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对于建设工程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建设工程管理组成部分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极为迫切。

一、工程造价管理的定义及意义

工程造价管理是指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及法律等管理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对项目建设价格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符合政策和客观规律的全部业务行为和组织活动。工程造价管理有双重含义:

1.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

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是为了实现投资的预期目标,在拟定的规划、设计方案的条件下,预测、计算、确定和监控工程造价及其变动的系统活动。

2.工程价格管理。

工程价格管理分两个层次。在微观层次上,是生产企业在掌握市场价格信息的基础上,为实现管理目标而进行的成本控制、计价、定价和竞价的系统活动。在宏观层次上,是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利用法律、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对价格进行管理和调控,以及通过市场管理规范市场主体价格行为的系统活动。建筑业作为我国的经济支柱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此领域的投资将会成倍增加。以前在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下,人们头脑中形成质量好坏无人管,投资多少国家担,工程造价高低无所谓的概念。这种思想如果不改变,将会继续给国家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工程造价体制可谓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成功的标志之~,要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认真搞好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

二、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手段

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应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与信息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从组织上采取的措施,包括明确项目组织结构,明确造价控制者及其任务以使造价控制有专人负责,明确管理职能分工:从技术上采取措施,包括重视设计多方案选择,严格审查监督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深入技术领域研究节约投资的可能;从经济上采取措施,包括动态地比较造价的计划值和实际值,严格审核各项费用支出,采取对节约投资的有力奖励措施等。因此,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的手段。我国工程技术人员有很好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知识面,但他们缺乏经济观念,设计思想保守,设计规范、施工规范落后。他们往往把造价看成与己无关的财会人员的职责。同时财会、概预算人员的主要责任是根据财务制度办事,他们往往不熟悉工程知识,也较少了解工程进展中的各种关系和问题,往往单纯地从财务制度角度审核费用开支,难以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三、工程造价管理改革

工程造价管理改革主要是针对建筑产品价格管理改革。建筑产品价格管理改革的内容主要从建筑产品价格管理体制和建筑产品价格计价体系两方面进行改革。具体来说,一方面转变建筑产品非商品的观念,尽快把建筑产品价格管理纳入国民经济价格管理轨道,二方面是改变现行的计价模式,从计价依据和计价方法两方面进行改革。建筑产品价格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取消国家定价,还定价权于企业,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1.建筑产品价格管理体制改革。首先,把建筑产品作为商品,建立起独立的价格体系,纳入国民经济商品运行轨道,以促进商品化,实现良性循环,为提高经济利益服务,这不是为企业争利,是从全局考虑问题。其次,在工程价格上,实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作为政府投资的工程,要面向国外一样,严加管理。属于政府投资的工程,要有专人进行工程预结算工作,而且在按公布的计价标准、价格信息、合同文件认真确定工程价格,不能马虎行事。对于企业的工程,在计价标准的指导下,更多的计价工作由双方去完成,且不失时机的引导企业进入市场,工程定价由企业自主决定,以落实企业的定价权。

2.建筑产品价格计价体系改革。第一步,“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这是建筑产品计价改革迈出的关键性一步。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对“三量”和“三价”进一步放开。将“三量”由控制变为指导,“三价”由指导变为市场价。第三步,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将“三量”、“三价”以及取费率标准全部放开,完全由企业根据自身实力和市场条件,在市场竞争中去确定建筑产品价格。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产品价格确定最为理想的方式,也是建筑产品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

四、总结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市的不断完善,政府的管理手段和企业的经营机制已逐步向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政府的角色已由过去市场的参与者转变为市场经济的管理者。企业通过改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已脱离了过去一直靠政府分配任务生存的状况。国家已不再对国有企业实施保护政策,各种所有制问的竞争机制已经形成。投资体制的改革己促进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国家、企业、集体和个人投资的项目越来越多。所有这些都已为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推动着其向前发展。