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GPS静态定位测量技术在小范围地区可以进行控制测量、布设图根点和进行碎部测量等,该文讨论了该技术的原理方法,对GPS静态定位测量从控制网的布设、观测、数据处理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实例为今后工作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GPS 测量 工程 
  1GPS静态定位原理 
  GPS静态定位(static GPS positioning)通过在多个测站上进行同步观测,确定测站之间相对位置的GPS定位测量[1]。 
  2GPS控制网的布设 
  2.1基本原则 
  各级GPS网一般逐级布设,在保证精度、密度等技术要求时可跨级布设;各级GPS网的布设依据其布设目的、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机类型和数量、测区已有的资料、测区地形和交通状况以及作业效率等因素综合考虑,按照优化设计原则进行;各级GPS网最简异步观测环或复合线路的边数B级应不大于6条,C级应不大于6条,D级应不大于8条,E级应不大于10条;各级GPS网点位应均匀分布,相邻点间距离最大不不宜超过该网平均点间距的2倍;新布设的GPS网应与附近已有的国家高等级GPS点进行联测,联测点数不应少于3点。 
  2.2技术设计 
  GPS控制网布测前应进行技术设计,以得到最优的布测方案。根据任务的需要,收集测区范围既有的国家三角网、导线点、天文重力水准点、水准点、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站、卫星激光测距站、天文台和已有的GPS站点资料,包括点之记、网图、成果表、技术总结等。搜集测区范围内有关的地形图、交通图及测区总体建设规划和近期发展方面的资料。若任务需要,还应搜集有关的地震、地质资料等。技术设计前,应对上述资料分析研究,必要时进行实地勘察,然后进行图上设计。 
  2.3选点 
  选点人员按照技术设计在实地选点并应充分了解和研究测区情况,特别是交通、通讯、供电、气象及大地点等情况。选点时应着重考虑的基本原则:周围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超过15°;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m;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件(如大型建筑物、水面等);交通方便,尽量选取车辆能够直达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地面基础稳定,易于点位的保存;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旧有控制点;选站时应尽可能使测站附近的小环境(地形、地貌、植被等)与周围的大环境保持一致,以减少气象元素的代表性误差。 
  2.4埋石 
  选点完成后应在实地埋设标石,各级GPS点的标石应用混凝土灌制。在有条件的地区,也可用整块花岗石、青石等坚硬石料凿制,但其规格应不小于同类标石的规定。B、C、D、E级GPS点混凝土标石灌制时,均应在标石是表面压印控制点的类级、埋设年代,B、C级GPS点还应在标石侧面压印“国家设施 请勿碰动”字样。埋石后按实际情况绘出GPS点之记,着重标明去往该标石的道路通达情况。 
  3工程实例 
  3.1概况 
  南疆铁路位于新疆天山山脉以南,全线总长约为1500公里。是新疆南疆地区对外沟通的唯一铁路通道,也是亚欧大陆桥南部辅助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路网结构,发展通道整体效益,促进新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随着南疆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单线运营”的南疆铁路日趋饱和,同时铁路运力紧张与运输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缓解这一矛盾,2008年年底铁路部门开始建设“库阿二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实例选取了《改建铁路南疆线库尔勒至库车增建第二线工程D级GPS控制网》界中比较典型的标段进行阐述。 
  3.2布网方案 
  因本工程K660至K695公里范围内国家控制点稀少加之破坏严重,根据《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的要求及为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特加密GPS控制网,等级为D级,共布设12个点,其中原有国家控制点5个,参与解算3个,新布设控制点7个,平均边长约为5km。原有国家控制点精度良好,标面、标志保存完好,为1980西安坐标系。控制网图如图所示: 
  同步图形扩展式布网扩展速度快,图形强度较高,且作业方法简单,加之本次勘测定界项目为线性工程故采用同步图形扩展式布网。本次共投入Trimble R4双频GPS接收机2台套、Trimble R8 GNSS双频GPS接收机2台套,采用边连式的作业方式施测。 
  3.3观测 
  作业调度者根据测区地形和交通状况、并对基线的最短观测时间、卫星可见性等因素综合考虑,编制观测计划表,按该表对作业组下达相应阶段的作业调度命令;选择最佳时间段观测,同时依照实际作业的进展情况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 
  外业观测要求:①GPS接收机在开始观测前,应进行预热和静置。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用三脚架安置天线时,其对中误差不应大于3mm ;测前、测后分别量取脚架三边仪器高,取平均值计入观测手簿。②每时段观测时间为≥60min,数据采样间隔为15s。观测过程中随时注意GPS接收机工作状况;每30min记录一次测站信息、接收卫星数、卫星号、卫星健康状况、各通道信噪比、相位测量残差、实时定位的结果及其变化、PDOP值、存储介质记录和电源情况等。如发现异常情况或未预料到的情况,应记录在测量手簿的备注栏内,并及时报告调度组织者并相应延长观测时间。③采集的数据要及时转存至计算机中备份,以确保数据的安全。 
  3.4数据处理 
  GPS网数据处理分为基线解算和网平差两个阶段,网平差又分为三维无约束平差和约束平差。本次数据处理采用美国天宝公司的Trimble Business Center(TBC)软件进行解算。为保密起见此处略去解算控制点坐标成果。 
  4结语 
  
GPS作为一种全新、快捷可靠的高精度测量手段,正对测量的畅通技术手段和方法产生重大变革。GPS作业精度高,受环境和距离限制小。GPS工程网布设一般点位选择灵活性较差,活动范围较小,观测时间较短。测量网的设计无需像常规测量网设计那样考虑点的通视、边的相似、观测角的大小等因素,非常适合地形条件困难地区、局部重点工程。同传统测量方式相比,可极大地降低了劳动作业强度,减少工作量,提高作业效率。正常观测条件下,GPS作业方式可以得到很高的平面观测精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314-2009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