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柱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1-10-10 14:34:28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140 KB
  • 资料分类:工程造价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框架结构填充墙和砖混(多层砌体房屋)中都存在有构造柱,通常用代号GZ表示。砖混结构中构造柱是上下层连续的,而填充墙中构造柱设置在上下水平梁之间,构造柱本身不连续,所以填充墙中的构造柱与砖混结构中构造柱与圈梁之间的连接构造有一定的区别。
填充墙结构要求构造柱起到提高填充墙抗震能力作用的同时(即要求墙与柱应可靠连结,墙与上部梁用斜砌砖牢固挤紧)还要求构造柱不能对主体框架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如阻止上下梁的竖向相对变形,造成上下梁的开裂等,即不能将构造柱变成了与其相连的梁的支点,否则与结构设计采用的计算模型不符。当上下梁产生相对变形时将对梁造成不利影响,容易造成梁开裂;这也是软件为什么没有让构造柱默认为梁的支座的原因。
在实际工程中,砖混结构中的构造柱和框架填充墙中的构造柱有着截然不同的施工工艺;实际计算构造柱钢筋量时,也存在截然不同的构造。下面我们结合GGJ2009软件,分填充墙结构和砖混结构来分别阐述构造柱的施工工艺及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
在框架填充墙结构中,构造柱并不是承重柱,不参与主体结构的抗震受力分析。所有构造柱均是等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再进行二次结构及构造柱的施工。框架填充墙的构造柱在遇到非圈梁时,不需要配置箍筋。既然在后期施工,那么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就得找好后砌体墙中的构造柱的位置,然后根据施工方案的规定,进行相应的施工做法。目前在施工现场通常采用如下几种施工做法:植筋、预埋件和预留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