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国推行工程监理制其本意就是推行工程管理,工程监理有利于提高建设工程投资决策科学化水平,规范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建设行为,促使承建单位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实现建设工程投资效益最大化;工程管理是以尽可能有效的方式取得预期成果的过程,工程项目管理强调的是预期成果,但更重视的是为实现这个结果而形成的整个过程,在整个工程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为了取得预期成果,往往会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管理方法,建立工程管理模式和管理文化,使工程管理的整个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从而确保工程管理目标的实现。

一、工程管理内涵

因为工程建设具有独特的、一次性的特点,故蕴含了效果的不确定性。工程管理就是要管理单位运用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从满足和超过项目业主对项目的需求和期望。在工期、投资和质量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以使业主获得最大效益。工程管理主要有下列工作:

l、工程项目计划管理和综合协调 

一个大型工程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过程千变万化,没有一个完整的工作计划和综合协调是无法满足业主的需求和期望的。其主要过程是:收集各方面信息制定汇总成一份连贯、一致的计划书,通过规定的工作实施计划,根据客观变化了的情况,及时、有效地调整计划,加强控制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

2、工程项目各阶段任务划分及目标确定 

为保证总体目标实现,必须将工程项目所涉及的全部工作细化,分解到各相关单位、部门或人。确定工作范围、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对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由综合管理部门及时收集信息,分析、调整、控制,以各子项目的目标实现保证总体目标实现。

3、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及过程控制

工程项目从项目建议书批准之日起就应抓进度管理,确定各种项目可完成时间,分析各活动之间依赖关系,确认过程所需时间、制定进度计划,调整和控制进度的变化,控制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特别是复杂大型的工业建设项目,绝不能仅仅控制承包商的施工进度,而应控制影响工程项目的全部条件的进度。如设计,对外谈判签约,设备、材料采购,能源介质供应,生产人员、技术、物资准备等等。

4、投资控制及费用管理

投资控制的目的,是确保在批准的预算内完成工程项目的诸过程。根据资源需用计划及价格测算所需资金,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并分配到各单项工程和各项工作之中。从工程项目设计开始就应严格控制,限额设计,通过控制设计变更和减少承包商的索赔,达到投资控制的目标。

5、质量管理

确定工程项目质量标准,技术要求,定期评价总体项目执行情况,以提高各相关单位、人员满足质量标准的信心。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与质量目标的符合性,制定相应措施,消除导致不满意情况发生。

6、人力资源管理

有效地使用各种人力资源,发挥相关各方面人员积极性。通过组织确定分析角色、责任和相互关系。及时补充急需人员,裁减冗员,开发个人或组织的向上进取心和技能。

7、沟通信息

确保及时正确的产生、收集、发布、储存和最终处理项目信息,是工程项目所必须的联络方式,任何一个信息疏漏或沟通不及时都会影响整个工程项目进展。要建立信息编码体系,信息沟通的计划及执行情况检查制度。

8、采购管理

工程项目所需物资、设备采购品种多,数量大,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实现,必须对采购工作加强管理和控制。首先决定何时购何物,确定潜在来源,然后询价、招标签定合同,督促按时、按质、按量及时供应到位。

9、项目风险管理

工程管理机构要懂得如何识别风险,分析和应对风险。调整对策使正面事件影响扩大,把负面事件影响减到最小。

二、工程管理公司的特点 

要承担大型工程管理任务,工程管理公司要全满足业主的明示和潜在的需求,需要有下列特色:

l、实践性

工程项目是一种固定产品,各个项目均有不同特点和要求。该产品形成过程是一种特别复杂的过程,所以要有一批有实践经验的人管理。协调、监督该生产过程,从而使产品达到优质,满足用户需求。

2、独立性

工程管理单位虽然是非投资方,不负责筹借资金,但所有建设过程均应按一定规律、国家法规去运作,一切从实际出发,独立执行,为客户服务,不受其他干扰和干预,认真细致地履行职责,运用科学分析方法和手段,做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使工程项目经得起历史检验,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灵活性

一个工程项目受各种条件制约和影响,必须有灵活机动的思维方式,面对实际,及时处理,任何定式思维都无法适应项目的千变万化的需要。

4、系统性

工程项目从立项到建成使用,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要能运用系统工程理论,随时平衡各种条件,调整各方关系,不因一个小的变更而影响整体工程的进展。真正的工程管理公司要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体系和模式,使工程管理单位企业化,服务社会化,管理结果商品化。

三、当前工程监理与工程管理的差距及原因分析

根据以上工程管理公司管理内涵及特点,针对当前工程理企业现状,差距是明显的。虽有部分监理企业承担了一些工程管理业务,也是不全面,不系统的。大多数监理企业距工程管理相差很远。为什么工程监理事业越发展于原始构思越远呢?笔者认为:

 l、工程监理企业定位及政策不符合推行监理制度的初衷  

监理制度的推行本意是改革原有建设管理模式,推行现代化的工程管理制,在计划经济影响十分顽固的15年里,项目法人不肯将投资、进度、合同管理放权给监理人,既然法规规定必须请监理,只有质量管理一项了。由此形成了对质量工作“政府监督、社会监理”的定式。之后的一系列管理条例、文件都十分突出监理对质量负责。近期因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各地发文要求监理负责安全监管责任。这一系列定位、职责的界定,限制了监理企业向工程管理企业发展的进程。

2、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目前的监理单位很难全面涉足真正的工程管理

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能在体制改革中已有很大突破,但各自站在不同角度发布了一系列规章,硬是把一个工程管理肢解成一块块。如:资质管理规定使监理企业无所适从,没有业绩不增项,没有资质不准越级,那么到底鸡和蛋是什么关系?一个大型工程项目要涉及各种资质。只能有一项资质承接一业监理,所谓甲级资质可跨行业往往行不通。又如:把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全过程切割为:设计监理,招投标代理,造价咨询,审价、设备制造监理,采购招标代理,加上前期工程咨询资质等各种要求。虽然我们办了几年资质,至今也没有搞全,真是很难跨入真正的工程管理单位。

 3、工程监理企业自身建设不具备承担工程管理的条件  

目前监理企业良莠不齐,形式各异。有挂靠的,有出租资质的,有低价抢业务的,也有视监理工程为儿戏的。凡此种种,在社会上形成不良影响,因而相当一部分业主对监理承担全过程管理不放心。凡大型工业项目,业主方也都要组织一套班子来控制工程进度和投资,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高智能人才进监理公司无法发挥作用。长此以往,除少数有实力的监理公司外,将被社会所淘汰。尽管有些监理企业承担了部分工程管理业务,也基本上局限于施工队伍的“三控,二管,一协调”,大都未进入前期科研和采购范围,与真正意义上的工程管理有差距。监理企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缺乏适合工程管理的人才,尤其是经济、商务、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不足。缺乏项目经理,双语人才,市场调研人才,方案设计和审查专家,经济评价和投资估算人才,融资管理和企业管理人才。复合型人才和熟悉国际惯例的能从事国际工程管理的人才。由于对监理企业定位影响和企业间不公平竞争,不仅人员素质低,结构不合理,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培训费用少,人员调动困难,很难形成具有核心竟争力的工程管理企业。

4、千军万马齐挤独木桥   

工程管理企业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行业,国内与建设有关的行业正兴起组建工程管理公司热浪。从咨询机构、设计勘察单位、施工企业、大专院校、监理企业、甚至某些与政府相关的中心、研究会等,也纷纷改制或组建工程管理公司,其学说理论来自各流派。在这些竞争体系中,监理企业由于历史短暂,自身缺陷等原因,是无法与有实力、有权力、有后台的行业相抗衡。在千军万马齐过这一独木桥中,也许有几个幸运儿可以凭关系、实力挤进工程管理企业,绝大部分将被挤入水中或未过桥就先夭折。

 四、工程监理企业发展成为工程管理单位的必要条件

   工程监理企业成长发展为工程管理企业,是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及协会一再倡导的,虽有差距,但不是不可逾越的。有一部分监理单位已先行一步且取得明显效果,就是很好例证。为使这一过程加快,笔者认为必须由下列条件作支撑。  

l、政策法规上给监理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不要过多强调工程监理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员、安全监督员,计量员的作用,更不应把政府管不了,施工单位管不好的杂役都推给工程监理企业,比如施工安全本应由施工单位负全责。顾客购买商品不会负责产品制造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亡事故。建筑物施工过程也是固定产品生产过程,建设单位不负建造过程中安全责任,监理是受业主委托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监理为什么对施工单位安全负责呢?凡此种种,从政策、法规上给工程监理企业正名、复位。这样才是各主管部门对监理企业最大的支持。

2、整顿工程监理企业队伍,鼓励先进,树立典型,淘汰落后,是市场竞争一般规律,也是各级主管部门和协会的责任。

在监理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应该清除一些“害群之马”,处理一些扰乱市场坏一锅汤的单位。为成功的单位创造条件使之尽快发展成为工程管理单位。  

3、加强监理自身建设,培训吸收一批高智能人才,逐步满足工程管理需要;

建章立制,总结经验,取人之长,形成独特的工程管理企业定式;加大宣传,扩大影响,推广先进经验,在社会上形成工程监理企业承担工程管理业务是更符合国情、更具实力的、效果更好的氛围。根据本企业实际量力而行,从小做起,从某阶段作起,逐步前后延伸,补充人才,逐步发展为成熟的工程管理企业。在当前资质管理阶段,积极取证,拓展工作面,逐步成为工程项目各阶段均能承接的全能监理公司,自然而然成为工程管理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