使混凝土提高抗裂能力,选用低热硅酸盐水泥并入粉煤灰和外加的减水剂,引气、缓凝、早强等多种添加剂,尽量减少水泥的用量和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采用低温水或冰水拌制混凝土;扩大浇筑面和散热面,减少浇筑层厚度和浇筑速度,必要时在混凝土内部埋设冷却水管,用循环水来降低混凝土温度;在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排除污水。 
  三、关于混凝土施工中浇筑技术的应用研究 
  本文以一些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方法为例,对混凝土浇筑技术问题进行实例分析。 
  2.1 墙混凝土浇筑 
  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前,应在下层混凝土及新烧混凝土的结合处均匀浇筑40mm厚度的与混凝土同比例配置的水泥砂浆。注入砂浆的过程中要用铁铲入模,避免直接抖料入模。墙混凝土的浇筑厚度掌控在490mm左右,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浇筑,且每层之间要振捣结实。混凝土下料过程中主要应遵循连续浇筑、循序渐进、分散布置的原则。 
  在采用混凝土浇筑墙体的洞口时,保证洞口两端的混凝土高度基本相同。振捣混凝土要均匀紧实。尤其对门窗洞结构加筋与连接交错钢筋较密的部位或者墙壁厚度非常小的时候更要振捣紧实。 
  2.2 梁、板混凝土浇筑 
  对于肋形楼板的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推进,先将梁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楼板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楼板浇筑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动器垂直浇筑方向来进行振捣。同时不断用移动标志以控制混凝土板厚度。振捣紧实后,将混凝土表面用拖板或者刮尺等工具处理平整。 
  对联接墙与柱之间的梁板进行浇筑时,要注意控制一次浇筑完毕后停歇1.2小时左右。停歇的目的是保证混凝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获得沉实,为下次的浇筑打好基础。按照次梁的方向对施工缝进行浇筑施工,在次梁跨度三分之一的范围内提前预留施工缝,保持次梁的梁轴与施工缝表面成垂直状态。浇筑施工缝前先测量已浇筑混凝土强度是否到达1.2Pa,只有施工缝处已浇筑混凝土压强高于此值,方可对施工缝进行浇筑。 
  四、关于加强混凝土浇筑后温度控制和养护 
  第一 温度控制。混凝土浇筑中通常内部会存有不易散发水泥水化而产生的热量,这部分热量会从内部是混凝土温度升高而产生裂缝。本文建议,要密切注意混凝土终凝后的内外温差,采取控制温差的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裂缝的产生。具体操作是在浇筑完成,终凝之后,在混凝土表面覆盖蓄水塑料膜,对混凝土进行蓄水养护,一般水深不超过2厘米,这样能够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在一定范围内。根据时间经验,水养护时间大约为2星期。 
  第二 做好成品保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并且最后无明显脚印,应该开始对其进行覆盖养护工作。养护中要注意测试混泥土强度达到行走标准且浇筑混凝土内外层温差低于26摄氏度时方能在上进行行走养护工作。拆除模具时用力要轻,特别注意对混凝土边角部分的保护。 
  结束语 
  总之,混凝土浇筑技术作为现代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实际操作中必须要严格控制材料选择,切实遵守施工规范和技术规范,能够全方位、科学合理的提升混凝土成品的抗断性能和整体质量,从而保证整个建筑的耐久性。 
  参考文献 
  [1]李国胜.建筑结构裂缝及加固疑难问题的处理――附实例[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伍先标;;建筑工程中桩端后压浆施工技术的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1期 
  [3]陈思维;;浅谈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J];科学之友;2010年04期 
  [4]王丽丽;;建筑工程雨期施工技术浅谈[J];价值工程;2011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