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城市中的房屋建筑以钢筋混凝土框架、框剪以及钢结构等作为主体结构的建筑越来越多。而在这些结构的建筑中,其内外墙体只起到填充、围护或分隔空间的作用。由于设计构造措施、墙体材料本身质量、以及现场的施工质量控制等多种因素的存在,极易造成墙体本身的非结构性裂缝,容易引起质量纠纷和投诉。因此,本文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框剪以及钢结构等主体结构中的填充墙体产生裂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进行防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填充墙体 裂缝成因 防治措施 
  本文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框剪以及钢结构等主体结构中的填充墙体产生裂缝的成因进行了简单分析,并对如何进行防治进行了阐述。下面就填充墙体的裂缝成因和防治措施简述如下。 
  1 填充墙体产生裂缝的成因分析 
  1.1 因填充墙体自身收缩、热胀冷缩等产生裂缝 
  填充墙体自身收缩、热胀冷缩等产生裂缝比较普遍,通常在柱边和梁底出现,也有出现斜齿缝的现象。造成墙体收缩裂缝的主要原因:一是墙体的砌筑砂浆凝结硬化时会产生收缩;二是墙体材料本身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会产生收缩;三是因温度变化造成框架梁、柱和填充墙体间产生的裂缝。由于主体结构和填充墙体的线膨胀系数不同,因温度变化时主体结构和填充墙体的热胀冷缩量不一样,就造成了在两种材料结合处的裂缝,这种裂缝比较规则。由于温度变化比较频繁,墙面出现裂缝后难以根治。 
  1.2 砌体材料的干、湿不稳定性产生裂缝 
  在许多工程中,填充墙的砌体材料都存在湿胀、干缩的现象,这就会造成墙体粉刷后的墙面出现不规则裂缝。产生这种裂缝的原因是墙体粉刷前需要浇水湿润,以防止粉刷时粉刷砂浆失水而失去粘着力,但这时的墙体本身因含水率高而体积略有膨胀。粉刷结束后,随着墙体内的水份逐渐往外排析与蒸发,墙体就会逐渐干燥和收缩,当墙体的收缩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将墙面的粉刷层拉裂。 
  1.3 设计构造和施工不当造成墙体产生裂缝 
  设计构造和施工不当造成墙体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一是墙柱间拉结钢筋没有按设计构造要求、施工规范规定设置,形成柱边裂缝;二是门窗洞口边设计没有采取拉结加强措施;三是填充墙体砌筑时未在墙体底部实砌三皮实心砖导墙;四是墙梁间没有按要求进行施工停歇,水平灰缝的压缩变形和凝结硬化变形尚未稳定,后塞施工不规范,形成墙梁间裂缝;五是应防止粉刷砂浆因稠度太大造成粉刷时砂浆层下坠产生粉刷裂缝。 
  1.4 主体结构变形产生的裂缝 
  主体结构变形产生的裂缝主要表现为:一是建筑物因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结构的变形,变形产生的内应力会对墙体产生挤压、受拉,而墙体本身的抗剪性能较低,这就导致墙体产生剪拉斜向或垂直裂缝;二是梁、板结构挠度过大也会导致墙体产生变形造成墙体开裂。 
  2 填充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 
  通过对墙体裂缝产生成因进行分析后,现就墙体材料选择、优化施工图纸设计、施工中应该采取哪些防治措施进行如下阐述。 
  2.1 选择合适的砌筑墙体材料 
  应选用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的墙体材料作为填充墙的砌筑材料,如蒸压灰砂砖、混凝土多孔砖、页岩多孔砖、页岩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 
  2.2 优化施工图纸设计 
  对房屋建筑结构基础形式的选择,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不均匀沉降,尤其是对进行地基人工处理的框架结构更应考虑不均匀沉降对框架变形的影响,并应计算沉降量,预估框架变形程度,这样可保证在施工时对重点部位予以重点控制。设计时应合理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计算并控制好框架的侧移变形;设计时门窗洞口边应考虑采取拉结加强措施。 
  2.3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上下层错缝组砌。在墙体砌筑前,先进行砖块预排列,确定皮数杆每层砌筑皮数,并且严格控制砂浆饱满度及灰缝的厚度。砌筑时应在墙体底部实砌三皮实心砖导墙。 
  正确处理梁、柱与填充墙的接缝。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120~200 mm。待填充墙砌完并间隔7~14 d 后,墙体变形基本完成,再用同砌体同材料的实心砖斜砌挤紧,倾斜度控制在45~60 度,以使砌体与梁板底紧密结合。为保证柱与填充墙的连接,应沿墙高每隔500 mm设置直径6 mm的光圆拉结钢筋,拉结筋必须放置在砂浆中,预埋在柱上的拉结筋如果与灰缝错位时,应将钢筋位置校正或在柱上补焊拉结筋。 
  在墙面上敷设水电管时,应使用切割机切出管线的走向后,再用凿子凿出,不可以直接用凿子凿出管道走向。管道敷设时管道表面应低于墙面4~5 mm,并将管道与墙体采用铁丝钉固牢靠,不得有松动、反弹现象。然后浇水湿润。嵌填水泥砂浆,填补至与墙面相平。并沿管道敷设方向铺设钢丝网,其宽度跨过每边不小于50 mm,蹦紧钉牢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对于大量管道集中通过的部位,先支模后浇筑C20混凝土进行处理。 
  做好成品保护工作,砌筑后应尽量保证墙体避免撞击振动,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养护,以保证砌体强度能够得到正常的增长。 
  2.4 注重控制墙体的抹灰质量 
  应严格控制抹灰时间,须待填充墙砌筑完毕1个月后方能抹灰,这样就不会因墙体收缩而引起抹灰层开裂。墙体抹灰过程:抹灰前应将墙体墙面的灰缝、孔洞、凹槽填补密实、整平、清除浮灰。在砌体墙身与混凝土柱、梁、剪力墙交接处,门窗洞边框处和阴角外钉挂10 mm×10 mm孔眼的钢丝网,每边宽度不小于200 mm。将挂网展平,用射钉与梁、柱或墙体连续,或与预埋钢筋点焊固定,网材搭接做到平整、连续、牢固、搭接长度不小于100 mm,这样可防止因收缩不均匀而出现的裂缝。抹灰前应对墙身隔夜淋水2~3次,第二次进行基层处理,处理时先用掺107胶的水泥浆刷墙面,以保证抹灰层与基层粘结牢固,随后进行抹灰。因墙体的强度较低,若抹灰层强度较高,则会出现空鼓或放射性空鼓裂缝。故基层采用强度较低的1∶1∶6混合砂浆,适当提高砂浆配合比中粗砂的比率,以减少砂浆干燥收缩。中层或面层采用1∶0.3∶3混合砂浆。总厚度应控制在20 mm左右。若厚度太大,应采用隔天分层刮糙的办法进行处理。 
  3 结语 
  随着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城市中的房屋建筑以钢筋混凝土框架、框剪以及钢结构等作为主体结构的建筑物也会越来越多,填充墙砌体将在工程上大量出现,相信在建设、设计、监理、施工以及有关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填充墙体的裂缝质量通病将得到更好的解决,房屋建筑的质量品质也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 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