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断处理。

由于停电、机械故障、器材等问题出现的被迫中断灌浆情况,应尽快恢复灌浆。恢复时应从稀浆开始,如果吸浆率与中断前接近,则可尽快恢复到中断前的稠度,否则应逐级变浆。若恢复后的吸浆率减少很多,则短时间内即告结束,说明裂隙口因中断被堵,应起出栓塞进行扫孔,冲洗后再灌。

2)串浆处理。

采取浆液加浓、降压、限流灌注,当吸浆率下降时,逐步提高灌浆压力。被串孔则需扫孔后方可灌浆。

3)冒浆处理。

在灌浆过程中发生表面冒浆时,轻微者,可以稍停灌浆,让其自行凝固堵漏。严重者应先行实行堵漏措施,无效,可越级变浓浆液,降低压力,中断间歇等办法。

4)特大吃浆量的解决方法。

在只具有一般性裂痕的岩层中灌浆,大都可在1~3h之内灌注结束,注灰量不会超过100~200kg/m[2].然而有时候会出现大量吃浆不止,长时间灌不结束的情况。其原因大多不是因空隙体积太大没有灌满,而是因为地层的特殊结构条件促使浆液从附近地表冒出,或始终沿着某一固定的通道从或明或暗的地方流失了。对此,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处理。进一步降低灌注压力,限制吸浆率不超过5L/(min•m) ,以减少浆液在缝隙里的流动速度,促使尽快沉积;在最稠的水泥浆中掺入速凝剂,如水玻璃、氟化钙等,促使尽快凝结;灌注更稠的水泥砂浆;间歇灌浆,以促使浆液在静止状态下沉积,将通道堵住。

每次间歇前应灌入的材料数量和停歇时间,视地质条件、灌浆目的等确定,一般可按每次灌入200~500kg/m,以停歇2~8h掌握。这种特殊情况的灌浆,限制吸浆滤,不使其超过5L/(min•s) ,以减少浆液在缝隙里的流动速度,促使浆液尽快沉积;在最稠的水泥浆中掺入速凝剂,如水玻璃、氟化钙等促使尽快凝结;灌注更稠的水泥砂浆;间歇灌浆,以促使浆液在静止状态下沉积,将通道堵住。

每次间歇前应灌入的材料数量和停歇时间,视地质条件灌浆目的等确定,一般可按每次灌入200~500kg/m,以停歇2~8h掌握。这种特殊情况的灌浆,结束时不必强迫达到设计压力,但如能达到则必须达到。若到此压力时就发生冒浆或大量吃浆的,可在较低的压力下结束。但凡在低压结束的,待凝一段时间以后,应再将孔扫开复灌一次,在复灌中争取达到设计压力。对于特大漏水通道采用直接充填细骨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