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施工员在进行旋挖桩施工过程中,常常遇到各种问题,有效的防治和处理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以本工程为例,土层松散,泥浆收集难度大,成本较高。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本工程在桩位孔口处设置钢护简,可防止下钢筋笼时掉土,下面一起来看下具体的防治措施和解决办法:

1、导管进水

导致导管进水主要有以下原因产生首批砼储备不足,或虽然砼储备已够,但导管底口距孔底的间距过大,砼下落后不能埋没导管底口,以致泥水从底口进入。其次,导管接头不严,接头间橡皮热被导管高压气囊挤开,或焊缝破裂,水从接头或焊缝中流入。导管提升过猛,或探测出错,导管底口超出原砼面,底口涌入泥水。

针对以上原因引起的事故,应视具体情况,拔换原导管重下新管或用原导管插入续灌,但灌注前均应将进入导管内的水和沉淀土用吸泥和抽水的方法吸出。

2、卡管

卡管主要有以下情况:初灌时隔水栓卡管;由于砼本身的原因,如坍落度过小、流动性差,夹有大卵石、拌和不均匀,以及运输途中产生离析、导管接缝处漏水、雨天运送砼未加遮盖等,使砼中的水泥浆被冲走,粗集料集中而造成导管堵塞。处理办法:用长杆冲捣管内砼,用吊绳抖动导管,或在导管上安装刚附着式振捣器等使隔水栓下落。如仍不能下落时,则须将导管连同其内的砼提出钻孔,进行清理修整(注意切勿使导管内的砼落入井孔),然后重新吊装导管,重新灌注。一旦有砼拌和物落入井孔,须将散落在孔底的拌和物粒料予以清除。提管时应注意到导管上重下轻,要采取可靠措施防止翻倒伤人。

3、坍孔

在灌注过程中B6桩发现井孔护筒内水(泥浆)位忽然上升溢出护筒,随即骤降并冒出气泡,怀疑是坍孔征象,现场采用探测仪探头或伸测深锤探测。坍孔原因可能是护筒底脚周围漏水,孔内水位降低,不能保持原有静水压力,、以及由于护筒周围堆放重物或机械振动等,均有可能引起坍孔。

4、埋管的预防

现场严格控制导管埋深在2—6m之内,经常测深,及时指导提升导管上安装附着式振捣器,拔管前或停灌时间较长时均应适当振捣,使导管周围的砼不致过早地初凝;首批砼掺入缓凝剂,加快灌注速度;导管接头螺栓事先应检查是否稳妥:提升管时不可猛拔。

5、钢筋笼上升

除了一些易见的原因是由于全套管上拔、导管提升钩挂所致外,主要原因是由于砼表面接近钢筋笼底口,导管底口在钢筋笼底口以下3m至以上1m时,砼的灌注速度(m./min)过快,使砼下落冲出导管底口向上反冲,其顶托力大于钢筋笼的重力时所致。

为了防止钢筋笼上升,当导管底口低于钢筋笼底部1m一3m,且砼表面在钢筋笼底部上下1m之间时,应放慢砼灌注速度,允许的最大灌注速度以0.4m3/min为宜。同时,还应从钢筋笼自身的结构及定位方式上加以考虑,具体措施:钢筋笼上端焊固在护筒上,可以承受部分顶托力:在孔底设置直径不小于主筋的l~、2道加强环形筋。

6、灌注桩补强方法

灌注桩的各种质量事故,其后果均会导致桩身强度的降低,不能满足设计的受力要求,因此需要作补强处理,一般采用压入水泥浆补强方法。由于本工程过程质量控制较好,因此没有出现需要补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