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建筑符号学的概念出发,探究了其在建筑中的运用。建筑符号理论是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使用者的思想和个人经历等息息相关的,它的运用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同时为建筑设计和建筑与人的交流互动提供了一种途径,对我们的建筑设计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符号学;运用;意义

引言

都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把建筑物比作一首歌的话,那这首歌曲中的各种特色性音调、风格、节奏等的应用就好比是建筑设计中对符号系统的使用。音调、风格、节奏能够体现歌曲的特色,同样的,不同的符号系统也会反应出相应的建筑个性、文化内涵。

1建筑符号学概念

符号作为一种媒介,可以向我们传递出某种特定的信息,并体现特定的意义。“符号体系不仅是形式,也是风格与思想,是建立在价值体系基础上的社会文化表达体系。符号是人类彼此之间的一种约定,在这类约定中,某种物质的结构形态被约定为代表某种事物。”[1]莫里斯将符号学划分为符构学、符义学、符用学,在建筑学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同。

1.1符构学

符构学,研究建筑符号的结构。建筑符构学是研究建筑符号本身关系和规律的学科,是符号学理论中最基础的部分,涉及符号与符号之间的组合,即相当于零散的词语通过组合构成句子的方式。它研究建筑形式中点、线、面、体如何组织。建筑符号的结构分为表面结构和内部结构两个方面。表面结构,也就是建筑符号的外在形式,从视觉上给予观察者和使用者最直接的信息;内部结构,则会受到社会文化、城市历史及人文环境的影响,并且能够反过来支配建筑形式,表现较为明显的是宗教建筑。布罗德本特认为建筑中的深层结构是支配建筑生成的核心,是建筑中最根本的内在因素。谈到建筑符构理论则不得不谈到彼得•埃森曼在这方面的探索,在《住宅2号》中他用柱子或墙体形成3×3的网格来划分一个立方体,产生九个分割空间,然后再对立方体进行了对角划分,最后形成一个复杂的空间。他忽略建筑的功能而只去探讨“有助于解决结构问题的形式原则”,避开了对建筑内部结构的深层次挖掘,强调建筑是不带意义的建筑符号经过排列组合的结果。

1.2符义学

符义学,研究建筑符号的类型。它主要研究符号传达出来的意义,在建筑上,主要是探讨建筑的形式、空间与建筑表达的内容之间的关系问题。通俗来说,研究建筑的开间与进深,与其说反映了建筑面积的大小,不如说这些开间进深传递出更深层次的含义,即房屋使用者的等级与地位的高低,其中建筑的形式、空间是“大小”,建筑表达的内容则是“等级”与“地位”。由美国学者路易斯•沙利文提出的“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明确的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哪里的功能不能变,形式就不能变。”例如毛主席纪念堂,建筑不仅保证了功能能够合理使用,还具有形式之美(如它的比例)。纪念堂修建于20世纪70年代,有着特殊的政治历史背景,它的建造由各级领导参与方案设计的确定,功能和形式都是服从于当时的政治背景,有其特殊的意义,比较多地使用了象征性符号,它的对称性及其大体量都显示了建筑的庄严肃穆。同理还有我们日常生活中红灯笼象征喜庆,再如十字架可以象征基督教或者医院。

1.3符用学(语用学):研究建筑符号与认识主体的关系

符用学,研究建筑符号与认识主体的关系,也就是研究符号与人的互动关系,它将建筑看作成一个整体的符号系统,从而研究建筑与人的关系,其实质是探究信息传递的过程。人们对符号的理解除了约定俗成以外,还与人们的年龄、经历、思想、文化等有关。在对建筑的理解上,建筑师把某些约定俗成的东西以及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运用于自己的作品中,然后该建筑实体又充当了信息传递的中介,将建筑师想要传达的信息传递给了使用者及观众,从而建筑师与观众和使用者产生了某种沟通。仍是以彼得•埃森曼为例,他设计的俄亥俄州大学维克斯纳艺术中心的美术馆内,没有设计任何可以悬挂作品的墙面,也没有为作品营造的采光效果,而他却认为“当你感觉舒服时,你会开始忽视空间;在你感觉舒服的地方就意味着忽视建筑”。该作品是认知主体对建筑符号有歧义的一种理解。

2符号学在建筑中的运用

2.1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运用

作为是一个民族多、地域广的国家,中国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区域气候特征、各异的风土人情,在几千年的传统建筑发展过程中,各地也衍生出样式各异的建筑。如徽派建筑的马头墙、北京四合院的垂花门、云南的“一颗印”、干阑民居等等,这些形式都产生于当地的气候和环境。符号在传统建筑中的运用,不仅可以让我们直观感受到建筑的外在形象,还可以体验到其中的空间组织和艺术审美。例如中国传统的园林设计最是讲究空间变化和景观布置,在空间营造中使用的“大、小、曲、折、阔、狭”等手法,带来了空间和体验感的变化,是传统园林建筑在设计处理中的精华所在,其中使用的空间组合布局给人带来“移步换景”的感受。

2.2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在中国传统风格符号的使用上,深圳万科第五园的设计是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它从中国传统园林中提取了“村、墙、院、素、冷、静”的概念[4]。我们可以看到徽派建筑元素的影子,但是却都不是简单的抄袭照搬,反而是继承与发展,比如在其中看不到传统的马头墙,挑檐等,但是却有白墙黛瓦、变通的小窗、细纹的墙脚、密集的竹林、天井绿化、镂空墙、青石铺就的小巷、半开放式的庭院等。竹子,在小区景观的塑造上,成为了最大的亮点,使其成为营造气氛的最主要手段。有竹者自清,竹子的点缀使得整个环境的品位得到提升[5]。深圳万科第五园,是对传统设计手法提取后加以重新的运用。

2.3在旧建筑改造中的运用

在上海“新天地”中,通过模仿旧建筑的肌理,设计师把经过做旧处理的新砖用来取代旧砖,虽然失去了原真性,但是对于那些历史价值并不高,以历史风貌为主的旧建筑比较适用。此外,新旧肌理应该有所交织有一定比例才可以使旧街区、旧建筑既保持原有文化氛围,又具有活跃的现代气息。上海“新天地”北里,新肌理占1/3,使原有的环境拥有了活跃的现代感。

3符号学对建筑设计的指导意义

在进行建筑设计之前,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情都是首要的研究对象,在符号学方面,可以把这些研究对象视作一个个符号。从符构学出发,需要分析这些符号给建筑带来的影响:直接的或间接的、明显的或潜在的、影响大或影响小的。明确这些影响后,便于抓住设计中的主要矛盾,对于设计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在后期建筑设计中有据可依。从符义学出发,分析符号传达出来的意义。建筑设计中,空间、结构、表皮等方面都是一个个符号,需要分析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选择恰当的符号让建筑的意义更为充分完整地得到表达。从符用学出发,理清建筑的设计者与建筑的使用者之间的认知关系,设计者对于建筑的理解,需要运用恰当的设计方式方法,表达出作品的内涵,使得使用者不仅能欣赏建筑,而且能读懂建筑作品中的含义,从而让设计者与使用者产生沟通。

4小结

我们可以将建筑看成一个符号,该符号又由很多符号构成———墙、柱子、梁、门、窗、空间、细部等等,经过符构学、符义学及符用学来分析怎么去组合这些符号,才可以达到政治、经济、文脉、风俗、宗教的和谐统一,并最终与使用者在精神上达成共鸣。

参考文献

[1]戴志忠,舒波,羊询,赵冶.建筑创作构思解析———符号、象征、隐喻[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2]G•勃罗德彭特.符号•象征与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60~61,135~140.

[3]张金伟,李骁晔,常江.建筑领域中的符号学[J].山西建筑,2006,19:12~14.

[4]陈从周.说园[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5~10.

[5]朱建平.试图用白话文写就传统[J].时代建筑,2006(3):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