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商业建筑有哪些传统文化特色?

1.传统文化可以通过视觉的形式来表达,卡伦认为视觉会"唤醒我们的记忆体验,以及那些一旦勾起就难再平息的情感波澜。这就牵涉到建筑的形式问题,一种简单的方法是具象地模仿以再现传统建筑风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老老实实地去研究传统建筑的尺度和比例,切忌粗制滥造,生搬硬套,因为传统建筑皆由人工所造,其精美和准确度都因匠人积累的经验决定。对于缺乏知识和技法积累的现代人来说,其难度和复杂程度不可小觑,如果不认真地学习传统技艺,深入体会古代建筑的意境,设计就会成为无本之源。反之,即使是“假古董”,那也是受众人欢迎的“假古董”。如南京的夫子庙就是一个成功的例证。而另外一种方式是“仿古新做”,既要仿古,又要体现现代精神,该如何让这两者结合呢?只是简单地将传统符号加诸于现代形式之上吗?问题是当传统的形式被嫁接过来时,已经与结构和功能分开了,两者难以融合,所以最后给人的感觉还是“假”。因此我们要努力做的,是让那些能表达出传统意象的元素自然地从建筑本身生长出来,让形式重新和结构、功能结合,与现代的材料,生产方式结合。   

2.“从形式到形式是创造不出新路子来的”,而且,视觉的表达依然停留在表层的意义上,如果想要追求更深层次的表达,传统建筑的空间首当其冲。卢绍明在《建筑体验》一书中描叙人“在空间体验中建立了一种人与场所的关联,在体验中获得了灵感,在心理描绘中建立了自己的一种场所感,一种飞腾的想象与回忆,一种意义的升华,一种美学满意”。因此,传统建筑中的游廊、院坝、照壁、过街楼等等这些空间情节,提供了一系列的情感、秩序、场所感使消费者身临其境,通过完整的视觉、声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的感受,创造了一种真实的体验,在感受中完善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当然,“对本土文化体验的注重,要运用时代的新技术新方法重新体察传统文化,空间设计不再是表象复现,而是意境再现。”

  3.如果说空间是骨架,那么其承载的生活情节和其中的景观就是肉体。它们让整个空间更为丰满。店铺老板的吆喝,古玩店挑挑拣拣的顾客,充满趣味的民间艺术展演,这样的生活场景是“一个城市、一个集镇、一个空间、一个景致的场所记忆的一种具体体现。”而景观,同样在向人们阐释着文化的意义。红色的灯笼,店铺的幌子、嫁娶的花轿这是唤起对过去回忆的地方的象征物。还有地区文化记忆中或传说中的神话故事到日常的习俗,它们在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上刺激着人们的感官。

仿古商业建筑的存在是合理的,它们对整个城市、社会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需要严谨地对待。除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外,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表达,形式不能丢弃,但不能局限于“形”的泥潭中,要从空间、场所、景观等方面来挖掘更深层次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