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事故分析

通过对1813~2018年期间发生的584起桥梁倒塌事故进行分类整理,结果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看出,造成这些桥梁倒塌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施工、自然灾害、设计、意外荷载、耐久性等,其中施工所占的比例最高。

在2000年后车辆超载和意外荷载的影响明显加剧。

此外,早期建设的桥梁由于缺乏有效的维修保养,也导致了部分桥梁事故的发生。

以下从5个单一因素逐一介绍相关事故及典型案例事故原因。

1.png

01、施工

圣水大桥位于韩国首都首尔的汉江上,全长1160米,最初于1979年建成。

1994年10月21日早上,在车流量高峰时刻,圣水大桥位于第五与第六根桥柱间的48米长混凝土桥板整体塌落入水,六辆汽车包括一辆载满学生及上班族的巴士和一辆载满准备参加庆祝会的警员的面包车跌进汉江,导致33人死亡、17人受伤。

经过长达五个月的调查,大桥坍塌的直接原因是:承建大桥工程的东亚建设公司没有按设计图纸施工,而且在施工中又偷工减料。

圣水大桥在发生意外后不久进行修葺,于1997年8月15日重新开放。

02、自然灾害

伊河汤营大桥位于河南省栾川县潭头镇汤营村,全长233.7米,桥面净宽7.0米,设计结构类型为空腹式石拱桥,1987年底竣工通车。

因遭遇特大暴雨袭击,2010年7月24日,潭头镇汤营村伊河汤营大桥整体垮塌,桥上众多滞留人员不幸落入水中。

截至2010年7月27日,事故已造成至少50人遇难。

03、设计

彩虹桥始建于1994年11月5日,竣工于1996年2月16日,垮塌于1999年1月4日,建设工期1年零102天,使用寿命仅两年零222天。

经事故调查组调查,彩虹桥突然垮塌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工程质量问题:彩虹桥的主要受力拱架钢管焊接质量不合格,存在严重缺陷,个别焊缝并有陈旧性裂痕;

钢管内混凝土抗压强度不足,低于设计强度的三分之一;

连接桥面和拱肋的吊索的锚具和夹片严重锈蚀。

二是工程承发包不合法:到1月8日止,事故调查组找不到工程设计专用章,设计手续不全,实际上是私人设计。

施工承包者是一个挂靠国有的个体业主,其组织的施工队伍不具备进行市政工程建设的技术力量和设备,不具有合法的市政工程施工资质。

04、意外荷载

2004年6月10日早晨7时许,辽宁省盘锦市境内田庄台大桥突然发生垮塌。

大桥从中间断裂27米,大约有三辆汽车落水,两名落水司乘人员逃生,无人员死亡。

专家组认定,该桥在超限车辆长期作用下,结构严重受损。

事故发生前,大连顺达运输公司一辆自重30吨的大货挂车,载着80吨的水泥,在严重超载情况下通过该桥(该桥在2000年7月被确定通行车辆限重15吨、限速20公里/小时),重载冲击力使大桥第9孔中间挂梁断裂,致使桥面坍塌。

05、耐久性

很多早期建设的桥梁,在出现病害后,没有进行足够的养护措施,当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往往会发生桥梁在运行中突然破坏的情况,造成重大伤亡。

2018年8月14日,意大利北部港口城市热那亚莫兰迪大桥发生坍塌。该桥的倒塌发生在当地时间上午11:30,正处于暴雨期间,桥梁全长约1182 m,倒塌部分长约200 m,倒塌高度约为45 m,造成43人死亡。

莫兰迪大桥是一座斜拉桥﹐建成于1967年﹐当时正处于意大利的建筑狂潮时期,大量的桥梁、道路、建筑物和学校被疯狂建成。

同时该桥拉索穿入混凝土,外界很难探查到拉索的腐蚀情况。

由于资金短缺,没有足够经济来支持桥梁的日常养护,加上常年交通运输的累积损伤﹐桥梁连接部分出现裂缝,一侧一根钢索超过其承载能力极限发生了断裂﹐引发倒塌事故的发生。

桥梁测试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桥梁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人们对这些大型桥梁的施工质量、安全性以及正常使用功能日渐关注,围绕桥梁结构质量监测和检测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从桥梁测试方法上来分,可分为静载试验、动载试验和无损测试。无损测试是近20年来先进而常用的方法。

所谓无损测试技术,是在不破坏内部结构和使用性能的情况下,利用声、光、热、电、磁和射线等方法测定有关性能的物理量,其具有不破坏结构的构件、不影响其使用性能、可以探测机构内部的缺陷、可以连续测试和重点测试等优点。

01、光纤传感器监测技术

监测系统须在较长时期内提供可靠、精确和长期的检测结果,这样才能保证结构处于高度的安全状态。

一般用于结构监测的传统传感器,其测量能力只局限于逐点检测,当临界断面检测得不准确时,其结果就会很不理想。

当需要对大型结构如桥梁的状况进行评估时,传感器具有的大面积检测的能力就显得最为重要。

安装了这种监测系统后,可较早发现问题,以便采取必要的修复措施,从而保证结构使用的连续安全性,使结构的性能得到最佳管理,并减少使用费用。

02、无线电检测与评估系统

无线电网络技术可以定量的确定有疲劳倾向部位的疲劳荷载方式,但是它不能确定疲劳裂缝是否在此荷载作用下的生长。

裂缝的扩大在(结构)构件表面(层)会伴随着能量的释放,产生出应力波。利用专门根据上述原理改造的感测器,就可以发现应力波。

这种感应器贴在桥上并且与桥梁一起承受应变。它由一个特殊的应变增幅装置和两个预先裂开的样片合成一个整体去测量裂缝长度。

03、雷达与红外热像仪检测技术

使用雷达、红外热象仪、激光光学、超声波和其它一些心得技术手段可在仅仅一天之内就能准确地测量成百上千公里路面或几十座桥的桥面。

”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发射短促的电磁脉冲,然后由这些电磁脉冲形成的电磁波可被混凝土各种异质界面反射回来而产生回波。

红外热像仪是利用一台红外摄像机来产生一副桥面温度图。

这种温度图揭示了在阳光照射下混凝土裂层之上的桥面“热点”。

将雷达检测混凝土的冻融崩裂和高含水量以及红外热象仪在干燥情况下检测混凝土层裂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就可以创造一种有效地检测大多数病害类型的检测方法。

04、感应检测技术

公路桥梁的感应检测技术的应用是广泛的。

当预应力混凝土梁中的高强度钢筋由于腐蚀断裂时,会释放出突然且巨大的能量,其产生的应力波会在建筑物中向外传播。

因此,根据这一原理利用象加速计一类的感应器是可以探测到钢筋的断裂状况。

通过分析信号到达的次数,可以确定出断裂发生状况。而且可以确定断裂发生的位置。

桥梁施工工艺与技术

01、各类结构施工顺序

一、钻孔灌注桩施工顺序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设置护简→定位钻架→钻孔及第一次清孔→放钢筋笼、导管、二次清孔→灌注水下砼→测砼面标高→拆导管结束

二、扩大基础施工顺序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围堰抽水→开挖基坑→检测基坑尺寸→立模→砼拌和浇筑→养护

三、承台墩身施工顺序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安装模板→钢筋绑扎→分层浇筑砼

四、系梁、立柱、盖梁施工顺序

1、系梁施工顺序(水中)

施工准备→围堰抽水→安装底模和侧模板→钢筋绑扎→浇筑砼养护

2、立柱施工顺序

施工准备→立脚手支架→绑扎钢筋→安装模板→浇筑砼养护

3、盖梁施工顺序

施工准备→支架搭设→铺设底板→绑扎钢筋→安装侧模→浇筑砼养护→拆除支架

五、梁板预制施工顺序(预应力梁板)

地基处理→浇筑台座→安装板梁、放波纹管大样→绑扎钢筋、安装波纹管→砼浇筑底板→放内芯模板→砼浇筑→取模芯→清孔养护→穿预应力筋束(钢铰线)→张拉→灌浆、浇筑封头砼

六、梁板预制施工顺序

测量放样→导架拼装就位→预制梁板运至现场→支座精确放样安装就位→安装梁板起就位→验收

七、先简支后连续施工顺序

设临时支座并安装梁板→永久性支座及安装底模→按现浇筑段构造图绑扎钢筋、纵向钢筋设计要求连续→安装预应力束波纹管→立侧模→浇筑现浇段(砼需加高效减水剂,采用微胀水泥,振捣密实)→及时养生→待现浇筑砼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后张拉预应力连续束→压浆→拆除临时支座→进行梁板的横向连接→铺设桥面钢筋网(钢筋网纵向钢筋连续通过现浇筑段)→浇筑桥面砼

八、桥面工程施工顺序

安装泄水管→浇筑护栏砼→桥面钢筋绑扎→砼拌和及浇筑→安装护栏→设置伸缩缝

九、桥式通道施工顺序

测量放样→围堰抽水→人工配合挖机开挖基坑→基坑整形→片石砼基础浇身→片石砼台身浇筑→台帽浇筑→吊装梁板→桥面系的施工→养护

十、箱涵施工顺序

测量放样→人工配合挖机开挖基坑→基坑整形→铺筑底板砼→立模→第一次砼浇筑底板以上30cm涵身→立模→第二次砼浇筑其余部分→养护→回填

02、施工技术

在桥梁建造过程中,依据不同的工况适用不同的施工技术,在本文中主要介绍五类施工技术:就地浇筑法、预制安装法、悬臂施工法、顶推施工法、转体施工法。

就地浇筑法

在桥位处搭设支架安装模板,整体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模板支架。

预制安装法

在预制工厂或运输方便的桥位附近设置预制场,在预制场内进行梁的预制工作,再对成品梁进行运输和安装,是一种装配式施工。

悬臂施工法

悬臂浇注施工(挂篮法):从桥墩开始,两侧对称现浇梁段直至跨中合拢。

悬臂拼装施工(悬拼法)∶从桥墩开始,两侧对称将预制节段对称进行拼装。

顶推施工法

顶推施工法是指梁体在桥台背后路堤上逐段浇筑或拼装,并用顶推装置纵向顶推,使梁体通过各墩顶临时滑移装置而就位的施工方法。

转体施工法

将桥梁构件先在桥位处岸边进行预制,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旋转构件合拢就位的施工方法,分为平面转体施工法、竖向转体施工法、平—竖相结合的转体施工法。

结语

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当汪洋大海上蛰伏着一座座蜿蜒婀娜的桥梁,这都是属于桥梁工程师巧夺天工的不朽之作,是对人类的宏伟贡献。

桥梁建造技术已然成熟,测试养护之术也深入发展,健康服役,是大国工程最本质的铭牌。

年轻一代的桥梁工程师们仍肩担大责,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