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景景观以水为主。水景设计应结合场地气候、地形及水源条件。南方干热地区应尽可能为居住区居民提供亲水环境,北方地区在设计不结冰期的水景时,还必须考虑结冰期的枯水景观。
自然水景
自然水景与海、河、江、湖、溪相关联。这类水景设计必须服从原有自然生态景观,自然水景线与局部环境水体的空间关系,正确利用借景、对景等手法,充分发挥自然条件,形成的纵向景观、横向景观和鸟瞰景观。应能融合居住区内部和外部的景观元素,创造出新的亲水居住形态。
自然水景的构成元素
水体设计
一个城市会因山而有势,因水而显灵。喜水是人类的天性。水体设计是景观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水的形态多样,千变万化。景观设计大体将水体分为静态水和动态水的设计方法。静有安详,动有灵性。
根据水景的功能还可以将其分为观赏类,嬉水类。
水体设计要考虑以下几点:
1.水景设计和地面排水结合;
2.管线和设施的的隐蔽性设计;
3.防水层和防潮性设计;
4.与灯光照明相结合;
5.寒冷地区考虑结冰防冻。
驳岸
(1)驳岸是亲水景观中应重点处理的部位。驳岸与水线形成的连续景观线是否能与环境相协调,不但取决于驳岸与水面间的高差关系,还取决于驳岸的类型及用材的选择。驳岸类型见表。
(2)对居住区中的沿水驳岸(池岸),无论规模大小,无论是规则几何式驳岸(池岸)还是不规则驳岸(池岸),驳岸的高度,水的深浅设计都应满足人的亲水性要求,驳岸(池岸)尽可能贴近水面,以人手能触摸到水为最佳。亲水环境中的其他设施(如水上平台、汀步、栈桥、栏索等),也应以人与水体的尺度关系为基准进行设计。
驳岸类型列表
景观设计与水体的亲密性
景观桥
(1)桥在自然水景和人工水景中都起到不可缺少的景观作用,其功能作用主要有:形成交通跨越点;横向分割河流和水面空间;形成地区标志物和视线集合点;眺望河流和水面的良好观景场所,其独特的造型具有自身的艺术价值。
(2)景观桥分为钢制桥、混凝土桥、拱桥、原木桥、锯材木桥、仿木桥、吊桥等。居住区一般采用木桥、仿木桥和石拱桥为主,体量不宜过大,应追求自然简洁,精工细做。
木栈道
(1)邻水木栈道为人们提供了行走、休息、观景和交流的多功能场所。由于木板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粗朴的质感,因此行走其上比一般石铺砖砌的栈道更为舒适。
(2)木栈道由表面平铺的面板(或密集排列的木条)和木方架空层两部分组成。木面板常用桉木、柚木、冷杉木、松木等木材,其厚度要根据下部木架空层的支撑点间距而定,一般为3- -5cm厚, 板宽一般为10- 20cm之间,板与板之间宜留出0.3-0.5cm宽的缝隙。不应采用企口拼接方式。面板不应直接铺在地面上,下 部要有至少2cm的架空层,以避免雨水的浸泡,保持木材底部的干燥通风。设在水面上的架空层其木方的断面选用要经计算确定。
(3)木栈道所用木料必须进行严格的防腐和干燥处理。为了保持木质的本色和增强耐久性,用材在使用前应浸泡在透明的防腐液中6-15天,然后进行烘干或自然干燥,使含水量不大于8%,以确保在长期使用中不产生形。个别地区由于条件所限,也可采用涂刷桐油和防腐剂的方式进行防腐处理。
(4)连接和固定木板和木方的金属配件(如镙栓、支架等),应采用不锈钢或镀锌材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